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民国那些单身名媛

时间:2022-07-17 12:21:40

曾经有一段历史,因年代久远且朦胧,许多人和事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曾经有一群女子,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输烟花三分寂寥。你我一起翻开尘封的记忆,共同追寻民国那些单身名媛的故事。

绝代风华的“剩女”:吕碧城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乃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入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吕碧城(1883-1943),安徽旌德人,父亲吕凤歧,清末进士,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造诣已达到很高的水准,与其姐吕惠如、吕美荪被称为“淮南三吕,天下知名”。1895年,其父去世,族人觊觎吕家家产,母亲遭幽禁,身处北京的吕碧城听到消息,四处告援,几番波折,方才解决。与吕家有婚约的汪家得知此事后,要求退婚,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协议解除了婚约。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这对吕碧城此后婚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遮掩不住她位列“民国四大才女”之首的绝代风华。

1903年,吕碧城来到塘沽投靠其舅父。后她想去天津市内探访女学,遭舅父反对,一气之下径自踏上去天津的火车,开始了她执笔《大公报》的才情岁月。在《大公报》期间,吕碧城屡屡发表诗词作品,还撰写大量鼓吹妇女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得到了当时《大公报》的老板英敛之的赞许并赋诗“稽首慈云,洗心法水,乞发慈悲一声。秋水伊人,春风香草,悱恻风情惯写,但无限悃款意,总托诗篇泻”,竟惹来英夫人的误会。1912年,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吕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后因不满袁称帝,毅然辞官离京。1918年,吕赴美求学,后又漫游欧美七年,留下诗集《鸿雪因缘》,脍炙人口,传诵一时。

吕碧城虽说一直倡导自由恋爱,对于爱情也有自己一番独特的见解,曾评价袁克文(袁世凯二儿子)“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一针见血,恰如其分。她还曾自诩:“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早有妻室,汪季新年岁较轻”,言外之意世上能与之匹配的好男人唯有梁启超、,可惜一个早已结婚,另一个与她同岁,自恃清高,加上早期退婚的阴影一直困扰她,终身未婚,于1943年在香港孤独辞世。

“化蝶”陶然亭畔的才女:石评梅

北京,陶然亭畔,西湖之滨,矗立着一尊青年男女并肩相依的雕塑,男者为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高君宇,女者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

石评梅(1902-1928),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山西省平定人,著有《匹马嘶风录》、《红鬃马》、《涛语》等。因爱慕梅花之肖丽坚贞,自取笔名评梅。1919年,石评梅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尽情享受精神解放带来的快意,在《语丝》、《晨报副刊》等发表文学作品。在那个“狂飙”的年代,进步青年为了国家民主、人民自由常常进行演讲、集会、游行。石评梅在一次同乡会上,遇上了她这一生难以释怀的男人――高君宇。她为他反帝反封建的演讲所震撼,他因她是老师的女儿陡生亲切。于是两颗激荡的心通过书信往来有了更多的碰撞,渐生情愫。1923年,高君宇积劳成疾,在西山养病,他采一枚红叶,题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寄予石评梅示爱。可是石收到后感愧交并,因为她抹不去与吴天放相爱的记忆。原来石评梅在赴京读书之时,其父把她托给乡人、北大生吴天放,请他“多多关照”。独自一人在北京的石评梅很快被颇有心计的吴天放俘获芳心,谁知风流倜傥的吴天放却是个有妇之夫,既不愿离开妻小,又奢望与石保持私情。石评梅觉得这是对她的一种侮辱,后与吴天放一刀两断却又藕断丝连。望着红叶,石评梅写下“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片鲜红的叶儿”,并将红叶退给了高君宇。

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叛乱,高君宇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前去平叛,所乘汽车遭枪击。受伤之际,高君宇不忘给石评梅买生日礼物:象牙戒指。就当石评梅铭感于高君宇的赤诚、忠厚,冰心开始融化之时,高君宇病逝于北京。石评梅遵从高遗愿,将其安葬于她俩相见相知的陶然亭畔。高君宇走后,石评梅深深自责,常常去陶然亭畔扫墓、忏悔。1928年3月,石评梅因脑膜炎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石评梅好友庐隐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日记本中留有的两行字,便知是她的遗愿,遂将她葬于高君宇墓旁,两墓并排,两碑并列。石、高“化蝶”之曲,成为陶然亭畔一道亮丽的风景。

