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鞍儿杨”的鞭子铺

时间:2022-07-18 01:03:05

早年广安门有个鞍子匠,姓杨,人称“小鞍儿杨”,河北省河间府人氏。光绪年间带着妻子来到京城,在广安门大街路北一杂院,租房住下,用自己的手艺谋生。这一带拴大车、养骆驼的多,而且杂院对门是家大车店,地方合适,用户扎堆。手艺好,东西地道,“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手自来”,一年多的功夫,就成了“小鞍儿杨”。

能够成为品牌,料,用最好的榆木,不将就。鞍子板和鞍子梁,拼装结实,不开不裂不皮愣,角度合适,平。放在牲口腰上,左右鞍子板严丝合缝。两道鞍子梁中间的四根鞍子轴儿,转动灵活。使着不伤牲口,轻便耐用。销路好,四九城鞭子铺找上门定他的鞍子。

宣统元年,得了头生小子,杨木匠的日子过得蜜里调油。有小不愁大,孩子很快到了十二三,就不让他念书了。子承父业,在家摸索干活吧。十五六上,锛凿斧锯全活,满顶!模样儿行,高鼻梁大眼睛,身材是长虫吃扁担――细高挑儿。小伙子招人待见。小井张家,有个姑娘长得秀气,可左腮上,别人有酒窝,她有一块红色的胎记,据说克夫。所以待字闺中。小井还有一家种香椿出名的香椿段家,常进城送货,跟杨家熟,当起了媒人。说媒拉纤两头瞒,职业习惯。一头街坊,一头熟人,就没法瞒。家无恒产,说上媳妇不易,机不可失。说到克夫的缺点,小伙子不以为然,“俺家信教,主耶稣不讲那个!”于是换八字、合婚、放定、过礼,亲戚成了。坐花轿、拜天地,娘家不信耶稣,女家那是抬头亲戚,不依甭过门!小伙子一家也并不拘于教规――主耶稣度量大。

老杨木匠福薄,有了儿媳妇,沏茶倒水伺候着,想吃什么给做什么,他倒没精神了。幸亏儿子起来了,顶门立户,全家有主心骨。他卧床不起,皮里抽肉地瘦下去,汤药吃了无其数,神佛上帝求个遍,就是不见效。躺了一年多,主耶稣给他接走了。

儿子杨春庭有心计、会盘算。父亲死后,他按自己的主意发展:在老深的院里,鞍子作坊能出息到哪儿?路南有闲下来的铺面,租一间,后头勾连搭好几间,门市、住家、干活都有地方。房东是父辈的老街坊,一说就妥。写字儿、立折子,没要铺保。旧房原是饭馆灶间,门窗墙壁,处处油泥。得满见新。自己动手,叫个小工,铲墙拆灶、掏门口、打隔断。忙活半个月,全家从路北搬到路南。临街一间房是门市,开鞭子铺,后头三间住人。进货,摆放,筹备开张,又忙十多天,才正式营业。杨张氏(春庭媳妇)门市上卖货兼做饭,杨春庭做鞍子兼跑外,老太太帮着点家务,各司其职。小媳妇街头一坐,聚拢人气,何况顾客又都是常年在外、奔跑四方的车把式。内掌柜来到柜外,生意兴隆是意料之中的了。买卖好,心气高,冲淡了新丧的阴影。

美中不足,是没有孩子。向人讨教,服用偏方,就是怀不上。有人说,上中顶娘娘庙,拴个娃娃,许个愿。子孙娘娘,特别灵。庙里挂的净是还愿的匾:有求必应。近,一出南西门,草桥北里。六月初一开庙,连逛热闹,带办事。他心里知道:耶稣教,不能拜偶像。可求子心切,再说娶媳妇时,拜天地,已经有过。一不做二不休,去!

过了一年多,真生了个男孩。为好养活,起小名叫“和尚”;到上学的时候,又随教,起学名“约翰”;等这孩子娶媳妇的时候,正搞,分田分地,改名“子田”。也许中顶的子孙娘娘真灵,和尚两岁,还添了个妹妹。

杨春庭夫妇能干,不惜力,又能算计。先是改鞍子、鞍子轴和木辊铁轴,他给轴眼里加细铁管,铁磨铁,转得快,还带响,颇受欢迎。卖的货凡是琢磨能自己做的,就做,不去批。钱能叫别人赚走?他从汤锅买回刚剥下的牛皮,刮净粘连着的油膜肉屑,褪尽牛毛,擦上硝。经处理后,皮子干了,也柔软,有韧性。按尺寸下料,做皮套、皮缰绳等,算计好,没糟蹋。这本来是做皮套的活儿,鞭子铺代销。该别人赚的,拢进自个儿怀里了。每进一张皮,刮下的油膜肉头,都洗净,下大作料,架大锅,煮,满院牛肉香。街坊家家都能分点。穷人很少见到荤腥,吃得香、解馋!肉少皮多油糊嘴,借着肉味吞着吃。院里有做皮套时呛鼻子的味儿,走道碍事,也就忍着不说什么了。

天道酬勤,二代小鞍儿杨的鞭子铺起来了!不说过年过节,平常一家人的吃喝穿戴,比院里街坊都强。杨春庭闷头干,夏天中午不歇晌,冬天晚上,挑灯夜战三更后,日夜不识闲。面对一双儿女和日益兴旺的买卖,累,高兴,劲头更足。春庭媳妇,有点瞧不起院街坊,出来进去地扬着个头,凡人不理。街坊老头病重,怕吵,大晌午她在院里嚷,老头孙子说:“您小点声;我爷爷睡觉呢。”她不干了:“哟,没你们家净街,还不过皇上了呢!”

虽然杨春庭得到他想要的:家庭儿女、比周围人生活好。可体力过分透支,他病了,肺痨。人们说这病是:紧七慢八,十个月到家。最长活十个月。多方寻医问药,终于不治。不到40岁的壮汉,死了。两只略突的大眼,睁着,过早离去,心有不甘。老娘亲一遍一遍摩挲他的眼皮,一遍一遍哭诉:“孩子,你放心走吧,闭上眼吧。我们娘俩会把你儿女拉扯大的!”说是入殓时,眼都半睁着。

还好,他留下些家业,鞭子铺私人经营到1956年以后。抗美援朝,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细菌战,搞爱国卫生运动。和尚是积极分子,参加街道活动,和一女积极分子搞对象,结婚。寡妇妈和和尚一家一起生活,一直住在原鞭子铺的房子里。90年代中期,两广路扩建,才拆迁搬走。

老舍先生在《老张的哲学》里,说到老张的宗教观:钱本位,三位一体。

一位外国作家说:人生两大目标,一是得到想得到的,一是享有得到了的。第二个目标,只有极聪明的人,才能达到。

杨家的人,怀了向上的心,自信、勤快、节俭,也算驾驭生活的强者。

上一篇:美味瓷坛 第8期 下一篇:再见黄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