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时间:2022-07-18 06:46:2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和环节。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比较系统、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人们从现实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广大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创设情境,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于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物理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给学生讲解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发明了蒸汽机等。通过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学生懂得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观察中,做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通过上述实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明白观察的重要性。

二、掌握观察方法,合理有序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要达到观察的目的,必须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的效率。物理课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目,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来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进行观察之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性的观察计划,特别是在观察一些较为复杂的现象时,计划更应该周密可行,否则只能被观察对象的复杂性所迷惑,达不到预期的观察目的,无法完成预定的观察任务。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如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以及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在物理教学中,主要的观察法有: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另外,还有循序观察法、定期观察法、定点观察法、定量观察法等等。具体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目的、观察条件的不同,选择适用的一种或多种观察法。不论采用什么观察法,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做到点面结合,即既要全面了解,又要抓住重点观察。观察方法要用得恰当,观察过程要认真细致,记录、绘制观察结果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形成。

三、提供观察机会,带着目的进行观察。

在观察事物或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观察。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目的,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告诉学生将要做什么实验,这个实验是为了观察什么现象或是为了验证什么假设,还需要注意什么事情等等。实验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特性和规律。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通过研讨,把观察结果说出来。也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此外,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观察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观察仅仅是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为了得出某些结论。观察告一段落后,要善于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然后得出结论或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教会学生各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外,还要指导学生按具体要求如实地绘图、记录,并且分析资料,讨论观察结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自然规律。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作为物理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开发区黄金中学)

上一篇:阵痛中的圆明园情结 下一篇:成绩、困惑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