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17 09:45:44

论当前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随着中学新课标改革方案的贯彻和执行,现代课堂教学的模式已发生重大变革,即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转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上说,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情绪态度。有些学生对自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在学习上就比那些不愿而勉强学的学生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就更好。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指导方法

“会学”是构成自学能力的重要因素。要做到学生会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所以,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指导他们掌握自学课文的一般方法:

(1)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理解作者的思路――读通;

(2)细读――突出情境抓重点,理解关键词句段――读懂;

(3)精读――凭借情感体验语感,欣赏课文精华――读深。学生在自学时记下心得和疑难,边学边在书上圈、点、划、批、注。这是自学一篇课文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就特殊的学习方法而言,就是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的不同、写法的不同、体裁的不同、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指导学生自学《变色龙》一文时,笔者教给学生的方法是:整体入手――直奔重点――理解喻意。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质疑问难

古人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们应该看到,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质疑问难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是主动地、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求知欲望。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诱发疑难问题,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这是启发心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办法。

起初学生提问,不是东拉西扯,就是纤缠细节,打横炮。经过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与课文无关的;(2)稍加思索自己可以独立解决的;(3)与课文中心内容有密切关系并有一定深度的。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质疑,笔者不是笼统肯定或否定,而是在充分肯定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的前提下,区别对待。有时,在适当的地方示范生疑,告诉学生,读到这里是怎样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有时将课后练习题作为范例,启发学生寻找提问的思路,从中学习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有时,因势利导,当某个学生能围绕课文中心内容提出质量比较高的问题时,笔者及时表扬,指出问题好在哪里,进而把问题引向深入。有时,全班质疑,师生共同评议哪些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从中让学生自己摸索规律。这样,逐步使学生从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从不会质疑到善于质疑。

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25个学生提出30多个问题,其中有些学生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例如,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要解决交通不便的困难,除了移山还可怎么办?移山费时费力,搬家省时省力,愚公到底愚还是不愚?

四、讨论小结

学生质疑问难后,教师要进行引导归纳,尤其要重视组织学生讨论关键问题。讨论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小组讨论。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全班讨论的“预热”,因此要尽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加,使个人阅读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得到贯彻。

第二步全班讨论。分组讨论后,各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发言,展开全班范围内的讨论。如有不同意见,各组之间可以展开争辩。对每个问题充分发散后,再筛选集中。在讨论中,笔者作为参与者平等参加活动,或启发,或点拨,或引导,或补充,或插话,或设问,起到控制、调节的主导作用。

讨论结束后,笔者根据课文内容,抓住要点及时做出小结。小结时要精炼、准确,避免重复学生的发言。在小结后,还要让学生想一想,哪些问题已经懂了,还有哪些似是而非,根据反馈信息,再让学生阅读重点课文,使疑团尽解。

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形成自学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处理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线”的关系。抓住这根主线,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工作。学生掌握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手中有了“金钥匙”,就有了学海泛舟的能力,就能驾驭知识的风帆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心理调控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