“寡妇主义”下的烈女:杨荫榆

1884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江苏无锡望族杨家诞生了第六个孩子。由于之前杨家已有两个女儿,相貌平平的三女儿杨荫榆,从小在家中就受冷落。1901年,杨荫榆遵父母之命,与寓居在无锡的常州籍一户蒋姓少爷成亲。谁料当初订亲时,杨家父母只求门当户对,却不知对方底细,在新婚之夜,杨荫榆发现新郎竟是个低能儿,性格刚烈的杨荫榆,怎能忍受这样一桩荒唐的婚姻?当晚就进行了抗争,撕破了新郎的脸,第二天一早就返回娘家。在当地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后来婆婆亲自上门来接,杨荫榆对婆婆还是有几分惧怕,就躲进其嫂子(杨绛的母亲)的房间,婆婆也不客气,直接冲了进去把杨荫榆揪了出来,弄到如此地步,杨荫榆并不服输,地上一坐,声明她再也不回蒋家,至此与夫家断绝关系。从那以后,杨荫榆终生独居,再也没结过婚,或多或少与这桩包办的封建婚姻有关,这也致使她一心一意投入学术研究,后留学日本与美国,成绩斐然。

留学归来的杨荫榆于1924年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这时可谓是杨荫榆人生最得意的时刻,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杨荫榆呆在国外时间较长,对国内革命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治校强调秩序、学风,认为学校犹如家庭,管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最终导致北京女师大驱杨风潮。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撰文《寡妇主义》声援学生,文章写道“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杨荫榆因此获得“寡妇治校”的恶名。事件最终的结果是杨荫榆迫于舆论,不得不辞去校长之职。

离职后的杨荫榆回到苏州,在苏州女师、东吴大学等校任教。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苏州沦陷,侵华日军要她出任伪职,遭到她的拒绝。杨荫榆面对日军在苏州的暴行,曾多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凡此种种,杨的行为刺激了日本侵略者,1938年1月1日,两名日军以司令部传见为借口,把杨荫榆诱出家门,行至盘门外吴门桥突然开枪击杀杨,并将之抛入河中,一代烈女就这样悲壮地谢幕了。

中国的“智慧女神”:吴贻芳

南京,美丽的莫愁湖畔,曾经有一座蜚声海内外的金陵女子大学,共培养出999名聪

明干练的知识女性,人称“999朵玫瑰”,而培育这些玫瑰的园丁,是一位“智慧女神”、执掌金陵女子大学长达23年之久的校长吴贻芳女士。

吴贻芳,1893年出生于湖北武昌的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18岁时其父卷进官场风波被迫自杀,母亲与哥哥、姐姐也相继离世。从那时起吴贻芳独自一人撑起一个家,抚养老祖母与幼妹。1916年在舅舅陈叔通的关照下考入教会学校――金陵女子大学,后被推选为学生会会长,带领同学们参加了。1926年,吴贻芳赴美留学,期间她曾遇到一个访美的外国总理演讲时诬蔑说“中国不能算一个国家”,吴贻芳连夜奋笔疾书,严词驳斥,第二天在《密执安大学日报》发表了她捍卫祖国尊严的檄文,赢得了华侨与留学生的尊敬。

1928年回国后,吴贻芳应国民政府之邀出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开始其有声有色的治校生涯。吴贻芳将“厚生”定为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厚生”源自《圣经》,她解释为: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还要利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来帮助他人、造福社会,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一茬又一茬的金陵女大学子,带着“厚生”精神走向社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献身于国家的建设事业。1945年,她出席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并且成为在《联合国》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后国共内战爆发,南京青年学生的爱国举动遭到国民政府的镇压,促使吴贻芳对独裁政府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逐渐转向中共,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共产党:保护了金陵女子大学的秘密党组织。国民政府两次邀请她出任教育部长,遭到她的拒绝,后败逃台湾,要求她与金陵女子大学一块迁往台湾,但她还是断然拒绝,最终和她的学生一起选择留在大陆。

