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弹出滚滚财源

时间:2022-07-17 04:43:40

有“牛棚琴师”之称的女子是如何诠释成语“对牛弹琴”这一典故的?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启迪性的创业故事?请读――

成语“对牛弹琴”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音乐家公明仪对着一头正吃草的牛弹了一首琴曲,牛毫不理会,只顾自己吃草。牛并非没有听到琴曲,而是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多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这天,在河南省偃师市有一座被田野包围的奶牛养殖场里,一位化了妆的女子躬身给四周近百头奶牛彬彬施礼后,端坐在了一架琴旁,随着她纤纤玉指灵活的移动,一曲自编的舒缓的音乐响起,从而这个“对牛弹琴”的典故被彻底地颠覆了,刚刚还在躁动观望的奶牛受到音乐的感染,在陶醉中开始津津有味的吃草,为产奶积蓄能量。而这位少女不仅通过“对牛弹琴”实现了在都市难以实现的梦想,同时也成了多家奶牛场主高薪聘请的琴师!

北漂怨言:

怎没有我放飞琴声的舞台

今年20岁的李玫玫,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她的童年生活虽然不像城里同龄人那样丰富多彩,但也不乏味。玫玫的父亲饲养了多头牛,她每天都可以骑在牛背上玩耍。父亲还爱好音乐,能用树叶吹奏出好听的曲子。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李玫玫的音乐细胞特别发达,尤其是各类琴音更让她入迷。

父亲发现了小玫玫的这一兴趣后,便有意在这方面培养她。女孩8岁生日那天,父亲从城里给她买回一把口琴,从此这把口琴就不离小玫玫的身边,父母在家时,她对着父母吹,父母不在家时她对着饲养的牛吹,这把口琴陪伴小玫玫走过了童年和富有乐感的初中时光。

转眼间,该中考了。在报考的前一天,李玫玫向父母说出了一个埋藏已久的秘密:她要报考一所艺校,将来成为一名琴师。2003年的秋天,李玫玫如愿以偿考上了洛阳艺专。3年艺校生活结束,李玫玫不但出落得亭亭玉立,而且琴艺出类拔萃。她能熟练弹奏手风琴、电子琴、钢琴等多种琴类乐器,尤其是电子琴,更能奏出一种神韵。2007年学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她弹奏的电子琴《海之恋》成为晚会最精彩的一个节目,在后来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07年6月,李玫玫毕业了,她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是看过了电视“超级女声”等节目后,知道艺人找工作得先要花钱自我包装,他们便把饲养的几头牛卖了,又找亲戚借了几千元。这年7月,李玫玫背着一台电子琴带着父母筹措的两万多元钱,踏上了实现人生艺术梦想的理想殿堂――北京。

刚下火车,一个中年男人看她背着把琴,便马上靠近她,问她是哪个院校毕业的?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并说自己是北京一家很有名的经纪公司,曾为田震,孙悦等很多大牌名星当过经纪人,帮助她们成就了如今的辉煌事业。当那人听说李玫玫会弹奏手风琴时,便让她弹奏了几曲。那人听了后直说她有音乐天赋,琴弹得好,然后说:正好有一个知名的乐队缺少一名琴手,他跟乐队的头“特铁”,可以先把她介绍进去,月工资不低于1万元,以后再进一步把她推荐到更有名的乐队。涉世未深的李玫玫信了“经纪人”的话,把1万元“活动费”交给了对方。起初她还能和“经纪人”通个电话,问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再后来,电话也打不通了,她这才知道受骗上当了。

身上带的钱不多了,李玫玫便租了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安身,然后,自己行动找工作,但是进了无数的演出公司和娱乐场所,不是吃闭门羹,就是因为自己毕业的艺校名声不大,人家根本看不起,她还按照报上登的招聘启事投了许多简历,也都石沉大海。

几个月后,尽管她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是到了囊中羞涩的地步,李玫玫心急如焚。这天,她从一家豪华的音乐酒吧经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了进去,向主管经理说明了来意,经理让她晚上来上班。晚上,她背着精心换洗、调试过的手风琴来到了这家酒吧,经理却叫她把琴放一边,去包间陪客人。包间内正在吞云吐雾的老男人见到李玫玫,便要对她动手动脚,吓得她连声尖叫,挣扎着冲出了包间。

走出酒吧的大门,李玫玫痛哭了一场,想不到在北京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么难,哭罢,她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自己的梦想难道就这样断送了吗?她有些不甘心,但是父母催得急,加上再不走连路费也没有了,玫玫只好决定先回家再另做打算。

列车驶离了火车站,女孩不禁黯然神伤:偌大的北京城,怎么就没有我放飞梦想的舞台?

