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手术技巧与效果

时间:2022-07-17 01:17:14

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手术技巧与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脱垂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尿管拔除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8。C1例,占3.3%,对照组6例,占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脱垂;手术技巧;效果

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中,子宫脱垂占有一定的发生比例,因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位置改变,患者以尿频、腰酸、尿失禁、腹胀、尿潴留、行走困难等为主要表现,对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医疗科技取得了显著进步,对微创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渐在临床妇科发挥显著作用,为子宫脱垂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年龄37-76岁,平均(49.6±2.7)岁。Ⅰ度子宫脱垂15例,Ⅱ度40例,Ⅲ度5例。孕次3-7次,产次2-8次。患者均以程度不等的行动不便、下腹部下坠、排尿困难、溢尿等为主要表现,长期摩擦致宫颈出血、感染、溃疡、阴道黏膜明显增厚。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前完善妇科检查,对子宫位置、活动度、形状、大小及后穹窿宽度等再度检查。环宫颈作切口,与膀胱水平,垂直指向膀胱,将阴道黏膜向两侧分离,成“水滴状”切口,于尿道下向后对宫颈环绕,再向上达始点,后上推粘膜层,将Douglas陷凹暴露,利于修补前壁。膀胱与宫颈分离后,协助上推,膀胱腹膜反折暴露,直肠陷凹用弯剪剪刀打开,视野扩大,宫旁组织与宫骶韧带暴露,宫旁组织与子宫骶韧带用止血钳钳夹,切断,行双侧结扎。暴露子宫动脉,对双侧子宫动、静脉行钳夹切断操作,牵出子宫,从后方顶起子宫,膀胱腹膜反折暴露并顶出,对圆韧带及附件行钳夹操作,先用粗线在切断前行1次结扎,后将子宫在钳内侧切除。对各残端有无渗血、出血进行检查,腹膜不缝合,分别打结双侧对称留线,阴道粘膜层行连续扣锁缝合,阴道后壁常规修补,术毕常规导尿。对照组行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尿管拔除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8。C1例,占3.3%,对照组6例,占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实践表明,妇科子宫脱垂主要由卵巢功能下降、分娩时损伤等多因素诱导盆底各韧带松弛所致[2]。故手术切除子宫为最有效且直接的治疗手段。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利于女性自然生理通道,完全避开腹壁,与心理学、美学要求更为符合。手术在盆腔最低部位操作,对未肠管造成影响,术后可尽早恢复排气,在早期即可离床活动,加快了康复进程。采用连续全层半荷包缝合阴道残端,在手术操作时间上,较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分层缝合明显缩短。改良阴道残端将各韧带断端、黏膜、阴道壁黏膜层进行缝合,无死腔遗留,加强了盆底组织、筋膜张力及支撑功能,防止术后脱垂复积习难改,无需改变即可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减轻了患者痛苦,对尿失禁起到了预防作用[3]。同时需掌握手术技巧,要求术者、助手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可默契配合,对盆底行连续半荷包全层缝合、打结,防止过松复发或阴道顶脱垂,过紧致引流管引流不畅。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子宫脱垂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惜阴,主编.实有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0-771.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1-345.

[3]李玉玲,解梅林,邹君.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571-572.

上一篇:老年人急性肠炎致急性心梗原因分析及诊疗 下一篇:儿童频繁瞬目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