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爱,学会爱

时间:2022-07-17 10:53:53

【摘 要】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这就要求教师永远要用一颗真诚、善良、宽容赞赏的心对待学生;永远要用一双敏锐、公正的眼睛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相信他是你“私下的最爱”。

【关键词】关爱宽容 赞美欣赏 平等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82-02

我“恨”学生!

一恨学生常常好心当做驴肝肺!二恨学生常常阳奉阴违两面派!三恨学生常常狡辩无赖不认账!四恨学生常常明知故犯耍赖皮!五恨学生常常无心向学无志趣!六恨学生常常逃避责任不诚实!七恨学生常常胸无大志做混混!八恨学生常常一意孤行不听劝!九恨学生常常无中生有骗老师!十恨学生常常唯我独尊玩潇洒!

我“恨”学生,真正是恨铁不成钢!

这是一首网名为“不是教师”的一位先生编写的《教师长恨歌》。作为教师的我读了这首所谓的“教师长恨歌”的歌词,我的心情异常沉重,特别是最后一句“我恨学生,真正是恨铁不成钢!”似乎能清楚地听到恨得咬牙切齿的声音。不是有一本名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我想,我们是不是要写一本《钢铁是怎样“恨”成的》?试问,“恨”真的就能使铁炼成吗?请那些“恨”学生的教师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吧!

爱与教育,犹如水与水池。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的水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记得李镇西老师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大作家高尔基的一番话语质朴却又意味深长,暗含着教育的真谛。我们每位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们不要再“恨”学生,让我们学会爱,懂得爱,掌握爱的策略:

一 用赞美和微笑面对学生

赞美,其实是一种赏识,它犹如一缕春风使人温馨和感激;又犹如一把火种点燃心中的憧憬和希望。作为班主任请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就像太阳不会吝啬自己的阳光那样。“良言一句三冬暖”,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燃起他们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教初一时的那帮可爱、顽皮的孩子中有一个姓吴的学生,特别的机灵、聪明,就是太调皮、好动。因离家较远,小小年纪只得住校,但又不能很好地遵守宿舍的制度,常有生活老师打小报告。不过,我发现其父母虽不在身边,但他自理能力很强,一点都不娇惯自己,不管是在整理内务、卫生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做得很好。衣服穿戴整齐干净,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如“豆腐块”很漂亮。一天,我去宿舍检查见他的被褥收拾得很规整,情不自禁露出微笑,由衷地夸奖道:“你真棒,太了不起了,被子叠的实在太漂亮了!”随后,我又趁热打铁在赞美表扬他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希望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能这般出色、优秀。后来,这位学生进步了很多,上课也遵守纪律了。

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着差异,一个班上总有那么几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诲,言犹在耳。孩子的每一微小进步,我们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美。要知道赞美和微笑的力量对于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它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请我们每位班主任不要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赞美,学会微笑和赞美吧!

二 用平等和欣赏尊重学生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我们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孩子的心灵,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心交流。用“爱”去正面引导他们,善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意。班主任只有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鲜活的生命来看待、接纳。我想,这种平等不会让学生在言语中感受到班主任的居高临下,而是感受到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尊重。

还记得我前面提过的那个被我称赞“叠被子”漂亮的姓吴的学生吗?他可是班里不爱写作业、不完成作业的头号人物。起初,我没怎么追究,只是说把作业补上,交到我的办公室就行了,可是常常没了下文。他也不补作业,更别说交了,我也因为借故忙而不再过问。长此以往,每次完不成作业的学生名单里都有他。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不完成作业的理由,可是他一言不发低着头站在我面前,怎么问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一副极力回避、排斥我的态度。于是,我向科任老师了解他的情况,几乎每位老师都是摆手,摇头说:“这孩子着实让人头疼,学习成绩搞不上去,纪律也差,不交作业已成家常便饭了。”通过对他的留意观察,我发现他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小动作多、好动。老师在上面讲着课,似乎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无论你的课讲得多么有激情,他依旧在课上自得其乐。经了解才得知,原来他因为以前基础差,再加上老师的“漠不关心”、同学们的“冷落”,他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不愿意再尝试进步,便安于现状。我知道,“挽救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重要”。于是主动找他谈心,与他沟通,并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少要求,等他做到后再慢慢提高要求。上课时,我会挑一些简单的问题问他,并给予表扬。又因为他的长处我特意安排他做卫生委员。慢慢地,我发现他变了,作业不交的次数逐渐减少,上课做小动作的次数也少了,几乎能够认认真真地听完整堂课。班里的卫生在他的精心“关照”下,卫生流动红旗来班里“光顾”的次数也多了。有一天,我站在窗外听到数学老师表扬他的进步时,我真切得发现他的眼睛不再暗淡,而是明亮剔透,那红扑扑的小脸上露出了笑容。

