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网决赛纳达尔战术思维的《孙子兵法》理论分析

时间:2022-07-18 04:42:55

温网决赛纳达尔战术思维的《孙子兵法》理论分析

摘 要: 世界顶尖网球运动员早在比赛开赛前就已展开竞争。比赛结果往往由运动员所运用的 战术思维合理与否所决定。运动战术思维是指在比赛前和比赛中,根据对手和本队(人)实 际,选择制定战术并实施战术方案、克敌制胜的思维过程。本文试图对纳达尔在温网决赛中 的谋战、力战、势战和变战的战术思维过程及运用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网球运动员在竞赛 中心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孙子兵法;温网决赛;战术思维

中图分类号:G845.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7-3612(2010)06-0129-04

An Analysis of Rafael Nadal's Strategy thinking on the Perspecti ve of Sun Tzu the Art of War in the Winbledon Championship's final

HE Wensheng1,ZHANG Liwei2

(1.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321004 Zhejiang China; 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world top tennis athletes have competed with each other before the match and their achievements depend on whether their tactic thinking is reasonable or not . Sport strategy thinking is a thinking process that the player chooses,sets d own and implements tactic plan to gain mastery over the enemy according to the p 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opponent and himself before and in the match. The aut hor of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afael Nadal’s strategy thinking process and measure exertion in Wimbledon Championships’ Final,which are including ge tting victory through str atagem,strength,vigor and chang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establ ishment of the tennis players’ sport psychological strategy in the match

Key words: Sun Tzu on the Art of War;Wimbledon Championships’ Final;t actic thinking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基于感知觉等初级认知 过程基础上的复杂的高级认知过程。思维能力是个体智力的核心成份之一。在激烈的运动竞 赛场上,运动员最后的获胜需要综合考虑其各项素质,包括体能、技能以及心智能力;而前 两者最终都是通过各种心智能力来控制和调节的。因此,可以说运动战术思维能力是引导运 动员取胜的核心能力之一。运动战术思维,是指在比赛前和比赛中,根据对手和本队实际, 选择制定战术并实施战术方案、克敌制胜的思维过程。[1]以往的运动员战术思维 研究较少 关注战术思维的整个过程,即使有,也仅仅粗略地提及一般化过程即感知判断信息、制定计 划、实施计划及评估结果。但是在世界顶尖级的运动交战中,不仅需要一般的思维过程作出 基础支撑,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先进的战术思维。《孙子兵法》作为兵家圣典,历代将帅和学 者对其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力求从中汲取孙子战略战术思维的精髓。本文即试图用孙子兵 法的战术谋略思维过程及其思维策略来具体分析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球选手纳达尔与世界排名 第一的温网五连冠费德勒两大天王的交锋,以期为网球竞技的战术思维提供一些借鉴。

1 实战案例

网坛的巅峰之战,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观众、同样的对手、同样艰苦卓绝的比赛,最后得 到却是不一样的结果。纳达尔、费德勒在2007、2008年两次对阵结果分别是2007年6-7(7) 、6-4、6-7(3)、6-2、2-6和2008年6-4、6-4、6-7(5)、6-7(8)、9-7。比 赛分别用时3 h45 min和4 h48 min,两人总得分差距仅只有7分和5分(表1),异常 激烈。运动员参赛目的只有取胜。获胜不仅可以得到巨大的物质奖励,如高额的奖金和更多 的商业机遇等;同时还能获得巨大的精神奖励,如积分的增加,排名的提高等。亿万人关注 下,巅峰对决,毫厘之差决定鹿死谁手,运动员的精神压力非常人所能承受。作为都曾取得 世界排名第一的运动员――费德勒和纳达尔,他们的对决具有技战术意义中不同类型典型代 表的碰撞,这样的比赛与其说是技能的较量,还不如说更是心理较量的经典案例。

2 战术思维分析

2.1 战术思维的准备阶段――先计而后战的慎战思想

“慎战”是孙子战争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重点讲人的因

投稿日期:2010-03-2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

作者简介:何文盛,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 素,知己知彼,全方位收集信息,提出目标。通观全篇,孙子的论述都体现着理智、冷静、 审慎的态度,从中看不到任 何简单、轻率的言论。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计篇。其要义是阐述要慎重对待战争。其“慎 战”思想的体现是先“计”而后 战。“计 ”就是谋略、筹划,同时也有“算”的含义。基本思路是:“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 索其情。”[2]计篇不但要算的全面(道、天、地、将、法),而且要定性定量分析 。在运动 战术思维的谋划中,考虑到临场所会发生的一切和准备好应激的预案,预案必须包括运动员 无法控制的所有内外部因素。只有工作做得越细致,运动员才会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在08 年的决赛中,纳达尔在发球局中被费德勒拿到了13次破发点而挽救了12次;他和费德勒出于 裁判的误判、漏判、错判等各有30个重赛球;甚至在纳达尔领先和就快分出胜负的情况下两 次因下雨比赛中断,致使整个比赛延长到近7个小时,直到晚上9点多几乎快天黑才结束。但 这些都没对纳达尔造成多大干扰,最终赢得比赛。这当然和他平时早就做好各种战术措施的 预案有直接关系。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 ]虚实篇。

