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牛死于心碎

时间:2022-07-17 10:23:34

央视一套节目,介绍科学养牛,大意是某创富能手利用先进养殖方法,比方给牛听音乐,早7点到晚8点。场长介绍:“澳大利亚的一个叫凯斯特拉研究公司通过多年论证,发现这个牛不但能听懂这个琴,而且还挑剔,必须是个小提琴。”此外,定时给它们做按摩,最终养出了肉质良好,状如雪花,脂肪沉积达到A3标准的高档牛肉。

著名的神户牛肉也是这样养出的,日本但马地区,溪水中富含矿物质,山上生长的牧草中还夹杂药草。神户牛喝“矿泉水”、吃“药膳”长大,还饮啤酒:牛长到一定程度会食欲减退,喝啤酒能增进胃酸,提高食欲。养牛人定期用梳子为牛进行按摩,帮助其“减压”,让它们安心成长。这样养出的牛,以超柔嫩和丰富口感闻名于世。

那群在阳光下做集体课间操的牛,比在栏里昏睡,生活方式不健康,不进取的牛更让人心碎。

“科学”,不过是让一头牛在锋刃之路上走得更优美,在人的味蕾上有更上乘发挥,如古时送入宫的女子,习唱操琴,沐浴梵香,运气好的被一夜宠幸,更多是成为闲坐说玄宗的白头宫女。那些技艺,是她们为自己的三尺白绫描上些洒金花朵而已。

我不是素食主义者,但我希望一辈子也别吃上一头有艺术生涯的牛!即便它们在音乐熏陶中,纹理优美,口味鲜嫩,这只让人更联想它的生前细节:它们温良地趴着,听音乐,还是提琴――梁祝还是“辛德勒的名单”?

由肉质而联想一头动物的细节,包括它哀伤鸣叫,流泪的眸子,绝望挣扎真让人难受!在没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前,我希望自己尽可能装糊涂,把肉食单纯当成一种物理意义上的物质吃下,而不要有任何细节联想,这样做为一名肉食主义者的罪孽感会轻些。

自然界生物中,人是最谙“精致酷刑”的物种。陆游《渭南文集・条对状》可证:“以常法为不足,于是始于法外特置凌迟一条。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按大明律法,凌迟者须剐3357刀,一刀剐下一薄片肉,刀刀不得触及要害。三日之内,犯人血肉模糊,渐渐不成人形,但不得咽气――精确到4位数的残酷,和行凶有关的独门艺术,让人不寒而栗。

科学养牛也是以优美为名义的行凶。和旧时以人参、不老草喂鸡,以使鸡蛋和鸡肉更美妙同理。人的舌头日益挑剔,为此,动物不仅要无条件地死,还要脱离低级趣味地生。一头听着提琴曲生长的牛,或许还不能满足今后市场需求,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在电视里看到牛正集体练普拉提,喝花草茶――这样肉质吃来更贞静,更草本。

镜头里,那几头绕圈健身的牛默默跟在人身后,它们的眼瞳,我不信没有死亡反光,就算天天去高尔夫球场晒太阳,它们也一定嗅出草皮深处潜伏着的死亡气味,以一头动物的灵性。

相比一头劳作终老的牛,它们死得精致,华丽。“科学”养殖法在提高它们肉质的同时,可能还提高了它们的情商。一头情商高了的牛,对死有了更多哲学意义的认知,对任人宰割的命运有了想法。

更多的牛死于心碎。

据说,所有动物在濒死一刹,因为愤怒与绝望体内会分泌一种毒素,这毒素分布在血液肌骨中,不会消散,直到进入人的肠道――据此,科学养殖户们屠宰时应放音乐,以使科学养殖有个圆满收梢。

该选何音乐作为牛的安魂曲?励志的老贝的《命运交响曲》?激励牛们视死如归,我自横刀向天笑,争取来生早超度。要么,瑞典裔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死亡颂》?霍的风格明净严肃,适于殉难,但,治疗师虽说音乐可止痛减压,那是针对活着的生命说的。对一头濒死的,锋刃刺向喉管的牛,管不管用?

上一篇:王伊龙: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最新防控攻略 下一篇:一条骄傲的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