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华东师大学习感悟

时间:2022-07-17 07:56:23

赴华东师大学习感悟

【摘 要】东部抓质量西部抓规模,东部抓精致化办学和培养国际视野人才时西部才提抓质量,也许这就叫望尘莫及吧,这种差距至少是一代人的差距,甚至更大。

【关键词】规模 精致化办学 责任感 使命感

有人曾说“华东师大是校长培训中的黄埔军校”,如真是这样,我还真有点愧对这个“荣誉”,我感觉只不过是这所“军校”里一个匆匆的过客,但其精品式的培训课程和大量的参观访问见闻仍然对我产生了洗心革面的影响,也许这种影响会伴随着我的一生,我也企图把这种影响影响更多的人。接下来,我就将我的浅悟浅见向各位汇报。

一、本次培训简介

(一)体验差距

本次培训在华东师大共待了24天,24天的所见所闻让我真正感觉到了走出大山怀抱拥抱现代化大都市的怡然之得之情,也让我懂得了东西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在哪里——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繁华都市与原生态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差别,不仅表现在交通的四通八达,更深深地印在文化与意识之中,更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所展示出来的素质之中,这种差距绝不仅仅表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这种差距会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加速而逐渐拉大,这种差距也许看得见但永远也摸不着。具体表现在教育上是——东部抓质量西部抓规模,东部抓精致化办学和培养国际视野人才时西部才提抓质量,也许这就叫望尘莫及吧,这种差距至少是一代人的差距,甚至更大。

(二)体验课改

本次培训班是“第24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市、区)样本校校长专题培训班”,由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的校长和副校长组成(的有林芝一中的伍校和我),而又以西部为主,这也是最后一期普通高中新课程校长专题培训班。我们为这期班的名字找了很多好听的原由,如:24K足金、24节气等,这实则表达了西部校长的一个共同期望——西部高中课改有一个完美的开始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本次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和考察学习两种方式进行。给我们讲座的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如基础教育二司的李明外长、上海教育局主任尹后庆等;有一线课改校长,如天津中学的国赫孚校长、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等;有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知名专家,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主任、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教授、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等。他们从不同角度,以独到的视角,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用大量鲜活的事实,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二、重新认识高中新课程改革

(一)课程

教育活动即课程。有有形课程(文化课程),也有无形课程(各种活动,如第二课堂就是很好的活动选修课程,这也许对学生一辈子记忆深刻;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各种讲座等);选修课程不一定要有特别印制的教材;课程应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设置,选择性应更强;学校应制定完整的三年《课程纲要》(模块课程的整体体现),《课程纲要》抓住四个环节——目标,即希望到哪里;内容,即载体,素材和活动;实施,即怎样教和怎样学习;评价,即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二)课程安排(如何排课)

两节连排,分段分步。好处: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三)高考

考试无法回避,国外也是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考得好不一定素质高,但素质高的一定考得好。新课改不回避高考,我们不能因高考而抵制新课改。新课改高考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建议:在高一重点培养学生的方法和习惯,高二注重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高三注重升学;在考纲未明确之前,我们应重点研究宁夏高考。

三、关于学校管理

(一)管理

有人说管理就是把该管的事情理顺,也有人说就是利益的再分配,也有人说你管我我就理你你不管我就不理你。我个人认为学校管理把事情理顺尤为重要。管理就是明确告诉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管理就是做正确的决定之后坚决执行。管理切忌决策错误和朝令夕改。

(二)建议

各职位权力最大化和责任最大化——加强年级组和各处室的权力和责任;推行课时津贴制和岗位津贴制;推行教师和管理人员双向聘任和双向评价机制。

不能改变的就要学会接受甚至是享受。

上一篇: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措... 下一篇:关于市场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