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区村干部该落实中央1号文件

时间:2022-07-17 06:55:11

产粮区村干部该落实中央1号文件

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紧缺品种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产粮区村干部在落实中央1号文件时,要做好服务,充分调动村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种粮村民增产增收。

一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产粮区村干部要一方面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鼓励一部分村民从事非农业生产,为另一部分村民(种粮能手、大户)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外在条件。另一方面,本着村民自愿、相互协商原则,在保留抛荒农户的耕地承包权属不变的原则下,采取以代耕代种、转包、租赁等形式,将抛荒耕地转包给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并付给抛荒农户一定的转包费。这样,既能保障抛荒农户的基本权益,又能使抛荒耕地得到有效复耕,同时还能扩大种粮大户的种植规模,较好地解决当前农村中存在的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矛盾,而且有利于粮食生产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粮区村干部也可对集中起来的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和初步投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土地集中连片、专业化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二是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效益。传统的种粮模式,村民一家一户种植几亩地,规模小,购置大型农用机械不划算,种粮效益比较低。合理适度的规模经营,可以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通过流转集中后,村干部要着力发展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资金回村创业,发展粮食生产。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农业经营大户和工商企业投资粮食生产,让耕地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专业化公司等集中,使粮食生产向种植规模化、耕地集约化、生产机械化方向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培养职业农民,促进粮食生产职业化。当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留在农村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许多地方,老年人成了种粮主力军,这严重制约了粮食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粮食生产走向适度的规模经营,种粮农民也要走向专业化。这就要求粮食生产者成为掌握种植技术、具有专业化素质、懂经营和管理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产粮区村干部要重视对种粮农民的培训,加快培育一批从事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的经营组织,促进农业生产主体的职业化和社会化。每村可聘任1名农技员,开展科技套餐配送服务等,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粮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职业农民。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粮食生产,改善粮食种植队伍的文化结构。

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包括机井、灌溉沟、塘等,大部分建于1960年代,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修和改造,而修建农田水利设施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很难把分散的村民组织起来。因此,产粮区村干部要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发动村民自筹资金和动员社会力量等多种渠道,筹集农村基础建设资金,重点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业机械化建设的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抗灾能力。

五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推动粮食生产科学化。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产粮区村干部一要加大高产优质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积极引进、推广一批符合市场需求、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优质高产品种。二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针对自然灾害恶劣的问题,积极推广抗灾御灾能力较强的作物,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增产节本保优增效。三要积极鼓励、引导种粮农民购买各种农业机械,实行机械化耕种。村干部可创办机插机收样板田,通过示范带动,让更多农户看到推广和使用农业机械的效益,调动村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四要鼓励农技人员以“农机+农技+农户(会员)”的模式,成立农技、农机科技服务协会,为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提供机耕、机整、机播、机插、机防、机收、机脱等全程服务。五要鼓励农技人员以技术、资金入股,村民以土地人股,采取承包、代管和有偿服务的办法,对土地有偿流转承租,借助农业科技力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耕种效率,增加种粮收入。

上一篇:对话李连成 下一篇:看益民村如何强村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