“慎战”思想的又一体现是“知胜”思想,“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 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2]谋攻篇纳达尔和费德勒已交锋过17次, 对费 德勒的特点已很熟悉,特别是通过与费德勒在之前温网里的两次决赛,对费德勒在草地球场 的技战术、体能以及心理特点都有深刻的认识。这是纳达尔能在温网战胜费德勒的基础。

表1 2007和2008年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决赛技术统计

数据统计纳达尔2007年

2008年费德勒2007年

2008年一发球成功率70%(118/167)73%(160/218)71%(111/156)65%(127/1 95)一发平均时速111MPH113MPH120MPH118MPH一发得分率68%(81/118)69%(111/160)71%(79/111)72%(92/127) 二发得分率57%(28/49)58%(34/58)62%(28/45)57%(39/68)一发回球得分率28%(32/111)27%(35/127)31%(37/118)30%(49/160 )二发回球得分率37%(17/45)42%(29/68)42%(21/49)41%(24/58)破发成功率36%(4/11)30%(4/13)37%(3/8)7%(1/13)挽救破发点率62%(5/8)92%(12/13)63%(7/11)69%(9/13)盘点2/33/73/102/5冠军点0/01/41/20/0ACE球得分率1%(1/158)3%(6/209)15%(24/165)12%(25/204)双误2332非受迫性失误32274052非受迫失分率21%(34/165)15%(30/204)27%(43/158)26%(54/209) 受迫性失分率9%(15/165)12%(25/204)29%(46/158)28%(59/209) 致胜分率32%(50/158)33%(68/209)38%(62/165)40%(82/204)上网得分率%69%(18/26)71%(22/31)59%(30/51)56%(42/75)总得分158209165204 2.2 除了收集与比赛直接相关的人的信息之外,还综合利用天时地利,使之服务于人和, 服务于目标――把握主动权的势战思想

孙子在《势篇》中指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把注意力放在把握、运用和创造出 战胜敌人的有利态势上。所谓势是指一种在战争中对主动权的把握,是由战场自然、地理和 人的因素综合决定的。[3]谋势是《孙子兵法》势胜思想的核心,所谋之势分为三 种 :气势、地势和因势。高昂的士气称为气势,险峻的地形称为地势,乘敌之需称为因势。

通过表二数据可以看出,总体上纳达尔在比赛中积极情绪表现远高于消极的情绪表现; 费德勒则相反,消极情绪表现多于积极的情绪表现。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来看,纳达尔是比 较开朗热情的运动员,而费德勒给外界的印象则是稳重少言的运动员。连续几年来跟费德勒 的交手,纳达尔的成绩稳步提升,17次交战中曾赢得11次胜利,并且在08年温网前的热身赛 英国女王杯草地网球赛中获得冠军。从观众角度来讲,很多球迷和资深人士认为,费德勒已 经统治草地很长时间了,对纳达尔的获胜期望很高,所有这些都从气势上给了费德勒赛前一 击。比赛中,纳达尔也携刚在法网中夺冠并完胜费德勒之威,表现出了强烈的取胜愿望。从 表二中可以看到,08年纳达尔在比赛中尽管积极情绪表现只比费德勒高一次,但在消极情绪 的表现上却比费德勒低得多,同时也比07年下降很多。观众的支持对纳达尔情绪的自我控制 起到不小的帮助,他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拿下前两盘。

表2 07和08年温网球决赛中运动员情绪表现统计

纳达尔积极情绪(次) 消极情绪(次)费德勒积极情绪(次) 消极情绪(次)2007年1679122008年1221112 2.3 目标设置阶段――不轻言实力的力战思想

孙子主张一切智谋都是在实力的基础上展开,“先为不可胜”[2]行篇,“上下 同欲者 胜”[2]行篇,不但要求战前做好实力积累,而且要从各个方面整合力量。绝对的 实力还可 达到威慑对手的效果。这种实力来自于“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2] 行篇即强调实力建立在综合实力基础上。有备则胜利可以预见,但敌人是否有可乘之机则不 能强求。只能先使自己强大起来,当敌人有可乘之机时才能抓住机会。所有前面的准备阶段 ,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这里强调比赛的终极目标、个人在比赛中所指定的目标以及为了 实现这个目标所制定的计划。