班主任对学生要有欣赏雕刻艺术的眼光,寻找每个学生的“亮点”。要知道没有差生,只有后进生。我们不能单从学习成绩一方面来衡量学生的好坏,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要知道对学生一次小小的肯定、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却能温暖学生荒漠的

心,尤其是那些经常得不到“阳光雨露”的孩子。为了不让“后进生”成为我们教育的遗憾,班主任应多一些赞扬、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欣赏。

三 用宽容和关爱善待学生

曾记得在教育网上有这么一篇报道:一个寒冷的早上升旗时,一位年轻的班主任硬要学生脱下厚厚的棉衣,穿着校服在操场上接受“检阅”。小小年纪的学生身穿着单薄的校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老师却振振有词:“你不穿,班级就会被扣分,就得不到流动红旗。”试想:班主任是真心爱学生吗?分数是保住了,可这位老师却永远失去了学生的心,学生怎么愿意把这样的老师当成朋友呢?又怎么愿意和这样的老师倾吐心声呢?爱是教育的永恒;爱是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爱是交流。师生只有在爱与爱的交融、情与情的碰撞中才能迸发出生命的火花。

还记得班里有一位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女生,有一次,父母给她买的英语电子词典被班里某男生拿走了。事发之后,整整一个下午我都在班里进行开导和说服教育,希望拿电子词典的同学能主动把东西还给别人,可是,一直到放学也没有一点动静。我有些急了,当时真想把视为“怀疑”的几个对象叫到我的办公室,又无奈没有证据只好作罢。怎么办呢?我相信这些孩子本质都不坏,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看见办公桌上的作业本,我灵机一动,有了——我给这几个孩子写小纸条。我把写完的小纸条加在作业本里并亲手发到他们的手里(说实话,我对自己采用的这种没办法的办法,当时心里没底)。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小纸条上的内容:“我亲爱的学生,老师知道你现在正为自己今天的行为感到后悔和不安。也许,你是出于好奇,只想看看而已,是吗?人生的道路很长,一部电子词典的分量实在是太轻,如果因为这个电子词典而在你纯洁的心灵里留下了一个不光彩的污点,那真是太不值得了。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会做得很棒,老师期待着你……”小纸条送出去了。第二天没有动静,第三天仍没有动静。我虽心急如焚却还保持那份镇静,在班上缄口不提此事。一直在等待,因为,我相信这个孩子不“坏”。果然,第三天晚上,丢失电子词典的女生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东西找回来了。我也在批改的作业本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回信”。我暗自欣喜,为这个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他真的长大了。之后,我没有再详细地询问电子词典找回的过程。这也许将成为我和他之间永远的秘密。事隔多年,这位学生也不负众望考上了某重点大学。至今,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些“小错误”。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误改错中吸取教训慢慢成长的。班主任要学会宽容学生,包容他们的“小错误”。我们要尽量避免用训斥和粗暴的态度去刺激、打击学生,毕竟,他们还是孩子,需要我们的引导和帮助。“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那么,就让所有的“鲜花”和“小草”都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而被誉为“教育园丁”的教师们,学会爱吧!在这片教育园地里欣赏别有洞天的“美丽风景”。

最后,我借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送给所有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辛勤园丁们,当然也包括自己:“优秀的班主任,不仅仅是教师,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而要成为这些‘家’,别忘了,去爱他们,做孩子的朋友,握住你纯真的童心。”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上一篇:勤思多想寻妙法,润物无声出成效 下一篇:舞蹈在音乐及社会素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