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责成开生面

时间:2022-07-17 04:24:03

有人说他傻,他竟然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贷款为村里建烤烟房;有人说他痴,他竟用自己辛辛苦苦的积蓄资助村里的困难户;有人说他呆,他竟然不顾自己的行动不便天天穿梭于村民间一心为村里的建设而奔波。他就是今年47岁的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徐三山。

徐三山从小右腿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个矮气高。从1997年起任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至今,10多年来,他一心一意为民谋利,艰苦奋斗,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好路子,将桐江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明星村。该村两委连续多年荣获衡阳市“红旗党支部”、“红旗村委会”等称号。他个人连续5年被评为“常宁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宁市十佳村支书”,两次被评为“衡阳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湖南省自强模范”称号。

身残雄鹰

1963年,徐三山出生在常宁市西岭镇一个农民家庭。刚出生时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十分健康。然而,在他不到半岁时,命运之神向他张开狰狞的面目,他患上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尽管父母到处求医,但还是无济于事,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此落下右腿残疾。

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徐三山将在痛苦中度过一辈子。然而徐三山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

幼年的他,腿脚的不灵便常使他比一般孩子更容易摔倒,但他总是飞快地爬起,倔强着不要大人搀扶。渐渐地,他学会了正常走路,学会了骑自行车……摔下来,爬上去,一身泥,一身汗,使着劲,向前追。这就是他的童年。

有一天,徐三山在一本书里看到了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凯勒用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敢和毅力,战胜了曾经是最悲惨的命运。又盲、又聋、又哑,这三个魔咒般的现实,被她一点点地克服。从此,他就以海伦・凯勒为榜样,暗暗地使劲努力。

进入小学,徐三山仿佛比一般男孩更懂事,也更要强,生理缺陷并未能阻挡住他求知的欲望,学习成绩不肯输给同学,体育运动不愿落在后头,美术、作文样样争先,甚至连唱歌也不甘居人后。

执着摸索

高中毕业后,他开始尝试着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由于他能写会算,村民选他担任村民小组长,一干就是10来年。1997年,生于斯长于斯的徐三山怀着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梦想,担起了桐江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那时候,桐江村还是个贫困落后的山村,底子薄、条件差,村里连办公费用都不够,干部工资时常拖欠。村级班子战斗力弱,经济发展滞后,各项工作难于推动。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困难重重。徐三山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他决心将村干部的力量拧成一股坚不可摧的绳索,一起带领群众摆脱贫穷。

责任就是泰山,责任就是号角。责成,桐江村之福,责败,徐三山之痛。

他清楚地知道,当务之急是要增强村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一上任,他首先抓班子建设。他有一句口头禅:先公后私,为人正派,是当好村干部的秘诀。他说: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一班人必须首先做到;要求支委们做到的支部书记必须首先做到。

面对农村“增产不增收,致富无门路”、“吃饭有粮食,用钱无票子”、“良田无人种,劳力留不住”的现状,徐三山苦苦地寻找着突破口。

徐三山上任之前,村里农作物以水稻为主。1997年,上任的第一年,他就号召村民种植棉花,并从四川引进矮晚柚。由于经验不足和管理不善,产量不是很高,农民收入并没有增加。

1998年,他带领村民尝试着种植300亩高粱。受气候影响,产量也不是很高,亩产只有900斤。1999年至2000年,高粱受蝗虫的侵害。徐三山眼瞅着村民辛辛苦苦种的高粱被蝗虫疯狂啃食,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2001年至2002年,他带领村民又尝试种植柑橘、药材,但都没有让村民收入增加。性格刚毅的徐三山不认命,不服输。他暗暗思忖:自己干什么都不成功,怎么对得起村民的信任?我只有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日子火起来,生活富起来,才对得起村民。

2003年,常宁市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各村支书到外地参观学习。徐三山回来后,认真总结,他认为农业结构传统单一直接制约农民的经济收入,要增加村民收入,必须选准发展的路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桐江村不靠厂、不临矿,但地多人多,还得从土地上找出路。为彻底挖掉“穷根”,徐三山多次向常宁农口部门的专家请教,带领村干部又多次到桂阳县等地取经,并深入100多个农户走访调查,收集村组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以烟叶生产为突破口,带领村民增产增收。

脱贫致富

由于大部分村民习惯了生活现状,对他的新思路、新举措理解不了,认为是“胡搞”。徐三山坚定一个信念:为官一任,致富一方。徐三山深知,磨破嘴皮子,不如干出个样子。他号召全村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向自己看齐。

2003年,他带头试种20亩烤烟,并召开村民大会,向大家承诺“赚了归烟农,赔了我贴”,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想方设法发展了43户,种植烟叶197亩。这一年,烟叶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和技术的不足,产量质量都不高,平均每亩产值只有600元,还不如种水稻的收入,极大的挫伤了村民种烟的积极性,烟农相互埋怨,有的甚至还指着村干部发牢骚。

徐三山认为:万事开头难,要受得气、耐得烦、不怕难,咬紧牙关挺过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他左思右想,怎么办?只有兑现承诺,才能增强村民的信心。凡是每亩不足800元的烟农,村里补足。村里没有钱,他不顾家人的埋怨反对,用自家房产证作抵押,到信用社贷款8万元用作烟农补助,并帮助烟农建烤烟房,余下部分作种子、肥料、烟苗开支。有人说徐支书傻到了极点!竟然就不担心这一举措不成功吗?徐三山说:“作为村里的当家人,我有责任有义务作出牺牲。看准了,想通了,找准了路子,就带领大家甩手干。”这就是“傻子”支书的“傻”想法。

