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儿童学习的学情动态

时间:2022-07-17 10:59:27

探寻儿童学习的学情动态

【关键词】学情动态;儿童;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3-0066-01

学情,即学生学习情况。学情分析得当,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适切性、学习方式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学习效度。

从儿童学习的实然状态到应然目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儿童学习的学与教需要分析学情,从中寻找学生的真实位置,了解学习起点、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基于课堂学习前中后的学情分析法,由师生共同观察、判断、调控,寻找学生从实然向应然的学习过程的适切路径,这样的学习贴合学生实际,能实现其主动发展。

1.了解学习起点,判断学习前的实然状态。

了解“已学”,分析学生的生活视角和学习基础。怎样找准学习的起点呢?儿童需要思考:曾学、刚学的知识有哪些?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了哪些相关经验?教师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追问:这些知识经验哪些能为本课的学习实现迁移?哪些会对新知的学习产生干扰?对于这些,在学习前师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儿童由学习的客体变为主体。

关注“能学”,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方式、学习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一方面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一方面是不同群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反映在教学中,表现在学生学习时,因此,必须事先分析,学情预设越充分越好。

权衡“难学”,分析学生真实的学习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或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实际,确定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教学中由表面的、显性的难点入手,然后解决那些内在的、隐性的难点,使课堂呈现丰富的思想碰撞和深入的情感交流,难点成为学生课内研讨的热点和焦点。

2.确定学与教的距离,达成或超越阶段学习的应然目标。

确定“应学”,依据学科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可能状态确定目标。学生应该获知的内容,即理想状态的阅读教学内容是什么?一篇课文呈现在读者面前,它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教师主要依据课程要求、学科要求、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学什么?应学内容该达到什么程度?这些往往需要在学与教的过程中逐渐获得。

激励“想学”,了解学生对学科和本单元的学习心向。教师分析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学习心向,了解学生的需求状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探测到学生“想知”的内容,能够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焦点,据此进行学与教的设计,才更具针对性。

3.把握学习动态,探寻实然到应然之间学生的学习路径。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是适合达成目标的最佳路径,要了解学生的注意状态:哪些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怎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偏好:哪些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哪些学生喜欢合作讨论,哪些问题适合学生合作学习或独立探究;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状态:哪些学生擅长抽象概括,哪些学生善于具体描述,哪些“学习点”需要训练思维的聚合与发散……

儿童学习是一个动态生长的过程,我们要从儿童实际出发,依据学情,分析学情,有效达成目标,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

上一篇:从发展思维的角度谈“动手动脑”学科学 下一篇:循学生经验,觅开发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