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语的重要性浅议

时间:2022-07-17 08:08:22

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语的重要性浅议

一个精彩的导语设计,能很快地打动学生的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从而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在导语中,引用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典故、名言、谜语,无疑会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如,讲《影子》一课,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先请学生猜谜:“人人都有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他就是不开口。这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子》这篇课文。”这样,注重了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积极思维。

二、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不少课文是相互联系着的,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将它们串起来进行导语设计

我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地球爷爷的手》。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所有的物体从高处抛下来都会落到地上,那如果同时将两个物体同时从高处扔下去,是不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从讲故事入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主要内容是借马良这枝神笔,表达少年儿童的美好心愿。在授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学生既喜欢听,又在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道德的熏陶,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新课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四、质疑导入

如,上《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请学生读两遍题目后,让学生质疑。一个学生提出:“鱼只能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这时,我顺水推舟地引导:是呀,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这里面肯定暗藏玄机。那么,这个玄机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五、有些课文所涉及的内容较深或较广,在教学前如不对课文的相关背景作恰当介绍,学生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困难

例如,《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我通过联系作者的经历来帮助学生理解:“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大部分器官受到损伤,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文学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审美观的养成。

(作者单位 青海省贵德县河阴小学)

上一篇:基于低碳经济的高校发展研究 下一篇:上好“算法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