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剖析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18 12:14:21

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剖析及其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和探究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通过组内学习主体之间互助合作、共同探讨,形成小组间相互竞赛、公平竞争的格局,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的兴趣。但是,在当前新课程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学习方法在实践中也出现一些误区,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本文通过对合作误区的剖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如何科学合理分组、强化合作意识,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合作时机、加强合作指导等方面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合作学习;误区;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和探究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通过组内学习主体之间互助合作、共同探讨,形成小组间相互竞赛、公平竞争的格局,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的兴趣。

一、存在常见的合作学习误区

1.分组不科学

由于事先没有进行科学地分组,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个人责任扩散。教师提出问题后,一、三、五排学生向后转,与二、四、六排学生一起讨论,“课堂热热闹闹、课后风过树梢”。仔细观察发现:有的小组讨论虽然很热烈,但意见很难统一,难以形成结论;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学困生不自觉的成了陪衬,或无动于衷,或充当看客;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使合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2.缺乏合作意识

在测量旗杆高度时,教师布置好任务后,让学生进行合作测量。此时发现:调皮的学生在操场上玩耍;内向的学生则低着头“冥思苦想”或东观西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独揽大权甚至是霸权――自己用测角仪、拉皮尺,不许别人动手;好表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对别人指手划脚;胆小的学生虽想动手但只能看他人忙着。汇报数据时,有的同学漠不关心,从不张口;有的同学乘机对出错的同学讽刺挖苦……由于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能体现“互学习”,整个课堂就像一个闹哄哄的赶集场所。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教学效果甚差,且学生之间的合作根本不存在。

3.问题设计不合理

选择用于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三条原则:①所探究的新知识具有适宜合作学习的特点:②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③是学生需要的知识素养。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为了显示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公开课更甚),把一些不适宜合作学习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如一些简单的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此类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又没有开放性。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二、应对策略

1.根据学生各方面差异,科学合理分组

学生的活动能力有强弱之分,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别,而活动能力又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要强一些,但自制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对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拙于言辞,不善交际,但却非常沉稳。因此,在课程实施前,指导教师有必要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交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能力、性格、知识结构等影响学生合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解,教师分组时尽量使学生兴趣、能力“互补”在一个小组内。

2.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意识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情感基础,是合作的内在动力。为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在实践中选择了具有合作氛围与合作机会的“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测量旗杆高度时,我就以对照的形式先安排4位平时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单独来测量,后安排其余学习程度中等的同学4人一组合作完成这一测量。测量结果表明,4位单独操作的学生只有1位能顺利完成任务,达到精确度的要求,而合作小组的实验都成功了。通过对照,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价值,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激发他们合作的愿望,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

3.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

合作学习要获得成功,关键之一在于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挑战性,单靠某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如平面镶嵌问题;其次问题是开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更容易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三、结束语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将理念变成实践,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曲折艰辛又趣味无穷,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做深入探讨。的确,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坏节、各个方面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的环境,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式社,200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上一篇: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如何把握语言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