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所致大叶性肺炎5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3 07:41:03

肺炎支原体所致大叶性肺炎5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52例MP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起病较急,咳嗽剧烈,少痰,肺部体征轻微,但胸片和肺部CT表现重,病变多位于右下肺,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论MP是年长儿大叶性肺的重要原因,临床症状重,易合并肺内并发症。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效果佳。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治疗;儿童

近年来,MP感染已成为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在学龄期儿童大叶性肺炎中有时可占50%-70%[1]。现将我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大叶性肺炎52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2例患儿均为我院住院病历,男28例,女24例。

1.2临床表现发热48例,体温37.7℃-40.2℃,热程2-10天,热型可表现为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其中剧烈干咳32例,阵发性咳嗽12例,咳嗽伴咳痰10例,咳嗽伴胸痛10例,伴呼吸困难4例。肺部体征:双肺呼吸音增粗48例,其中伴有中小水泡音10例,伴干啰音9例,叩诊实变体征15例,伴有肝功能改变(酶学升高3倍以上)7例,心肌受累7例,血小板减少2例。

1.3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X线胸片均表现为大叶性病变,其中单侧42例,双侧12例,两叶以上病灶15例。

1.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L20例,白细胞正常32例。其中以单核细胞比值增高45例。血沉增快32例,CPR升高44例,MP-IgM均为阳性(>1:40),PPD阴性

2结果

本组病例在明确诊断前,应用头孢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无效。明确诊断后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点滴,5天为一疗程,停用3天后继用第2疗程,连续应用3-4个疗程。其中8例应用阿奇霉素3天体温无改变而改用红霉素30mg/Kg·d,2次/日静脉点滴,体温正常后改为阿奇霉素。伴肝功能改变者加用保肝药物,心肌受累者加用果糖、维生素C等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或肝功能。

使用阿奇霉素治疗1个疗程后,全部病例的病情均有改善;治疗2周后复查胸片病变均有吸收,4周复查胸片48例病变完全吸收。其中3例有轻微胸膜增厚,6周复查胸片显示全部病例病变吸收,CPR及血沉在治疗2周后即恢复正常。

3讨论

肺炎支原体属于一种特殊的微生物,既不是病毒也不属于细菌,而是已知的介于病毒和细菌两者之间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每隔3-7年流行一次,平时可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在流行期间,支原体肺炎可占儿童肺炎病源的30%以上[2]。而且近年来,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报道逐渐上升,有人称MP已成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中重症MP肺炎和MP大叶性肺炎的发病率亦见增加。

对于咳嗽严重过,继续高热的患儿应早期提检胸片。本组病例有23例行肺CT检查,其病变部位较胸片更确切。MP感染主要以MP-IgM阳性作为病例诊断,同此应常规检测MP-IgM,以防漏诊、误治。

MP肺炎的治疗主要选用大环内脂类药物,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可减少其他大环内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反应比红霉素小,因此阿奇霉素可以作为治疗支原体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袁壮.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996.

[2]胡亚美,姜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1187.

上一篇: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下一篇: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