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设计落实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时间:2022-07-17 05:40:29

三层设计落实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构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提出,使得新课程、新课改的理念有了一个具体的载体,更体现了学生要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在落实三维目标过程中却不尽人意,一种态度是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考高分就是好猫。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基本思路就是划书、背书、做题、背题;另一种态度就是刻意追求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化、过程游戏化、内容娱乐化,课堂气氛也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真是课课“大话西游”、天天“戏说乾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无法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构建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从而也就无法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呢?我尝试从三个层次设计每一节课,收效不错。

一、用书本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考试问题

这主要是针对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要求。在这个层面上,设计体现了学习即生活的理论。

(一)让学生参考试卷、教辅资料上面的习题,就教材的重点部分设计练习题目

学生为了能够编制出高质量的题目,对重点知识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巧妙设计、反复推敲。学生出题、解题以后,辅之以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令人满意。

(二)按照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历史事件以及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

如:讲授“西安事变”这一历史重大事件时,我做了如下设计:为了引导学生铭记九一八事变,我启发学生用这些数字设计“勿忘国耻纪念大钟”的规格,这样还可以让学生对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八一宣言”则反映了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逐渐加剧,中共审时度势,提出“八一宣言”,号召一致对外、联蒋抗日,这就为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提供了舆论支持、政策基础;最后,让学生把其中的内在联系表述出来。这样,学生就基本理解了西安事变的前因后果(如下图)。

(三)让学生即兴写出实用文

最近几年的高考,历史小论文曾让不少同学不知所措。鉴于此,我在课堂上把本该讲述的方式变化了一下,让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写出对历史事物的某方面认识。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中,《权利法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权利法案》的部分内容:

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

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提问学生:《权利法案》的这些内容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利?

在此基础上,简单对比《权利法案》颁布前后王权的变化,通过这个环节为《权利法案》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做铺垫。最后设计学生观察博物馆中展出的《权利法案》图片,然后结合教材写一段关于《权利法案》的展品说明。

二、用书本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这一层面的设计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设计,可以把历史课堂变得鲜活、生动,拒绝对教材内容的平铺直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新鲜的设计刺激学生的大脑,避免了学生的思维疲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总结《太平天国》一课的主干知识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设计意图:台阶数寓意太平天国坚持斗争了十四年;碑身高希望学生用18.64米,寓意太平天国结束的时间;碑身下部的四幅图片,希望同学们把太平天国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镶嵌进去: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京陷落。两侧图片的意图是要求学生记住太平天国有两部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正面、背面的文字说明,是希望学生能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在这个设计中,还蕴藏着设计工艺中的实用原则、美观原则等隐性知识。如碑身的身高最好是18.64米,186.4米太高,上面的文字看不清不实用,1.864米太矮,没气势、不美观。

三、多种形式,解决学生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问题

学校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服务。历史学科强调基础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方面比其他学科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让学生顺应历史潮流,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它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名人,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它可以让学生感悟古代圣贤的睿智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一)加强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据,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具体的做法是第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历史影像资料,培养历史亲近感。第三,布置社会实践的寒暑假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历史。第四,请革命前辈讲革命经历、请优秀毕业生做学法指导、开办历史知识论坛等,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在讲授国共十年对峙这一部分内容时,设置了两个标题:(1)兄弟阋于墙:概括国共对峙。(2)合作御侮:讲述西安事变及其影响。最后引用《诗经・秦风・无衣》总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的文化基础,由此延伸海峡两岸同种同根,理解了国共再次合作实现祖国统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总之,我的课堂设计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三句话:教学环节生活化、学习应用同步化、教书育人一体化。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一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中职建筑材料仿真实验辅助实验课教学 下一篇:兴趣\情境对中学英语口语之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