签下天下首例

“弹琴增奶”合同

之前,李玫玫去北京时,她的父母因为有一手养牛技术,便被本村的养牛专业户郭志欣聘请到了自家的奶牛场当了名饲养工,吃住均在场里。

郭志欣的奶牛场存栏奶牛100多头,玫玫回到老家后,便也随父母住进了奶牛场。一天下午,晴朗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轻风裹着禾苗的清香沁人心脾,大自然的神韵激起了李玫玫想弹琴的欲望。于是,她把电子琴搬到了牛棚旁边的一块场地里,面对广袤的田野,她轻轻按下了琴键,随着悠扬的琴声响起,她的心情犹如舒展的白云豁然开朗。

一天,玫玫听到郭志欣问父亲是否改变了饲料的配方。原来,近段时间奶牛比原来要多产奶100多公斤,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当郭志欣听说配方没有改变时,深感奇怪,他最后交待玫玫的父亲,多观察奶牛的饮食情况,查找出多产牛奶的原因,以便将来进一步研究。

过后不久,玫玫应同学的邀请出去玩了一星期,让郭志欣和玫玫的父亲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中间奶牛的产奶量又回归到了原先的水平。奶牛产奶量如此大的起伏变化不但让郭志欣感到奇怪,也让有丰富养牛经验的玫玫父亲感到不可思议。她父亲是一个喜欢研究问题的人,为了把这个疑团解开,他把床抬进了牛棚,一天24小时不间断观察牛的睡眠,饮食情况,但却一无所获。

玫玫从同学家回来后的一天下午,她又在牛棚外弹起了琴,随着悠扬的琴声响起,玫玫的父亲发现,刚才还在躁动不安的几头牛安静了下来,开始伴着琴声津津有味地吃草料。难道牛的产奶量与琴声有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每天下午他都让玫玫弹琴,几天后,奶牛的产量居然增多了。玫玫的父亲把这一现象告诉了郭志欣,可郭志欣压根就不信:你要是说别的我信,可牛听琴声能多产奶,我偏就不信了。牛是个哑巴牲口,它能听懂琴声?你有没有听过“对牛弹琴”的典故,还是从别的地方寻找原因吧。

玫玫的父亲又接连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牛和琴声的确有着微妙的关系,每当玫玫的琴声响起,牛儿便安静下来,吃草料也香甜了。一天晚上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玫玫,玫玫不相信,但为了求证,第二天下午她把电子琴搬进了牛棚,此时的牛棚里,真正吃草料的没几头,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不时的甩头摆尾,更有几只小牛在原地腾蹄撒欢。当琴声响起后,玫玫抬头看过去,发现牛都慢慢静了下来,并寻着声音看了过来,侧耳细听了一阵后,都安静地低头吃起草料来。中间玫玫故意把琴声中断几次,发现没有琴声的牛儿们又停止了吃草,开始骚动观望起来。但是,并非所有的曲子都适合奶牛听,李玫玫紧接着弹奏了一曲节奏快的迪斯科,结果乐曲没弹完奶牛便明显地躁动不安了,有几头甚至被激怒了,开始挣脱缰绳。过后李玫玫尝试弹奏不同风格的曲子给奶牛听,发现舒缓的曲子奶牛们爱听,而比较强劲的音乐,比如迪斯科,会让牛烦躁不安。

音乐能左右奶牛的情绪!这个发现让李玫玫这天弹奏了一曲又一曲,结束后,她抱着一头奶牛的头,把自己的脸紧紧贴了上去,在泪眼朦胧中喃喃细语:“好牛儿,你们能听懂我的琴声,你们是我的知音。”

她想不到自己的琴声在都市芸芸众生中没有施展的舞台,却在乡间的牛棚里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场地。为了在理论和技术上获得支持,李玫玫通过别人的介绍找到了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教授李明,李教授告诉她:按照人们对成语“对牛弹琴”的理解,牛是听不懂音乐的,但事实上,牛听到舒缓的音乐就会促进内分泌,吃草料就会更多,从而就会多产奶。在国外,早已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了,听了音乐的奶牛每天可多产奶5%―10%。李玫玫还从李教授那里了解到一个震惊的消息,从去年至今,因饲料价格大幅上涨,鲜奶收购价却增长不多,奶牛养殖效益严重下降,导致许多养殖户不愿意再养或养不起奶牛。在内蒙古和山西一些奶牛集中养殖地,杀奶牛、卖奶牛甚至小母牛的情况开始出现。调查显示,与2006年相比,平均每头奶牛年效益平均下降1500元左右,目前已有10%左右的养殖户在亏本维持。

李教授的话让李玫玫受到了启发,回到家后,她便对父母说出了在路上早就构思好了的想法:要当一名对牛弹琴的琴师,通过对牛弹琴,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拯救危机四伏的奶牛市场,进而实现自己的弹琴梦想和人生价值。

为此,李玫玫找到了郭志欣老板:你如果让我给牛弹琴,每天我能让每头牛多产奶5%以上,按一百头奶牛计算,每天就可多产100多公斤,价值200多元,一个月就可挣6000元,我每个月只要你2000元的工资,你看行吗?

