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因生活化教学而精彩

时间:2022-07-18 02:35:41

小学数学因生活化教学而精彩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社会生活,而生活又是数学知识的不竭源泉。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联系生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借助媒体,创造学习数学的环境;用活教材,丰富学习数学的内容。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课改;应用;实践能力。

一、联系生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想方设法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开展一系列数学活动,从不同的侧面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并努力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虽然枯燥单调,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怎样和学生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努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注重设计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

在教学“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随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再估算:同学结伴一行14人旅游,现在要买14瓶水,每瓶1元5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20元(1.5×10=150(角),1.5×4=60(角),即大约要带2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20元钱如果买不回14瓶水,大家筹集带30元钱就完全可以足够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非高不可测,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创造学习数学的环境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涵盖上可谓图文并茂,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对小学生来说,虽然大多与生活紧密相连,但有些或是新奇陌生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特性,在教学中模拟或再现生活场景,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

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我用课件进行了这样的导入:周末,小丽和外婆去天天见商场购物,外婆年老眼花,小丽也不明白商标上的数字,询问促销员她又没空,不知道商标上表示多少钱。同学们,你能帮助她吗?接着我再出示准备好的视频《周末逛商场》,将其播放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同时老师适时指导小丽认识商标上的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孩子们表达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小数的学习环节中。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设计具有生活化的活动,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用活教材,丰富学习数学的内容

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社会生活,而这些生动丰富的内容一旦被编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呆板。作为教师这个“媒人”,我们能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进行沟通,就可改变数学学习苍白无味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七巧板是学生孩童时代的玩具,学生大部分都玩过,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觉得有趣,在玩时,让学生先用3块拼,再用5块拼,最后用9块拼接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品尝了拼图的快乐。课后从学生上交的作品看,有很多是与教材中不同的。这样体现出新课程理念的作业具有独特性,而且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要教得轻松自如,学得得心应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无声的“数学教材”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张晓伟.数学课程标准研修与教材分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下一篇:浅谈体育教师形体与健康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