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时间:2022-07-18 08:42:11

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切口情况以及胃的排空状况。结果 切口感染1例,术后梗阻1例,术后出血1例,经过及时发现与精心护理,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严密观察和护理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后 早期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93-01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胃癌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常用方法,切除范围包括胃体、胃窦部、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近胃部分。术后胃的生理结构发生了改变,此时全面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良好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68岁,平均55岁,其中胃癌5例,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幽门梗阻3例,均为全麻下手术,采取毕Ⅰ式6例,毕Ⅱ式2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术后梗阻1例,术后出血1例。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予以精心护理,患者均顺利康复。

2 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1 术后出血 一般在术后24小时以内,多因为术中止血不确切引起但出血量不超过300ml,通常可于胃管内见到暗红色或咖啡色胃液,若短期内引出大量新鲜血液,甚至呕血、黑便,多因胃肠出血所致,可发生休克。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引流管内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的改变或有无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如发现患者意识淡漠、面色苍白、肢端温度下降、尿量减少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2 吻合口瘘或残端破裂 多发生在术后3―6天,且死亡率高,可达10%―15%,多与缝合不当致切口张力过大、组织供血不足有关,可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痛、发热及腹膜刺激征等。术后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患者的主诉,同时应保证各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及折叠,若胃管堵塞,应及时给予冲洗或更换。遵医嘱给予输液,合理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液。

2.3 胃排空延迟 其原因可因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进入残胃,干扰残胃功能,输出袢空肠麻痹、功能紊乱或与变态反应有关[1]。患者可出现进食后上腹饱胀、钝痛和呕吐,因此应密切观察进食情况,如出现排空延迟应立即停止进食,采取细致心理护理、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肠外营养等,并配以增强胃功能的药物治疗,同时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一般7天后症状可慢慢缓解。

2.4 早期倾倒综合征 可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内,系因胃大部切除后失去对胃排空的控制,导致排空过速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可表现为:进食后上腹胀闷、心悸、出汗、头昏、呕吐、虚脱及腹泻等,因此术后早期必须严格遵守少食多餐、清淡、质软、高蛋白、低脂、低糖、忌冷、忌辛辣、忌酸的原则[2],餐时限制饮水、喝汤,进食后平卧10―20分钟,症状多可减轻或消失。

2.5 切口感染 多因术前准备不充分,备皮不正确所致,因此术前充分做好呼吸道、胃肠道准备,备皮时应用肥皂液轻轻擦拭备皮区,并用皮刀小心剔去体毛,绝不可割破皮肤。另外对于引流管的护理,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并合理应用抗生素。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多且重,是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充分监测大便的量、色、性状,同时采取相适应的护理措施,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是预防并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2―228.

[2]徐必海.胃切除术后的饮食保健[J].中老年健身科学,2003,5(2):43.

上一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下一篇:口服康复新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