我来搬砖,你来盖房

时间:2022-07-18 12:43:27

我执意地认为,步入大学后的学长学姐还锲而不舍地研究高中学习方法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就像搬运工一样,搬来一块又一块的砖头,盖一座又一座不属于他们的房子。这一次,我也当一回搬运工,搬运沉淀下来的精华。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华丽辞藻,我只是尽己所能地多搬些质量上乘的砖,为你六月华厦落成添砖加瓦。

我就读的高中硬件设施无可挑剔。但是,在这个大家都共同拥有的同等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还是各有不同的。有的人进了清华北大,有的人去了专科学校,也有的人中途辍学。尽管高三那一年,大家似乎都在干着同一件事情,埋头苦读像苦行僧一样,但相识的面孔背后却有着迥异的前途。我讲着我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高三年,整个年段亮起了红灯,进入了高度戒备的状态。外部条件自然影响了内部反应。那个时候,我恨不得把每秒钟掰成60秒来过。由于神经的高度紧绷,再加上长时间低头和缺少走动,常常脊椎酸痛和头晕。后来去医院检查,原来是因大脑供氧不足而产生头晕。为此,还请假了三天,不但没有学习,而且还饱受头痛之苦,得不偿失。

回校后,我不再挤压时间了,很“奢侈”地为休息安排了时间。吃过晚饭后,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飞奔去教室,而是和同桌手挽着手,悠闲地绕着操场走两圈,偶尔追逐,偶尔倒着行走,偶尔说说笑话,让紧绷的神经得到休憩。在离晚自习上课前10分钟,我们才回到教室,喝一杯水,收拾桌面,制订详细的当天计划,开始晚上又一轮战斗。

所以,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很负责任地告诉挣扎在前线的学弟学妹们,动起来吧,别总低头,别总紧绷。运动也是一场投资,劳逸相结合才能少损折。

由于是文科生,所以仰天长背自然是少不了的。冬天时,我会和同桌戴上帽子,排除干扰进行背诵;夏天时,我会走到凉爽的走廊里,边走边背。由于明确感受到反复背诵会让知识扎根的正确性,所以我格外重视知识的再现次数。

除了课堂老师的小测,我和同桌也是一逮到机会就相互提问,一来一往,互帮互助。在将知识打牢的同时,也把友谊打坚固了。这是一种寻常而有效的战术,因为相互抽背和问答的配合,所以课堂小测对我们不再构成威胁。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本文频繁地出现我的同桌这个人物。是的,同桌是高考路上很重要的伙伴。高考这条路太崎岖了,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如果有个同路人,方向一致,相互提醒,互为参照,尽管是匍匐前进,也没有那么疲惫。所以,寻找好你的同路人和参照物吧,一起前进,攻克城堡。

我的高三和考试是形影不离的。考试出现的次数可以和我的一日三餐相提并论,由于它出现的次数过于频繁,所以到了后来,老师说“考试”,我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拿起笔就准备作答。尽管让我有些麻木,但是高三年第一次的文综考试,还是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由于时间太紧了,要交卷的时候,我的政治还剩下一个大题,最后眼睁睁地看着那一题夭折了。后来认真分析了一下原因,是因为政治答题时为了保险起见,常常写一大堆话。之后我就学乖了,文综卷子一发下来,我先粗略地扫视一下题目,有把握的题目立刻动手做,没把握地留着晚点做。能到手的分数一分不让它跑。

我和大多数的文科生一样,有个共性的薄弱点,那就是数学。数学题目的灵活性和计算量,常常让我望而却步。到了高三,老师不再遍地撒网,他给了我们一定的自,我们可以在作业里精选题目来作答。由于我讨厌数学的大计算量,再加上常常会找不到切入点,所以我总是把数学这个学科放在晚自习的最后一节课。做得完就做,做不完就钻老师给的自主性的空子,假装自己都会了。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给了我沉重的打击,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质检时,我的数学答题思路堪比“十一”黄金假期道路上的堵车盛况。

人常常有一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贱”脾性。那次打击后,我决定调整战术,把数学放在晚自习的第一节课,趁着头脑清醒、思路清晰的黄金时期,赶紧把这个拦路虎消灭掉。数学的选择题我限制自己3分钟,超过3分钟还想不出来的,先填一个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答案,然后攻下一题。这样紧凑的时间安排可以让脑袋快速旋转起来。如果我们和同桌做的题目是一样的,我们会选好时间,一起做题,当作考试的预练。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题量,然后进行校对,有“歧义”的进行探讨。

把最讨厌的任务放在优先位置,攻克了它,下面就会越走越轻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让困难打败自己信心。我维持信心的方法就是,把握自己的优势科目。语文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做语文作业,看名著常常让我很轻松,所以我把语文作为疲惫时的调节,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学习。这是最后一个战术:把眼球聚集在优势上,增强信心;把行动落实在劣势上,补长短腿……

上一篇:高考语文全攻略 下一篇:路总是要一步步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