1979年,吴贻芳获得密歇根大学所颁发的“智慧女神奖”,成为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女性获得者。1985年,当第一次教师节大会召开时,93岁的吴贻芳老人抱病参加并发言,呼吁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同年11月10日,吴贻芳逝世于南京。吴贻芳终身未嫁,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中国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事业上,她视学生如子女,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用自己的一生践行她的“厚生”精神。

“76号”里的红色间谍:胡寿楣

20世纪30年代,一部名为《十字街头》的电影喜剧风靡上海,片中一首青春之歌《春天里》,其欢快的旋律至今为后人传唱,“春天里来百花香,啷里格啷里格啷里格啷,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它的词作者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女子――胡寿楣。

胡寿楣(1907-1982),原籍河北延庆,毕业于上海法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1936年,一位女诗人关露因《太平洋的歌声》在上海文坛声名鹊起。“关露”便是胡寿楣的笔名,伴随其今后坎坷的一生。1939年-1945年,受组织派遣,胡寿楣先后打入汪伪特工总部“76号”和日本大使馆与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成为我党著名的“红色间谍”。

“清晨,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家中,身穿一袭曳地白色长裙,手拿书本,很优雅地坐在一张手椅里”。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者梅益多年以后描述他第一次见到关露的情景。或许当年的潘汉年正因为关露这番容貌,最终选其打入“76号”,对李士群进行策反。当接到任务时,胡寿楣不得不与热恋中的王炳南告别,临别时王炳南送她一张照片,上面写着: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由于工作特殊,胡寿楣经常出入“76号”、并与众多日本要人接触,被当时的民众误以为“汉奸”。卧底期间,胡寿楣给中共提供了众多情报,挽救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1946年,胡寿楣与王炳南再次重逢,两人感情到达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但迫于外界的压力――抗日胜利后,她被国民政府列入锄奸黑名单,以及王炳南当时的身份是国共谈判中共代表团成员,两者再次被迫分开。新中国成立后,胡寿楣又因汉奸之名两次入狱,直至1982年3月23日得到。43年的汉奸骂名,10年牢狱,终于昭雪。胡寿楣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党,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与终身幸福。1982年12月5日,胡寿楣在完成回忆录以及她的老上级潘汉年的纪念文章之后,服安眠药自杀,在生命最后时刻陪伴她的是一个塑料娃娃。

未曾婚嫁的“万婴之母”:林巧稚

她一生亲自接生5万多婴儿,自己却没当过一天母亲;她生平唯一的伴侣就是床头的电话,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她就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医学家林巧稚女士。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福建鼓浪屿一个教员家庭。1906年,其母因患子宫颈癌去世。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自古以来,对于知识分子而言,仕途成功者寥寥无几,于是为医就成了儒士实现理想的另一个选择。林巧稚作为“五四”成长起来的一代女性,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投身于新世界的创造。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到英国伦敦求学,她刻苦学习,钻研医术,不断探索科学领域新课题,确认癌瘤为戕害中国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资料。

1929年,林巧稚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医生。当时的聘书写到: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作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条件苛刻的聘书。她一生坚守此诺言,将自己下嫁给毕生热爱的医疗事业。

心灵手巧,兰心蕙质。林巧稚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是医德高尚。其亲手接生的孩子,都会在每张出生证上留有英文签名:Lin Qiao zh's Baby。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恩,把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等,以示对她的纪念。林巧稚给病人看病从不分富贵贫贱,对交不起钱的病人,她就免费治疗。新中国成立后,协和医院被收为国有,各种“改造”运动接踵而来,老协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首当其冲,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揭发美国人的文化侵略”。林巧稚想不通,认为“美国人办医院帮我们培养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中,她推着四轮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因为那样她能留在协和。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弥留之际,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就这样带着“生命之音”走完了她这一生。

上一篇:元宵节俗 第2期 下一篇:被淡忘的中国西点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