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给药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07-17 09:22:37

36例给药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用药过程中36例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36例给药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临床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低是造成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增强风险意识,狠抓制度落实,加强药品管理,以确保给药安全。

【关键词】给药;护理缺陷;原因;防范对策

药物治疗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治疗的结果和病人的安全。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的始终处于第一线[1]。本文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全院发生给药护理缺陷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从而提高用药安全。

1临床资料

给药护理缺陷36例,(依据给药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的7级分类法[2],本资料所载缺陷事件均无Ⅲ级以上伤害)缺陷分布见表1,缺陷责任人见表1、表2。[2]

2原因分析

2.1工作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①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拜金思想严重,认为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工作辛苦,待遇差,不安心护理岗位,缺乏工作责任心。②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人手缺乏,工作繁重,为了急于完成手头上的工作,转抄医嘱不认真,敷衍了事。③在查对方面,执行者安全意识淡薄,遇到处方或治疗单上的字迹潦草不清,不认真核实,凭猜测执行。

2.2违反规章制度,缺乏风险意识表1显示给药护理缺陷中,发生率高的是药物发错病人,药物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名称及剂量错误占66.5%,主要是由于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不重视执行医嘱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把制度流于形式,表现为:①处理医嘱时,未严格遵守执行医嘱制度,随意执行口头医嘱。②查对时,护士对病人未采取两种以上的识别方式进行查对。查对药品时,不认真仔细,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等查对常常顾此失彼。③交接班流于形式,对特殊患者、特殊治疗未做到重点交接。

2.3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低表2显示发生缺陷责任人中护龄<3年占72.2%,说明:①年轻护士时间短,安全意识与责任人不如高年资护士。②年轻护士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术水平低,应急能力差。③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够,不能正确配合医生实施药物治疗。

3防范对策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护士的职业道德品质,影响并决定着护士的行为和工作质量。因此,要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慎独精神,教育护士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工作责任心。同时,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恪守职业道德,多换位思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3.2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首先加强护士基础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药途径、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等知识。制定新药学习制度,专人收集新药的说明书粘贴成册,组织学习新药的名称[商品名],剂型、剂量、常用量以及主要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注意事项。并向医院药师委员会尽量规范用药品种,延长更换周期,提高药物治疗安全。

3.3加强制度的落实有报道[3]部分护理差错并不是护士知识缺乏和技术不精引起的,而是由于护士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没有做好最后的确认工作。因此,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尤其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防范用药中发生护理缺陷的保证。在临床工作中,管理者要督促护士切实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处理流程,护理缺陷的讨论制度等,以减少和避免给药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3.4加强对高危人群管理加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管理,由科室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护理规章制度,专科护理常规等,并定期组织考核。要求护士有团体精神,用药过程中相互提醒和指正。并指定高年资护士负责督促检查。

3.5加强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安全用药的一个重要环节[4]。因此完善药品科学分类管理非常重要。护理部统一对药物按应用途径分类分区存放,标识醒目,如静脉用药用红色篮存放,肌肉用药用蓝色篮存放,口服药品用黄色篮存放。严禁裸装,不混放,以免混用。特殊药物、高危药品分开放置,如氯化钾和浓氯化钠分开单独存放,标明标识,以示警示,并加锁保管。病房内备用药品定人保管、定期检查。抢救药品、毒、麻药品设专人专柜,注明有效期,班班交接,保证安全足量有效。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思想,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强化法律意识,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消除各种护理隐患,才能减少和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5]。

参考文献

[1]魏凤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65.

[2]杨萍,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

[3]张平平,云荣香,张兰芳.日本医院的发药事故管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10):433.

[4]王琼莲,王媛.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64.

[5]刘启华,王玉玲.以人为本理念在护士长管理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57.

上一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恢复的... 下一篇:观察自制中药雾化剂经鼻腔雾化吸入治疗鼻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