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07年温网决赛而言,08年纳达尔发球成功率比较稳定且有所提高 ,一发球成功率由70%提高至73%,一发平均时速由111MPH提高至113MPH,一发得分率变化是 68%~69%,二发得分率变化是57%~58%。一发和二发回球得分率也很稳定甚至有所提高,一 发回球得分率变化是28%~27%,二发回球得分率变化是37%~42%,挽救破发点率有明显提高 :62%~92%,ACE球得分率变化是1%~3%。而费德勒在一发成功率由71%降低至65%,发球速 度也有所降低至118MPH,在一发、二发得分率和一发、二发回球得分率方面都有所降低,AC E球得分率降低了3%。这些都表明了纳达尔的接发球技术的大幅提高和发球技术的不断完 善。从比赛的关键点来说,纳达尔挽救破发点率两年相比得到很大的提升,从62%~92%提高 了30%,盘点由3个到7个,赢得盘点由2个到3个,拿到4次冠军点;费德勒挽救破发点率从37 %降到7%,由10个降到5个,赢得盘点由3个降为2个,冠军点2008年一次都没有。从这 些数据看来,纳达尔除了赢得比赛的能力得到提高外,把握比赛关键点的技术能力和心理技 能也得到极大的加强。

运动员在每一阶段都要设置好自己的目标,并踏踏实实按照设定好的目标努力,才能 实现自我的突破。正如纳达尔突然提高的接发球能力,令费德勒措手不及,发球时压力大增 ,所以一发球成功率大降6%,发球得分率降低2个百分点;同时纳达尔努力提高了发 球技能,发球的得分率08年比07年提高了7%。纳达尔正是通过这种强化自身素质,加强技能 训练,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2.4 计划实施阶段,以及在实施中运用多种策略――上兵伐谋的谋战思想

《谋攻篇》把制胜战略模式归结为四种:“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四策因情况而变,以实践为基础进行组合。对于具体操作,孙子在兵法中强调通过诡道 、示假,引诱,迂回,挑动,痹之,怒之等手段使敌人决策失误,行为被动,通过饥之, 乱之,分之,离之等使敌整体作战能力下降,有兵无势;通过避实攻虚,避强击弱,攻其要 害,攻敌之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出奇制胜,攻其惰归,攻心夺气,以火佐攻,半济而 击等手段胜于易胜。孙武以智取胜思想的核心是:强我弱敌以强胜弱,攻敌之弱,攻敌之误 。[4]在计划实施阶段,以及在实施中运用多种策略,不仅有认知策略还有情绪策 略,充分 运用了情绪对个体表现的影响。回看2007、2008年纳达尔与费德勒的比赛。也正是这些方面 的一个写照。

“兵者,诡道也。强而避之,怒而挠之”[3]。避开敌人强大的方面,激怒性格暴 躁的敌人 。从表3可见,2007年决赛纳达尔在每次发球前平均拍球5.20次,平均用时3.28 s,到200 8 年决赛每次发球前平均拍球7.25次,平均用时4.05 s,从拍球次数和拍球时间都有增加, 以 至于在比赛中受到主裁违反20秒时间准则的警告和费德勒的指责,实乃有意为之。其目的有 3:

1) 拖慢比赛节奏,强而避之。从以往的经验可以看出纳达尔具备超人的耐心,慢节奏是他 的强项,而费德勒属于脾气急躁的选手。如果想在快速的对抗中战胜费德勒,那是纳达尔力 所不能及的,这在2007年的比赛中已经得到证明。扬长避短,是纳达尔明确的战术意图。规 则 规定网球比赛分与分之间有20 s的间隔,所以他想尽一切方法使比赛节奏慢下来,包括增加 拍球次数、减慢拍球的频率、擦汗、来回走动等。单从比赛时间2008年288 min,比2007年 多63 min,就足以证明纳达尔达到了目的。他超人的耐心对于费德勒绝对是一种艰难的心理 考验。

2) 破坏费德勒的接发球。我们知道,注意动摇时间平均为8 s~12 s,接发球前准备时 间过长很这容易发生注意的动摇。在纳达尔的发球前,故意慢拍球,最多甚至要拍到12次, 用时近5 s,故意引发对方注意起伏,造成失误。这都是在达到他的战术意图。

3) 诱发费德勒烦躁情绪。发球前纳达尔的多次拍球,先是对费德勒的注意力造成挑战,次 数多了,情绪上自然烦躁,心态上容易起伏波动,甚至是影响到比赛裁判的判定。在2007年 比赛中,费德勒曾因挑战鹰眼和裁判发生争执以至于一度情绪失控,所以纳达尔利用这种方 式在2008年比赛中增加了很多次的鹰眼挑战(2007年11个,其中发球2个;而2008年17个, 发球5个),以此考验费德勒的心态。

