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成效及措施

时间:2022-07-17 03:27:24

南通市通州区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成效及措施

摘要 简述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取得的成效,并介绍了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确定示范户、认真抓好方案制定和深入宣传与培训等。

关键词 水稻科技入户工程;成效;措施;江苏南通;通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22-02

为认真做好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水稻科技入户工程,通州区相关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重点,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全区共选择14个水稻规模种植镇进行项目实施,遴选科技示范户700户,由47名指导员对示范户进行上门挂钩指导服务,7名专家定时培训。示范面积199.12 hm2,辐射带动9 563个农户,辐射面积1 530.07 hm2。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效果

通过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高产优质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示范成效明显。

1.1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示范面积199.12 hm2,平均产量达10 134 kg/hm2,比全区预计产量增加624 kg/hm2,共计增收稻谷124.25 t,计37.52万元,工本投入14 644.5元/hm2,比全区平均工本投入低247.5元/hm2,计4.93万元,示范户共计节本增效42.45万元,经济效益增幅15.42%。辐射区面积1 530.07 hm2,典型调查平均产量9 744 kg/hm2,比全区预计产量增加279 kg/hm2,共增收稻谷426.89 t,增加经济效益128.92万元,整个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以来,共增加经济效益171.37万元。

1.2 主导技术全面覆盖

示范户全面使用优质高产良种,以武运粳24、南粳45、镇稻14为主,示范种植适口性好的优质品种南粳9108,种子由农业服务中心的农资经营点供应。全面推广应用了以标准化育秧技术、扩行缩株浅栽技术、测土配方精确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体的精确栽培技术,技术覆盖率达100%。

1.3 指导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为提高指导员的科技素质,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以来,区专家组定期对技术指导员进行培训,并聘请省级专家亲临授课,学习了解新知识、新技术,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技术指导员对所负责的示范户认真制定指导方案,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进行零距离服务,每个技术指导员负责15户示范户。通过培训与学习,技术指导员优先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能力。通过在生产中运用,服务水平得到了强化和提升,不但提高了基层农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水平,同时也有效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基层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1.4 示范户示范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技术指导员入户零距离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了示范户学习技术的兴趣,不但主动向指导员咨询秧田培肥、水浆管理、病虫害识别等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逐步增多、加深,涌现产量超过10.5 t/hm2的高产田块。同时示范户从技术指导员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真本领,带动了周边普通农户学习效仿,以点带面,有效的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1-2]。

2 主要项目措施

2.1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一是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农委、财政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区农委,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制定工作方案及其他日常工作。二是成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由农委主任任组长,主要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的协调和挂钩镇指导工作,挂钩指导14个镇,负责组织指导、典型培育、检查督促等工作。实施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委科教站内,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组建水稻技术推广专家组。由作栽站、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单位相关专家组,负责制定项目技术方案,筛选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形成技术服务合力,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四是选拔一批优秀技术指导员。根据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择优选拔水稻专业高级农艺师及农艺师共47名技术指导员。项目实施镇的农业服务中心把科技入户工作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由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牵头,负责所在镇的水稻科技入户工作,督促各位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为强化入户指导技术力量,专家组人员与各项目实施镇实行挂钩联系的形式,专家组成员在编写指导材料、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负责挂钩镇的技术指导、督促和项目推进工作[3-4]。

2.2 精心确定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科技示范户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如果没有好的示范户,水平再高的指导员也难以指导出高产示范田。因此,2013年水稻科技示范户的选择和确定上,明确4条原则:一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自愿的原则,严格按照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建设精神执行;二是规模种植镇大村全覆盖;三是常年水稻种植水平与效益高于其他农户,且乐于助人,在本组或本村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户优先;四是农民技术员与有科技示范经验的农户优先。通过镇农业服务中心先上报,区工作组成员再通过侧面了解、正面接触的方式,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示范户。

2.3 认真抓好方案制定,明确落实目标责任

按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全区水稻生产及农技服务体系实际情况,制定了《2013年通州区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对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效能监察,通州区作栽站与各技术指导员签订项目技术指导服务合同,各技术指导员与所挂钩服务的科技示范户签订技术报务协议,明确各自的目标与责任。在水稻关键培管时期,项目工作小组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进行抽查、检查,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4 深入宣传与培训,确保项目实施实效

一是搞好宣传推广。通过网络、广播、黑板报、电台(视)、现场会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在工程实施期间有组织地召开示范户遴选会、项目实施推进会、专家组工作会、指导员经验交流会、总结评比会,推动项目的实施。根据相应身份,分别印制了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胸卡和科技示范户门牌。每个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下乡指导均要佩带胸卡,门牌均贴在各示范户门头,增强指导员和示范户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各实施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镇广播向示范户宣传水稻科技知识、科技入户的意义和重要性,营造科技入户工作的良好氛围,吸引广大农户踊跃参与,确保科技入户工作有声有色的开展。二是搞好技术培训。在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期间,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为确保科技人员直接入户推进科技,每月组织专家组成员联系、指导或督查2次;指导员入户指导每户不少于10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要求做到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开具技术处方,每户不少于5份;举办集中培训指导不少于5次,指导田间管理,强调技术要点重点,推进示范户落实。项目实施期间共计举办各级水稻技术培训班近24次,培训人员多达3 000人次以上,下发《通州区农业(水稻)科技入户技术指导手册》780本、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明白纸3 000余份。三是搞好物化补贴。为使物化补贴真正起到新技术推广载体的作用,由技术指导员向各示范户征求意见后选定腐植酸复合肥,物化补贴总资金10.5万元,跟标采购后由指导员发放到每个示范户手中,确保户户物化到位。

3 参考文献

[1] 张维炜.农技推广改革的挑战与选择[J].中国人大,2010(24):19-21.

[2] 王新其,吴雄兴,茅国芳,等.沪郊水稻科技入户实践与思考[J].上海农业学报,2006(4):125-127.

[3] 王砚超,陈冬,贾明清,等.水稻科技入户机制的创新与成效[J].中国农业信息,2012(8):31-33.

[4] 夏敬源.农技推广促进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9(2):4-11.

上一篇: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成效及... 下一篇:基于WSN的烟田监测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