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球员苦了球队

时间:2022-07-17 09:48:22

从死工资到多劳多得

根据新赛季乒超队员收入改革,除去浮动的俱乐部成绩额外奖励,记者为队员们算了笔账。以2010年的标王郭焱为例,尽管当年以1133万天价转会山西大土河,但作为特级球员的她年薪封顶只有120万可以收入囊中,转会费的剩余归属培养单位北京体育局。

而在新政策出台后,郭焱作为特级球员的底薪至少50万,每场比赛每出场一次出场费1万元,若一场比赛出场两次且都获胜则可以获得4.5万元的奖励。乒超常规赛16场、季后赛4场,20场比赛如果郭焱每场比赛都作为一号单打上场两次,且获胜,她整个赛季至少将获得230万的收入,比以往增加了一倍。但若想获得更高的收入,队员必须保证好状态的出场率和胜率。

“如果这个赛季自己出场多打得好就比以往赚的多一些。作为运动员来说,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模式,因为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你上场赢球了就赚的多,对自己也是一种刺激。”郭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另外,新科大满贯得主张继科也表示对新政策举双手赞同,“成绩好就挣得多,这种改革当然好啊!”

纵观乒超12年,队员的收入可以说是节节攀升。乒超举办初期,还没有退役的刘国梁、孔令辉是“先吃螃蟹”的受益者。“我记得当初和小辉的乒超工资也有20万左右,不过马琳也就两三万吧。”说到乒超给队员们带来的收益,刘国梁笑着说道。2006年,马琳以501万的天价摘牌费成为当年乒超联赛的“标王”。

“乒乓队的奥运战略很好,待遇越来越高,3个月的联赛,运动员和省市教练收入高了,国家队教练调整。如果没有乒超,乒乓球发展会越来越窄。有了乒超联赛,很多老队员不出国,不退役了。以前队员一过25岁就想着出国打球挣钱,现在可以在乒超打,留下了很多优秀运动员。”刘国梁表示,除了国家利益,乒超联赛为运动员带来的实际利益不言而喻。

花大钱与盈利无关

2010年,山西大土河俱乐部以1133万元的价格摘得郭焱,震惊当年的转会市场。在目前的乒超队伍中,球队的性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以体育局为背景寻求冠名赞助,一类则是纯私企性质,而山西大土河俱乐部则属于后者。

当年天价拍下郭焱后,大土河俱乐部曾饱受媒体质疑。位于山西吕梁老区的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效益可观,该俱乐部负责人在天价摘得郭焱后就表示,广泛的群众基础、老总个人的喜好、给企业带来的凝聚力以及推动当地文化体育生活发展等是公司投入乒超联赛的种种原因,却丝毫没有提及商业效应。

两个赛季下来,山西大土河俱乐部并未收到与巨额转会费相符的回报。在成绩方面,两个赛季俱乐部并未进入季后赛,而由于俱乐部地处山西吕梁山,交通不便,俱乐部主场经营并不理想,现场观众多数为企业组织的赠票,远谈不上收回成本。

而当时郭焱前往山西也是情非得已,2010赛季因为队中不能拥有两名特级球员,当时同时拥有郭焱和丁宁的北京队只能将郭焱挂牌出售。本赛季在新政策中,俱乐部级球员和一级球员的人数扩大为三人。与山西队两年的合同到期,恢复自由身的北京人郭焱自然选择母队北京队,砸了1133万的山西俱乐部只得望洋兴叹。

自本赛季起,俱乐部不再以短期租赁形式向地方队“借”队员,现在的在籍选手一律一签四年,四年的转会费为固定的400万。本赛季,大土河俱乐部在郭焱返回北京队的情况下引入广东队的刘诗雯,一次性支付刘诗雯母队广东队400万转会费。摘牌大会取消后,“天价”球员的现象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但球队盈利的可能性几乎仍为0。

有明星缺少商业开发权

“我这儿正为新赛季的预算发愁呢。”接到记者电话时,北京队总教练张雷正穿梭于各个企业洽谈新赛季的广告赞助。2010年北京队与北京控股集团签订5年的冠名合同,每年北京控股集团向北京队支付500万人民币。“这笔费用在我们只拥有丁宁一个特级球员的情况下足够,但是政策改变,队员们成为自由球员,加上郭焱回到北京队,我们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张雷无奈表示,尽管通过拉广告赞助以及北京控股冠名的500万,新赛季北京队已经拥有1000万的预算,但仍需通过北京体育局的贴补才能勉强维持。

“今年我们队有丁宁和郭焱两个特级球员,尤其是丁宁,在2016年奥运周期里都是北京队需要重点培养的队员,我们肯定不能放。奥运会前就有很多俱乐部找过她,今年乒超政策改变,队员们都成了自由球员,为了留下丁宁,我们至少要和其他球队出一样的赢球奖金才能留住她。”张雷表示,新政策出台后,各支拥有特级球员球队的成本都大幅提高。而若以3比0赢得一场比赛,俱乐部还要支付16万的奖金。

本赛季拥有奥运冠军丁宁、世界杯冠军郭焱,这让北京队从去年的保级球队成为夺冠的热门,在外界看来足以吸引广告商的追捧。按照乒超新出台的政策,俱乐部不但拥有对运动员的“使用权”,还将拥有“所有权”。

“大家都知道,国家队队员大部分商业开发权益还是属于乒羽中心,俱乐部只能安排队员参加很少的商业活动,这样一来,就算你丁宁是奥运冠军,也无法完全满足除了冠名主赞助商以外的赞助商利益,广告商光投钱见不到回报,有多少商家能干这扔钱听不见响儿的事呢?”张雷无奈地说道,而他也透露,目前乒超所有队伍都没有盈利的情况。

除了寻找赞助商困难,乒超主场的上座率远比不上中超和CBA,现场的观众多为赠票进场,而球队还要支付场地等一系列费用。在张雷看来,乒超联赛政策一变再变,发展12年来最大的问题还归结于没有解决职业化的难题。“现在我们对乒超联赛的市场评估不到位,俱乐部的权益几乎为0,等于是干掏钱养着联赛,没有盈利和商业开发。”张雷无奈地说道。

上一篇:接轨世界?先走出亚洲 下一篇:特略,梅西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