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激水三千尺

时间:2022-07-18 09:33:39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69-01

拿破仑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坚强的自信心为其先导的。初三几次大考过后,笔者发现语文课堂气氛不再像以前那么活跃了,连以前很积极的学生也有点蔫头耷脑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多存在着恐慌,自信不足和迷茫等不良情绪。

1 初三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第一,有部分同学初一初二乃至初三前半段时间在学习上得过且过,现在看着墙上的倒计时日历一张一张的撕去,心里紧张了,为了弥补以前的不足,给自己定计划,规定自己每天做很多工作,结果老完不成,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第二,另一部分同学平时学习很刻苦,可是几次大考成绩都没起色,所以对自己失望失去信心了,觉得再怎么用功也没用了。

第三,还有些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可是近来自己不进反退,答题准确率明显下降,连答题速度也明显减慢了。因此,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第四,还有一种,那就是平时觉得语文学不学都一样,没有什么技巧可言的同学。这类学生在班级很多。几次考试下来,他们发现语文不学不行了,可这时又发现无从下手,于是很迷茫。

2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首先,利用榜样的力量。

到初三年级以后,学生已经完成了心理上的“断乳期”,开始走向成熟阶段,也就是说他们不再轻易相信别人的说教,理想更趋向于现实,面对实际。可是,对于自己身边的榜样,他们却不会忽视。

笔者在班里暗暗观察,发现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语文成绩很苦恼,很想提高,态度也很端正,同时又能认真按照笔者的指导去做。笔者就找到这些同学跟他们谈心交流,并且从中挑选一位同学让他每天“天天练”时站到讲台旁边来做,做完就给他讲解。指导他每天按照不同题型整理从初三开始到现在的大小练习,遇到问题随时来问。这个同学很认真,每天坚持完成任务,后来笔者发现他还会触类旁通了,拿着没分配的内容来问了。在三月份的考试中他语文成绩竟然达到164分,这是笔者也没想到的。班里课堂气氛活跃了,来问问题的人多了。有一天他告诉笔者,说班里不少人向他打听:“是不是每天盯着老师学习就可以把语文提高了?”

借此机会,笔者对全班同学讲了自己的心里话:“某某同学成绩的提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仅因为他每天做讲台旁做练习,那只是形式,重要的是他时时心里有语文,时时想着如何提高语文。不怕做不到,就怕你不想着!”

其次,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约,一个人的自信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笔者建议那些老完不成计划的同学把自己的计划任务减轻,这样每天完成计划就会轻松些,每完成一点就会有些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做起事来才会更有劲头。就这样,在笔者的建议下,他们尝试着去做了。过了一个多星期,他们中就有人跟笔者说:“老师,我现在计划任务已经又增加一些了,因为我觉得我可以做更多些。”笔者知道做法奏效了,“阴谋”得逞了!

再次,将考点化整为零。

针对学生对语文这个大西瓜无从下口的情况,笔者又动起了脑筋。笔者跟学生一起把这个大西瓜切分成几块:基础知识,语言运用,阅读,作文。再找出他们最头疼的部分,即阅读和作文。然后再把阅读细分为文言文、诗歌和现代文。针对文言文,笔者建议同学把必修一到五的课本上文言文撕下来订成一本,每天看一篇或两天看一篇,同时做些简单整理。诗歌鉴赏部分,我们一起找出答题的规律,归纳各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同时积累典型例题。现代文部分一直是同学头疼的,我们把初三开始到现在的综合练习找出来,把这些做过的题目按照不同的题型归类,总结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及步骤,做题时有意识地按照这些思路和步骤去训练,力求答题规范化。在作文方面,鼓励同学多积累,勤练笔,力求合体。这样做下来,同学们每天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方向性很强,不再那么迷茫,自然就自信了。

听到有句名言是:“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培养自信的方法有好多种,初三的学子们,只要大胆去做,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保持头脑清晰、面对现实、勇敢面对、不要逃避。我们相信没有永远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是解决时间的长短而已。相信我们能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激水三千尺”。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