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拍客”

时间:2022-07-17 01:28:51

1

2010年的炎热的夏天,一丝风也没有,深圳市喧闹的火车站前人流熙攘。与所有行人急促的步伐相反,一位20岁左右的青年,背着一个沉重的编织袋,一步一步缓慢地行走着。突然,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背上的大袋子也滚落在一旁……过往行人停下脚步,纷纷上前查看,一位中年妇女递过来一瓶矿泉水,一位骑摩托的小伙子上前搀扶。喝下清凉的水后,青年睁开眼睛,他向骑摩托的小伙子借了手机,拨通电话:“妈,我……回不去了……”说着呜呜哭了起来。

原来这个青年姓张,家住四川广安,学的是电工手艺,在深圳失业4个多月了,钱花光了也没找到工作,别说回家,吃饭都成了问题,连续3天没吃东西,他终于晕倒在火车站旁。

此时,金融危机席卷沿海城市深圳,企业的不景气令小张这样的农民:工难以找到工作。小张的故事让围观的人们非常同情,人们开始给他募捐,有人拿出100元钱,有人掏出10元,有人递过来50元,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爱的洪流在深圳火车站涌动……

不要以为这是电视台的主旋律报道,也不要以为这是某党报的一篇通讯,这是网络上的一段真实视频,拍摄这段视频的是一位普通的打工仔――“拍客”张强。

“拍客”并不是专业摄影摄像工作者,任何对生活和他人充满爱心的人,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只要用自己手中的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生活,那么,他就可以称得上是“拍客”。

“拍客”可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谁都能做“拍客”。关键在于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记录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然后将拍到的一切到网络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网络视频活跃之前,“拍客”单指摄影爱好者。随着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开始,“拍客”的含义在发生悄然而深远的变化,即从图文影像到视频影像的过渡。这一变化,不仅仅反映了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在不断升级更新,更多地表现出用户对生活、社会、热点、记录、思考、传播的全新思考和源发兴趣,可以说,视频“拍客”的诞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流行文化的盛行。

优酷网针对视频拍客提出了新“拍客”概念。优酷网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古永锵先生表示:“新‘拍客’代表了一群富有社会责任感、爱心和公信力的主流网络群体,他们眼界宽广,善于思考,习惯用视频影像表达和记录心情,表达他们对世界和人文的真实感受。”

拍客在国外已经是个非常流行普及的文化现象,在国内也迅速升温,作为目前成长最快、用户最喜爱的视频网站,优酷网非常乐意与用户一起放眼前瞻,培育这种很有意思的流行文化。对于之前的视频拍摄爱好者来讲,很大的苦恼是拍了好的作品没有办法与人分享,而像优酷网这样的优秀视频分享平台给了他们精彩纷呈的才艺展示的舞台,可以说,视频分享网站和拍客明星共生共存。

说起“拍客”,不能不说优酷网CEO古永锵。优酷网的声名鹊起成就了古永锵,他适应拍客市场的需要,扩大自己的阵地,进军华东市场,成立上海分公司及华东地区营销中心。扩张优酷影响力版图是他的目标。古永锵做的第一件事是约见了上海一批有影响力的“拍客”。

熟悉优酷网的人都知道,

“快者为王”是他们的产品理念――快速播放、快速、快速搜索,其中的“快速”则是完全依赖拍客的积极参加。古永锵表示,优酷网倡导“谁都可以做拍客”“拍客无处不在”的理念,他说:“做拍客并非具有很高的技术操作难度,也并非为某一个核心团体所独享。拍客是一种眼界,是一种积极、主流、社会公德的态度,这样一种态度比技术更难能可贵。一个对生活和他人充满爱心的人,用自己手中的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生活,那么,这就可以称得上是拍客。”

与此同时,拍客文化的提升与优酷网主打的“热点原创”内容战略是非常匹配的。自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以来,视频用户已经不再仅仅追逐视频在诞生初期带来的娱乐效应,而是更多地将视线集中在社会民生视角上。原创精神成为拍客特立独行的视频语言,而热点话题则成为拍客首选的表现题材。

2

拍客能够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为其提供了崛起的舞台。来自草根的突出特点令拍客的视角独特,内容清新,拍客的生命力也与日俱增,并开始走人电视台、报纸、广播的视野。2010年,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就集结九大知名网站,共同发出《北京青年》拍客大赛征集令,面向网民及DV爱好者征集好看、好玩、甚至雷人的视频作品。

作为目前网络媒体中最为活跃的元素之一,拍客也以视角独特、触角发达、行动迅速、观点新锐,迅速成为各网络媒体无比丰厚的新闻资源。《北京青年》栏目作为一档全面展示北京青年人生活状态的节目,策划并发起此次拍客大赛,就是希望为在人们眼中还有些陌生的拍客,提供一块除网络之外的主流媒体阵地。

拍客草根大众的特点决定了这一新兴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队伍也不断壮大。人们开始说,“三人行,必有拍客”,由此可见,依托于各大视频网站,拍客的影响力在日渐扩大。而他们所关注的,从“西单女孩”到“犀利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乃至形成社会热点,赢得无数粉丝的热捧。

3

随着拍客的流行,人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随手拍”也能带来实际的利益。一位温州大学大四学生小余,早前为学校保安洗冤拍摄短片“温州大学保安虐狗事件后续”,上传视频网后,点击率达到几百万次,也让他意外地获得1000元奖金。

当拍客的作品成为一种公共资源后,拍客们的劳动价值开始显现。逐渐的,国内各视频网站开始改变让拍客们纯粹义务劳动的做法,导人“奖金制度”。

优酷网推出了“拍客赏金”的奖励办法,每天的原创热门视频可获得人民币300元到1000元的奖金;新浪播客频道的拍客联盟,奖金分等级评选,最高奖金1500元;六间房的拍客奖金是每周一次评选,奖金为200元;酷6网则是拍客只要上传视频就能获得收益,收益以作品后广告的点播量和拍客分账,也会不定期进行有奖评选,一次性给付奖金。

网上报道说,网站“利诱”这步棋显然不是徒劳无功,拍客原创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被激发了。

拍客们熟悉的全国职业拍客QQ群――“中国拍客联盟”活跃着一大批职业拍客,经常在一起交流拍片心得,也沟通一些视频网站最新的奖金政策和有奖活动等。

有一位独立电影人成为许多职业拍客的努力目标。他就是卢正雨,他的作品《特种部队之重返荣耀》放在视频分享网站酷6网,短短半个月点击量一举超过600万。根据酷6网的点击分成广告模式,这部时长约30分钟的电影可分到人民币不下两万元。

拍客的日益活跃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同时也引发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讨论,如肖像权、个人隐私等等,网民对此众说纷纭。如果是新闻从业人员的作品,可以视为是行业特性,职责所在;而许多拍客尤其是职业拍客,所拍的作品是要赚钱的。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拍客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网民莫衷一是。

可以预见的是,拍客的大军还将不断壮大,但接下来给社会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规范、疏导拍客的行为,使这一新兴行业健康发展,成为社会的和谐因素,仍是一道待解之题。

上一篇:基层邮政调查报告 下一篇:年终奖的羡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