表3 纳达尔发球前拍球次数和时间统计

比赛时间 最多拍球次数最少拍球次数平均拍球次数最长拍球时间/s最 短拍球时间/s平均拍球时间/s2007年925.209.231.113.282008年1227.258.481.174.03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后的比赛结果证明了纳达尔的运动战术思维成功运用。第三盘 开始纳达尔成功利用挑战鹰眼化解了两个破发点,费德勒的心理平衡出现问题,连连失误, 如果不是强劲发球追回比分和大雨侵扰中断比赛得以缓冲的话,费德勒甚至有可能会丢掉第 三盘。

2.5 强调在整个过程中要加强监控与调节,随时调整策略应对比赛――因变谋略的变战思 想

面对敌强我弱的竞争形势,有效的竞争策略就是在“变”。任何一个运动队或运动员, 无论它有多强实力,都不可能独揽竞技场,洞察竞争对手的弱点,以己之长击彼之短,以我 之实击彼之虚,从而占据主动权。孙子任势求变,突出体现在攻守、奇正、虚实等战术思想 的活用。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4]。用兵的规律都是避开敌人最有实力的地方而攻 击敌人空 虚的地方。根据陶志翔(2008)统计,纳达尔和费德勒交手中不论是发球还是对打,有超过 五成的球都击向费德勒的反手区域[5]。由于纳达尔的球旋转强,上跳高,而费德 勒的单反 击球方式很难对高上跳球用力造成进攻机会,所以费德勒对于这样的球只能进行防守。通过 表一可以看到,纳达尔这样的底线型运动员非受迫性失误是非常少的,08年决赛只有27个, 几乎只有费德勒52个的一半。这样的战术思维运用,最后迫使费德勒只能通过大范围移动侧 身才能发挥自己正手所长,所以非受迫性失误急骤升高。对于纳达尔或者他的叔叔教练团队 来说,创造性地运用运动战术思维训练是纳达尔能获得08年温网冠军的坚实基础。战术创新 都是根据本方特点,采用避实就虚的方针,创造出特别的获胜之道。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4],纳达尔属于防 守反击型 选手,但是在2008年温网决赛中,他却加强了进攻,从表1可以看出,上网得分率变化是69% ~71%,制胜分率变化是32%~33%,ACE球方面上升了两个百分点。在防守方面也有很大提高 ,非受迫性失分率由21%降低到15%。虽然总体来说进攻是费德勒的主要得分手段, 但纳达 尔的进攻给了费德勒很大的压力,其受迫性失分率由27%提高到28%。因此进攻时运用对手所 不熟悉、不适应的战术,使对手被动挨打,穷于应付,同时又抑制对手的长处,削弱其进攻 的锐气。

2.6 结果评估阶段――胜利以后的总结评估思想

尽管孙子兵法没有直接提到胜利后应如何,但网球竞赛是一个比赛接另一个比赛。自我 评估与反馈对于运动员来说极其重要。继2008年夺得温网冠军后,纳达尔在09年初的澳网比 赛中更是气势如虹,再次战胜费德勒夺得他第一个硬地比赛的大满贯冠军。这和他在08年温 网比赛中战胜费德勒后所获得的经验与自信,以及赛后对在快速场地与费德勒比赛的研究总 结是密不可分的。

3 结 论

纳达尔在2008年温网夺冠绝非偶然,而是力与智的完美结合,是《孙子兵法》慎战、谋战 、力战、势战和变战五战策略的鲜活演绎,充分展现了运动心理学中战术思维的不同过程以 及各种高级策略的娴熟运用。具体说,这个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目标设置与计划制定阶段 计划实施阶段评估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包括运动员本人的内部准备和外在环境因素准备 ,即慎战与势战;第二阶段为目标设置与计划制定阶段,即力战,以 目标为导向,制定计划整合各方力量;第三阶段为实施阶段,即谋战,不仅运用智力策略, 更运用情绪策略搅乱对方的心理,攻破阵局顺理成章;第四阶段为结果评估,最终取得胜利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为监控调节,它既独立于以上四个阶段,又渗透于各个阶段,即 变战思想。

具体模式如下:

图1 “五战”策略的战术思维过程

综上所述,运用《孙子兵法》战略思想,对纳达尔与费德勒在07、08年温网决赛中战术 思维的分析,总结出网球运动的“五战”策略的思维过程,以期在以后的网球运动训练与竞 赛中得到检验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181 .

[2] 吴九龙.孙子校释[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3] 孙宝连.《老子》与《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辩证统一及时代意义[J].滨州学院学 报,2008(5).

[4] -type=v5_one&label=r ela_prevarticle.

[5] 陶志翔,祁兵,林建健.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560-1562.

[6] 姚振文.论孙子兵法主要战略思想的通贯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7] 金博渊.《孙子兵法》的整体性研究初探[J].社科纵横,2009(2).

[8] 林祟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638-1639 .

上一篇: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实践研究 下一篇:体育核心期刊对武术研究论文计量分析与研究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