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图书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发展机遇

时间:2022-07-18 12:42:44

职业院校图书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发展机遇

职业院校的蓬勃兴起与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月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由此可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其长期发展的立足之本,也是国家政策导向下的大势所趋。但目前,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解为面向学生的就业措施。事实上,职业院校除了具有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功能外,还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并且这两种功能是相辅相成的。这一培养模式给职业院校图书馆同样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职业院校图书馆的特点

在进一步讨论如何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发展职业院校图书馆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职业院校图书馆的特殊性以及它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对症下药”。

1.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性质和作用

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是为专业技术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学校专业技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服务对象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各种高应用性、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技术信息资源。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应用性及学术性都很强的服务,从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到服务方法,都必须根据专业技术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来进行。就这个意义而言,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是专业技术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高等职业技术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图书馆主要发挥文献资料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学基地和社会文明窗口的作用。作为职业院校的文献资料中心,它必须收藏相关职业院校所有专业和课程的系统文献资料,发挥图书馆的教学文献保障作用,这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任务;作为职业院校的信息交流中心,它必须发挥文献信息的交流传递作用。在执行它各项功能的过程中,既要适应教学的需要,使最新的教学资料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到教师和学生手中,同时也要适应社会职业化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社会职业需求趋势建设信息资源,及时获取与社会职业相关的隐性资源来充实图书馆;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教学基地之一,图书馆发挥着思想、道德、法制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图书馆的教育不同于学校的课堂教育,它的方法是将丰富的馆藏以文献方式展示出来,由读者自由选择进行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视听等多种方法使文献中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理想价值、科学知识等转化为读者自身的养分。

2.职业院校图书馆的自身优势

与其他系统图书馆相比,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即专业技术类文献馆藏丰富。这是职业技术院校的性质和办学宗旨决定的。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教学的需求决定了图书馆藏书种类必须侧重于专业技术及技术应用类文献,而不能像综合性大学那样侧重于各学科的学术性文献。二是用户优势,即读者群和读者需求相对集中。一方面,进入职业院校读书的学生的需求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就业需求,一是升学需求;另一方面,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的主体读者是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学校的主要专业有哪些,读者群就集中在哪些方面。

3.职业院校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一是经费不足,这个问题严重困扰着职业院校图书馆,甚至成为职业院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尽管国家正在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然而这有限的资源很难兼顾到职业院校。很多职业院校的相关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度也不够。二是信息化的冲击,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信息化带来的大量的信息资源以及信息使用习惯的改变,使本来馆藏就不够丰富的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更易边缘化;其次,图书馆难以承受信息化设备更新和基础设施的成本;再次,作为小规模的个体,难以在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等的采购过程中与供应商平等谈判,要么无法购买、要么花费巨大。三是职业院校自身存在的缺陷,比如自身定位不准、从业人员待遇低下导致的人才缺乏等。这些自身缺陷也是其容易受到外部大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鉴于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其一,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其获得国家资源的能力存在显著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是会长期存在的;其二,职业院校的师生需求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别,正是这些差别,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另辟蹊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已然深入人心,图书馆作为职业院校的服务部门,在这方面自然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1.校企合作,在图书馆中建立企业展馆,加快职业院校的特色文献资源建设

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整个文献资源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标杆,也是区别馆际之间工作特色的重要标志。

受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企业馆的启发,如果在职业院校的图书馆中,依据学校设置的专业,邀请当地的代表性企业入驻,将企业内部的技术报告和产品年报等文字和音像资料引进职业院校图书馆,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在校师生更迅速地了解到自己所学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发展和需求,也有利于企业宣传自身文化,吸收有用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同时实现其向社会输送人才和服务社会的两项功能。当然,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阅读馆藏图书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提升。这种校企合作与普通的对口招聘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使得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真正形成一种互相了解、互相磨合、互相进步的良性关系。

2.工学结合,定期邀请企业的技术尖兵进行指导,活用人才

一般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是介绍学生到指定的企业部门实习,边学习边实践,同时获得一定的收入。其实,图书馆如果充分发挥其院校学习基地的作用,也能成为工学结合的新型平台。

一方面,在建立校企合作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给企业员工提供文献借阅的机会,定期邀请相关企业的优秀技术尖兵为学生开展讲座,介绍行业内的最新技术资讯,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技术难题。这种互动过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帮助他们和心仪企业的相关人员建立联系,方便进一步的实习和应聘。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技术尖兵作为临时性高校人才被图书馆予以活用,极大地缓解了职业院校图书馆缺乏专业指导人才的困境。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师生本身也可以被图书馆活用为专业性人才,比如农业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可以定期由图书馆组织到基层做农业技术普及的工作,在给学生实践的同时,也服务回馈了社会,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职业院校图书馆想要摆脱自身面临的困境,只是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外部政策的支持和资金技术的投入依然相当重要。职业院校的图书馆在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性的职业技能和作出准确的职业定位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冷静下来,看清楚职业院校图书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作出最高效的选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也许是一条可行性度更高的发展方式。笔者也希望透过此文,激发出更多的发展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性思路。

(作者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失败的复仇者 下一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