从去年到今,郭志欣一直因为奶牛市场效益不景气而烦恼,正努力寻找破解的良方,李玫玫的话无疑是雪中送炭,于是很干脆地说:“我不管奶牛是否因听了你的琴声多产了奶,只要从今后你能保证我的奶牛平均每天产奶量按你说的数量增加,我就每月给你发2000元的工资,但是我们空口无凭,要签订合同。2007年10月17日,按有李玫玫鲜红指印的天下首例“弹琴增奶”合同,在众人的质疑和好奇声中诞生了。

“弹琴增奶”合同飞向大草原

签了合同的李玫玫并没有轻松,为了掌握奶牛的生活习性,她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向父亲和其它有养殖经验的人求教,并深入牛棚,认真细致的观察。为了筛选出适合奶牛“欣赏”的琴曲,她回到母校找老师请教,上网查阅适合的琴曲,然后一遍遍地演练。

一个多月后,她根据自己对奶牛习性的了解和综合掌握的情况,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自创了一曲更加适合奶牛习性的电子琴曲,并取名为《奶牛曲》。在这首曲子里,她通过舒缓的节奏把大草原的恬静、广阔以及牧草青青的意境抒发了出来。经过多次演练修改后,第一次对牛弹奏,牛儿们便喜欢上了这首曲子,比原来更安静,吃的也更多了。从此这首琴曲成为她对奶牛弹奏的主要曲目。

同时李玫玫还在父亲的协助下,综合她弹奏的琴曲和奶牛的内分泌特征,不断更改草料的配方,最终找到了更能增加奶牛的食欲和食量的料方。李玫玫的一系列努力是成功的。在没对牛弹琴以前,平均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是16公斤,随着牛棚内琴声的响起和饲料的改进,产奶量逐渐上升,17公斤,18公斤,最高时达到了23公斤。

李玫玫异常高兴,她通过对牛弹琴放飞了音乐梦想,实现了自身价值!郭志欣也笑逐颜开,琴声一响,他每月多收入近万元,让他又看到了奶牛业的美好前景。第一次从老板手中拿到工资,李玫玫买了几朵大红花,戴在了最理解她琴声、表现最好的五头奶牛的头上。

李玫玫对牛弹琴,能增加奶牛的产奶量的新闻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奶牛场挤满了来取经的、看稀奇的人。他们都称李玫玫为“牛棚琴师”。

附近的一家奶牛场主从中受到启发,买来音响和音乐光碟,在奶牛的牛棚里放起了音乐,开始也有效果,奶牛的产奶量有所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奶量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后来,他又找到了李玫玫,同她签订了一份“弹琴增奶合同”。李玫玫在为牛弹琴的同时,也把全新的草料配方带去了,很快奶牛的奶量便增加了9%以上。李玫玫根据自己总结的经验,每天给奶牛弹琴两个小时为佳,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音乐资源,她让父亲辞了职,协助自己搞好草料配方工作,又接连和附近的两家百头以上的养殖场签订了“弹琴增奶合同”。这样一来,她分别同4家奶牛场签订了合同,月收入达到了近9000元,小小年纪便成了年薪超过10万元的“牛棚琴师”。

现在李玫玫的心中一个伟大的“弹琴增奶”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她把目标锁向了汇集“蒙牛”、“伊利”等知名乳业品牌,有中国奶基地之称的呼和浩特市的辽阔大草原。她已经聘请了一名经纪人携带“弹琴增奶合同”去打前站,现在已和五家奶牛养殖场签订了为期1年的合同。

2008年9月,李玫玫又把7名像她当初“北漂”一样的同门师姐师妹叫到了身边,对她们进行了培训,待把家里的4个奶牛场的弹琴工作安置好后,她就带领她们奔向辽阔的大草原,为更多的奶牛送上优美的琴曲,到时候,人们喝的牛奶以及奶制品里一定有她们弹出的那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她的年薪也不仅仅是10万元了。

上一篇:碗中的金币等 下一篇:财大女生合租房引发的悲情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