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7-18 03:30:26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摘 要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联合5%葡萄糖250ml加甘利欣150mg静滴治疗2个月,对照组5%葡萄糖250ml加甘利欣150mg静滴治疗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复方丹参 甘利欣 乙型肝炎 肝功能 肝纤维化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男54例,女8例,年龄28~64岁,平均41岁;诊断根据西安第6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1],其中慢性肝炎轻度9例,中度27例,重度2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程度及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有可比性,统计学处理P>0.05。

治疗与观察方法:在一般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滴联合5%葡萄糖250ml加甘利欣150mg,每日1次静滴,疗程2个月。对照组5%葡萄糖250ml加甘利欣150mg静滴,每日1次,疗程2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疗效判断:各项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肿大的肝、脾消肿和回缩为有效,据此统计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有效率。肝功能、肝纤维化等观察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均值的比较。

统计学处理:均值的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纳差、恶心、腹胀、乏力及肝脾回缩,治疗组分别为82.25%(51/62)、 91.93%(57/62)、79.03%(49/62)、80.64%(50/62)及61.29%(38/62)。对照组分别为70.96%(44/62)、83.87%(52/62)、75.80%(47/62)、74.19%(46/62)及56.45%(35/62);两组比较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处理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慢性乙型肝炎62例中,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异常者45例,异常率为72.5%。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LN、HA、PC-Ⅲ、IV-C)均有明显下降(P0.05)。不良反应: 只有少数病人有口干、头晕、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及一过性高血压、轻度下肢水肿,均未停药。

讨 论

近年认为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素(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性胶原C末端(Ⅳ-C)水平被认为与肝纤维化有关,并被推广应用。多篇文章报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上述指标递增升高,血清HA、LN、PC-Ⅲ、Ⅳ-C与肝纤维化分期指数值明显相关,且HA、PC-Ⅲ值与肝炎活动度指数值也明显相关,提示肝炎炎症活动可能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

肝纤维化是指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有病理证实,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为59.36%[3],肝纤维化的25%~40%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对防止肝炎后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抗肝纤维化药物机制,一般是抑制肝脏的炎症,促使坏死细胞的修复,从而减少对肝星状细胞的炎症,减少对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或者直接作用于肝星状细胞抑制胶原的合成,提高胶原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胶原的分解,达到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复方丹参和甘利欣有着不同程度的抗纤维化形成的作用,为此,我们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中药丹参和降香的混合制剂,丹参是传统的中药材,其性微寒、味苦,归心、经降香能行气祛瘀,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两者合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扩张血管的作用。药理学研究也证明,丹参可激活胶原酶,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可阻断糖胺多糖类细胞外基质所促进的胶原积聚,使胶原和层连蛋白的下降,改善纤维化程度。

甘利欣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体的甘草酸二铵盐,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胆红素代谢,抗肝纤维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通过抗炎作用来减轻肝脏炎症损伤,消除纤维增生的诱发因素,从而降低肝星状细胞(HSC)的活性;另一方面也可能直接抑制纤维生成细胞的增生与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脂质过氧化产物可直接刺激胶原基因转录,而甘草酸二铵具有良好的抗过氧化作用,产生抗肝纤维化效应。

本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异常者45例,异常率为72.5%,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组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AST、ALB)有明显的改善(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 盖洪鹏,纪民,王汝刚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诊断价值的验证研究.传染病信息,2006,19(2):85~86

3 谢仕斌,姚集鲁,郑树森,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图像分析的关系.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03~205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诊治泌尿系结石500例体会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斯蒂尔病(AO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