在不足部分村里有补助的保障下,不少村民都开始跟着干。2004年,烟叶面积扩大到300亩。为掌握种植技术,徐三山多次参加技术培训班。晚上研读种烟技术书到深夜,白天他不辞辛苦走村串户,奔走田头,进行实地指导。为保证烟农种烟成功,徐三山特意从桂阳、耒阳等地请来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烟叶生产,并对烟农进行培训。

2004年种植烤烟成功,亩产达1760元,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烟农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此后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加。2005年,全村烟叶种植面积增加到1139亩,平均每亩产值增加到2700多元。到2008年,桐江村种烟农户增加到172户,种烟面积1300多亩,年产烟叶4512担,产值430多万元。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7200元,比2002年翻了两番。桐江村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看到烟农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徐三山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建设家园

在成绩面前徐三山没有骄傲、知足,他又思谋着富民兴村的第二个构想。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他决定立足桐江村的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开始种植油茶。2009年8月,他率领全村群众进行油茶垦复,仅仅一个月,就完成了2800亩的整地任务,抚育油茶幼林1100多亩,为常宁市“三边造林”活动树立了样板。

徐三山在一门心思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时刻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村民富了以后干什么?富了以后还照样生活在破破烂烂的环境里,生活能有幸福感吗?

为此,桐江村支部决定,下决心把桐江村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几年来,徐三山拖着瘦弱的身躯四处奔波,为改善村里环境倾注了大量心血,共为村里筹集400多万元建设资金。

原来的村小学教学楼已成危房,老师无心教,学生无心学,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徐三山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组织村民集资投劳,修起了宽敞明亮的新学校,儿童入学率达100%。

早些年,桐江村的村居道路都是泥土路,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于是徐三山就开始着手实施全村组通水泥路工程,跑政府私企磨破“嘴皮子”,找亲戚朋友拉下“脸皮子”,只要能争取的资金他尽量争取,现在全村实现了全村组组通水泥路。

他腿脚不便,却总是带头劳动在一线。在徐三山担任村支书的这几年里,他先后带领群众建设桥梁9座,硬化水渠26公里,修建涵管8公里,修建简易公路12公里,铺设水泥路2.8公里,新建沼气池30多个,改饮水井3口……

现在大多数村民已经建起了小洋楼,屋前屋后种上了果树,过上了比较干净的庭院生活。

在桐江村,说起徐三山,村民们确实是心服口服。村里有什么矛盾纠纷,徐三山总会出现在第一现场,充当“和事佬”的角色。

徐三山为人处事一向讲原则,被群众称为“铁包公”。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农业税费未取消前,村民有上缴农业税的任务,徐三山要求自家和亲属户必须首先完成任务,并且不减国家一分一厘。

2008年,村民搞“烟水渠道”工程需要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和投工投劳,徐三山就带领自家和亲戚的一家人参与工程建设中,率先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

如今的桐江村,学风浓了,组风新了,文明多了,恶习少了。近几年来,在徐三山和村支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桐江村矛盾纠纷“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村民无刑事案件,无打架斗殴,无盗窃现象,村民可以夜不闭门。桐江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家庭和睦、关系融洽、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景象。

心系群众

徐三山乐于助人,做好事不遗余力。

该村一名叫李金仔的村民丈夫去世后,留下她和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由于家庭非常困难,高昂的手术费用一直困扰着她们,而从亲朋好友那里又很难借到钱。徐三山了解情况后,从村里筹集资金5000元,个人当场带头捐款1000元,还帮助其贷款凑齐了手术费。

2006年的夏天,村民李解成家房屋遭火灾,徐三山当时正和爱人在地里收割庄稼,他一接到电话,骑上摩托车紧急赶赴火场,冒着高温酷暑,冒着烈火浓烟,指挥村民救火。一场大火让李解成家全部财物化为灰烬,徐三山二话没说先个人带头资助3000元,并发动干群捐款7000多元,帮助李解成度过了难关。

“他肯帮忙,老老小小都帮。”徐三山的好在桐江村是众人皆知的。桐江村的五保户徐志刚,一提起村支书徐三山,就说:“他真是在积德呀!”60多岁的徐志刚无儿无女,中风卧病在床,生活没有人照料,日子过得极为艰难,真可谓家徒四壁。徐三山捐款1000多元,并和家人轮流照料老人,经过细心护理,老人奇迹般恢复了健康。

村民谁家要是有事,徐三山总是跑前忙后,把村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多年来,徐三山扶助贫困家庭20多户,扶助资金6万多元。作为桐江村的领头雁,徐三山以实干和创新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2008年桐江村两委换届,他再次当选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

作为残疾人,他始终不忘为残疾朋友做点实事。2007年3月,徐三山还在桐江村小学开办残疾人学习班,免费为镇里的残疾人传授致富技术,补充精神食粮,以亲身经历唤起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帮助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并呼吁社会关爱残疾朋友,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信心。

徐三山被村民喻为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为了全村的文明富裕,为了村民的小康生活,仍在那片希望的田野上默默耕耘着。如今,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带领村民再创辉煌。

上一篇:文年生与岳阳楼烈士纪念亭 下一篇:耿飚掀开中美军事交流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