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

时间:2022-07-17 09:19:29

珠江三角洲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

收稿日期:2012-09-28

作者简介:方忠权,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展产业发展、旅游开发与规划。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珠江三角洲会展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编号:10YJA790047)。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会展业已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之一。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进行研究,有利于优化会展业功能,有利于提高会展业竞争力。以珠三角会展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GIS空间密度指标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研究发现:①珠三角会展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高度的地理集聚特征和动态性,空间的集聚程度并没有因为空间范围的扩展而降低,而是在扩散中集聚――在向新区扩散的同时,老区的集聚在不断加强;②空间格局的变动呈现出由“单中心格局”到“双中心格局”再到“多中心格局”的演变特征;③影响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的基础;市场需求是会展企业在珠三角迅速扩散的动力;政府政策及会展设施等构成的软硬环境对会展企业产生差异化吸引作用和集聚效应。

关键词会展企业;空间格局;珠江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07-0149-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7.023

会展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我国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明确提出要将会展业作为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进行重点发展。然而,目前会展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客观上要求优化空间格局以获取更多产业竞争优势。对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展开研究,对于明晰珠三角城市政府的作用和有所作为的公共政策领域,强化会展业功能,优化会展业空间格局,提高会展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国外会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的经济影响、会展地点的选择、会展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和会展目的地的营销等几个方面[1-9]。中国会展业发展相对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会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会展业竞争力评价和会展教育等方面[10-14] 。近年来,会展业空间布局方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学界关注。叶洪涛论证了中国会展产业总体布局的基本发展战略,提出了优化会展业布局的措施[15]。鞠航等基于不平衡发展理论和产业布局原理,论述了影响现代会展业布局的新因素,提出了会展业未来发展布局的创新模式[16]。王云龙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例,论述了会展经济的空间运动形式,认为会展业的空间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会展场馆的空间聚集与扩散,饭店、公司、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等会展经济的生产要素依此聚散[17]。朱海森分析了国际会展产业空间布局的特点,以德国和香港会展业布局的经验为例,分析了会展业布局的条件和要求[18]。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看,从空间视角对会展业进行的研究较少,而且所涉及到的会展业空间研究的角度过于宏观,本文主要采用企业数据,研究中国经济发达区域内部会展企业的空间格局变动过程、变动特征,并探讨影响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数据来源

参照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会议与展览服务”(L7491)做出的界定,考虑会展业的现有统计情况及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所研究的会展企业主要包括会展主办企业、会展场馆企业和会展服务企业等三个会展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l) 由广州市统计局数据中心和广州市工商管理局信息中心提供的会展企业名录,包括企业名称、地址、邮编、性质、成立年份、经营范围、营业收入、企业规模等特征数据,经过筛选,选定2 116家会展企业进行分析;(2)实地调查获得数据。主要是对会展企业集中分布地段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必要的空间数据。

本文将每个企业看作空间上的一个点,利用地址信息并借助Google Earth对每个企业进行空间化处理,并与珠三角电子地图匹配,再根据企业的成立时间,得到1991年、2002年及2011年三个时间节点的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分布图。

方忠权等:珠江三角洲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7期1.2研究方法

1.2.1核密度估计法

核密度估计是一种从数据样本本身出发研究数据分布特征的方法,适合于用可视化方法表示空间点模式,该方法通过考察规则区域中的点密度的空间变化来研究点的分布特征[19],其结果可以用来平滑地识别并表示样本在研究区域内的集聚与分散情况[20]。本研究采用由Silverman提出的KDF (kernel density function)密度分析法[21],借助ArcGIS9.2实现对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分布形态的分析。

1.2.2空间密度指标分析

将所有会展企业抽象成点状要素,按其准确的空间位置标注在底图上,用ArcView系统中的栅格网表示空间面积单元,然后利用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出各空间面积单元的会展企业数目,其数值就是空间密度数值,即有n家企业落在一个栅格上,其所属的空间面积单元的空间数量密度值就为n。本文运用企业数量密度平均数和密度标准差两个指标(简称为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会展企业的空间分布状态进行分析。

2变动过程

为了探讨珠三角会展企业的空间分布与演变,根据珠三角会展业的发展历程,考虑到1992年以来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下珠三角会展业在探索展览专业化、促进服务功能现代化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及2003年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投入使用给珠三角会展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文章选择1991、2002及2011三个时间节点来考察珠三角会展企业空间格局变动。

首先采用核密度估计对会展企业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珠三角会展企业的空间格局变动大致呈三个阶段。

2.1第一阶段:高度集中于广州市的单中心格局(1991年之前)广州是中国会展业起步最早的城市,也是中国第一大展――“广交会”的举办地。因此,1991年之前,珠三角的会展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市。这一时期,广州建设的展馆有交易会流花路展馆(1974)和广东国际贸易大厦展览中心(1990)。在展会方面,除了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外,还举办了广州国际美容美发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989)和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1987)。在广交会的带动下,1991年有52家会展企业分布在广州市,占珠三角会展企业总量的73%。形成了高度集中于广州市的单中心格局。同时,由于深圳市工业展览馆(1985)的建设及中国(深圳)国际钟表珠宝礼品展览会(1988)的举办,使深圳的会展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2.2第二阶段:集中于广州和深圳的双中心格局(1992-2002)这一时期广州新建了广东东宝展览中心(1998)、广州锦汉展览中心(2002)等展馆,举办了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1999)、广州锦汉礼品、家居用品装饰品展览会(2000),带动了广州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2002年广州的会展企业达到492家,占整个珠三角的57.75%。同时,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1999)的建立和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1999)的举办使深圳的会展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展览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高交会馆为深圳会展业打造了迅猛发展的平台。该馆投入使用的当年,就举办了18个展览会,到2002年办展数量达到61个。高交会的举办也带动了其它展会的发展,1999年,深圳展览数量仅45个,展览面积15万m2;到2002年,展览数量达90个,展览总面积70万m2,展览会的规模及数量排在上海、北京、广州之后,位居全国第四。因此这一时期深圳的会展企业成长迅速,从1991年的16家增长到2002年的268家,占珠三角的31.45%,与广州共同构成了珠三角的双中心格局。另外,东莞、佛山、中山及珠海等城市在这一阶段也纷纷兴建展馆并举办各种展会,带动了这些城市会展企业的成长。

上一篇:On Integration of Corporate Operations into... 下一篇:以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