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RFID在食品安全可追溯机制中应用的研究

时间:2022-07-17 04:11:37

对RFID在食品安全可追溯机制中应用的研究

【摘 要】文章采用概括总结的方法,通过对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的内涵、特征的概括总结,分析了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在食品安全分段监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以及评估和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管具体制度方面的重大作用,从而得出建立RFID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并凭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RFID射频技术为依托,在充分考虑现阶段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如何构建RFID食品追溯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追溯机制 技术应用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E024);陕西省社科界2012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2Z064);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Z52)。

引 言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开始实行,但实施四年以来,食品安全事故仍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在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中,法律往往是作为最后的处罚手段。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科学技术与法律制度的链接模式,来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本文就是对RFID食品可追溯系统的研究,希望在我国建立一套独有的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通过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的建立,来实现、维护食品安全秩序。

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概述

“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也叫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一种通信技术[1]。在ISO8402将“可追溯”定义为“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追溯某个个体的来历、用途和位置的能力[2]。”我们认为 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是在RFID射频技术与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撑下,连接食品领域内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监督检验、经营消费各个环节,对食品供应链的各阶段,能够追溯食品及其信息的机制。RFID作为食品可追溯机制,其具有典型的信息化、二元性、全程链接化和机制化的特点。

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共涉及生产记录、标识管理、查询管理、监督管理四大板块,其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消费领域四大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可以追溯至最初原材料采购上。

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在我国运行的现状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最早开始于2001年7月,在经过十多年的试点后,RFID食品可追溯系统集中地表现出了以下问题:第一,在制度层面不够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健全。从目前来看,关于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仅停留在试点层面的推荐使用上,而非法律的强制性要求。第二,建立RFID食品追溯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础投入大。从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现状来看,小规模企业和微小企业都根本无法承担RFID相应经济性投入。第三,我国现阶段食品原材料供应环节基础薄弱,直接影响信息链条的形成。

对构建并完善食品追溯机制的建议

1.逐步建立适配型的食品追溯主干体系,并不断推广

食品追溯机制最核心的地方即在于制度上的保障。在配套制度方面要建立RFID电子标签管理规范、包装标识规范、生产履历信息和数据库管理规范、第三方监督规范、市场准入规范和数据标准采集规范等,在这些配套制度下形成一套统一的具有系统性的相互补充的监督管理体系。对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的建立,不可能是同一种模式或同一种体系,必须要稳中求进,密切联系信息科技水平。同时,要考虑各相关因素。

2.逐步发展多元信息数据库技术,突破执法环节障碍

通过管理中心数据库实现食品各个环节的数据统一,为信息共享建立技术层面的可靠基础。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可以依据食品上RFID最后储存信息所带有的食品链条阶段特征明确职权部门的监管责任。从横向上看,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应从食品领域类别出发,进行分品种的数据库系统针对性开发;从纵向上看,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应依据地域划分实现从地方到国家的各级数据库开发应用,并在全国建立总的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全面信息的网状联系结构。

3.积极引导扶持以及推进应用研究,解决成本与效益不平衡关系

首先,从政府方面,国家应积极开展数据库研发工作,以及采取补贴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在食品可追溯机制建立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经济障碍;其次,要推进各环节主体在对配套制度制定方面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开展RFID食品可追溯机制的进一步实践应用研究。

4.应以RFID电子标签为技术单元,逐步推广使用

近些年,射频技术迅猛发展,RFID电子标签已经在各大领域有了极其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的典型应用比如生产制造和装配,文档追踪和图书馆管理,电子门票等众多领域。目前,许多国家都将RFID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予以积极推动,必将为食品追溯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发挥重大的技术支撑作用。同时,在制度构建方面要建立在充分考虑RFID电子标签的作用发挥上,以此作为第一性的技术参考要素。

参考文献:

[1]周莉,刘明春.食品可追溯体系研究现状[J].粮食与油脂,2008,(01):24-25.

[2]胡月珍,张怡.完善我国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08,(01):43-45.

[3]侯熙格,姜启军. 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8,(01):72-54.

[4]俞燕,姜慎. 食品可追溯体系的作用及其建立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04):122-124.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四弦千遍语 一曲万重情 下一篇:华山审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