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传文:师法自然,回溯东方

时间:2022-07-17 12:38:40

任传文:师法自然,回溯东方

任传文热爱自然,四季更迭、风云雨雪,这些景观总能触发他内心对生活和世界的体悟,并形成各种视像的片段,最终以他独有的表现方式呈现在画布上。

在他近期的作品《浮生・海市蜃楼》中,画面中央是一排稀稀落落的黑色的小小的人物,周遭映衬着白色的有微微肌理与起伏的背景,似真似幻,有如现实与非现实的交叠。这样的绘画并非是画家对原景的写实,它更倾向于一种感悟和思绪结成的情愫,画家在创作时进一步把握当下的情绪,在与画布形成交流之后,便产生了一种与预想相互交融之后的效果。但这并不仅是悠远的回忆历经时间之后的模糊展现,而是回忆在时间的流逝中滋长,生成个人的某些情怀,并在创作与当下的时间融合、碰撞,最终构成画面的图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任传文的绘画更像是两种时间合力为之的产物,而画家则自认为扮演了一个传达者的角色:一幅画的产生可能来自上天的意志,需要某个人使之成为现实,艺术家唯有不断锤炼自己的技术、思想以及性情,才能更好地实践这一角色。

由于个人和历史的原因,画家任传文自己说他从小就喜欢田园和自然,并乐在其间获得放松和亲切感。因而,他画面中的人物总是很小,因为艺术家不自觉地将他们看作了自然的一部分,并把人物也当成自然中的一个符号来画。于是,这便与中国传统绘画或艺术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达成了共通之处。除此之外,任传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皴法非常留意,在他的观察之后发现,无论是石涛、山人还是沈周等人,他们的表达方式完全是从自然中得来的。那么经过不断的体会和锤炼,任传文逐渐掌握了直接转换自然视像的能力。至此,画家将西画的材料和技巧自觉地为其独到的观看方式和表达方式所运用,大自然早已告知他如何去描绘眼中的世界。而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的师法自然,任传文完成了他对东方精神的个体式回眸。

不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溯并不代表有意借鉴中国画的技法,或者对油画和中国画进行相互之间的改造。任传文认为,这是对东西方绘画甚至是对两种文化的不尊重。虽然他使用的材料是西方的,但这并不妨碍东方人的精神传达,因为自然景色到画面的转化是一个自我生成的过程,只能通过个性而非共性的手段来实现,而任传文便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他与自然和东方精神的诗性共鸣。

问与答

Q:您是不是非常注重写生?

A:写生对我特有好处,因为我的画与自然的风景有某种特的联系,写生一是情感上得到抒发,二是在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转换上对我的创作有所滋养。我画写生也应该说是一种创作方式的另一种表现,因为从自然景色到画面的转换有一个自我梳理的过程,不是用共性的方式方法能实现的,而必须用个性的手段来转换它,把所见的物象画成跟自然平行的某种东西,这样才是一张画,而不是自然的复制品。

Q:您是如何选择题材的?

A:题材的选择我觉得都是天意。就像有人间我喜欢哪个季节?我每个季节都喜欢,甚至刮风、下雨、冰雪那些在大家看来特恶劣的天气,我觉得都好,因为这些都是生成我们感觉的前提,那如果说我是个纯粹意义上的风景画家,我又不太愿意接受,因为我的画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风景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自然的某种状态,借此状态能够更好地舒展我内心的某种情绪。我的画一直是从这个脉络上下来的,没有大起大落。我比较怀旧,对时光流逝、四季更迭总有一种无奈夹杂着幸福感,因为感悟自然是幸福的,但很多喜欢的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地消失,于是又会引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

Q:近期的作品为何都以《浮生》作为大标题?

A:这标题我已经使用好多年了,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最早想到这个词是看到一本清代沈复的名叫《浮生六记》的书,而“浮生”一词典出李白的诗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另外日本的浮世绘对我用“浮生”这个标题也有一定的影响,觉得即便人生百年那也是比较短暂的,会有很多领域、知识可能还没来得及触及,作为个体生命就已经结束了,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就像一粒尘埃或者一叶扁舟,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是没有把握的。对我来说,平生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也一样是我无法应对和无法掌控的,但在无奈之余也会过滤出来一些喜悦、平淡和其他的人生感悟,所以《浮生》包括了回忆、梦幻、淡定在里面,我一直在表现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近几年一直在使用这个题目。

上一篇:彩虹天使 第1期 下一篇:展览.本月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