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7-17 01:37:54

浅论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摘 要】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据教育部预计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49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应当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何探索让学生其应对策略,这是我们作为就业指导应该认真考虑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难;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也必然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在这种配置过程中,个人的只是、技能、素质、观念和就业目标,劳动力市场环境,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模状况等都制约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自?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激?增?,?这?虽?然?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制?定?对?策?,?减?轻?大?学?生?就?业?负?担?。?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观需要转变

(一)高校毕业生必须放正心态,放低姿态,先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员,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做社会成员、再做社会精英。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高职大学生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点的分配制度为现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相对的自由与外在的压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二)高职大学生面对现实,首先的任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机制进行理性的认识,客观的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随着知识 经济的到来,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提高劳生产力的主要手段,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量的劳动力通过人才市场实现转移,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双向选择”已被广大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所认同,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来择业,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每年有上百万的高职大学生要进入人才市场,相对提供的就业岗位,可说是僧多粥少,只有具有较高的只是层次,才可能较顺利地实现就业。

二、高职大学是在就业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现象

(一)自卑心理一些毕业生产生的自卑心理后,常会出现对自己评价的偏低,总认为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单位要求很高,自己肯定达不到,自己的能力不行等对自己的消极暗示,反复地消极暗示嫩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丧失,尤其是对于一些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高职大学生,部门择业困难的女高职大学生以及性格内向或者生理缺陷的高职大学生来说,强烈的自卑心理会成为他们择业乃至生活的最大障碍。

(二)焦虑心理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紧张、不安、焦急、忧患、恐惧等感受脚趾成的情绪状态。绝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优秀学生的焦虑没有单位选中自己怎么办,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想留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焦虑。女学生被用人单位“只要男生”而焦虑

(三)自负心理。一部分学生自认是“天之骄子”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应得到有待,于是在择业过程中,总是抱着洋洋自得、自负自傲的心理。面试时,夸大其谈,海阔天空,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塌实的印象,用人单位难以接受,在自负心理的支配下部分高职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正确,心理定位偏高。其结果必然会高不成,低不就,迟迟不能落实单位。

三、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不适应市场需求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绊脚石

(一)专业定位不准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速度较快,但状况并不理想,对专业定位不够准确,一些高职院校“培养实践性人才”提法很响亮,做法要不就是穿新鞋走老路,停留在中专的教学模式上,要不就是把高校的教材直接拿过来,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理论比不上本科生,实践比不上中专生。

(二)忽视实践教学,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社会要求相距甚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三)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仍有距离,如今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精神面貌,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因此,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除了要求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外,更注重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敬业奉献的精神以及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不少毕业生存在好高骛远,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均会在求职上成为绊脚石。

四、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策略与途径

(一)推进教改,采用项目驱动:在制定教学改革方案时经认真研究,按照各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的理论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二)完善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优质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只有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人才的培养以及完善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才可以避免人才过剩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子睿.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提升[M].科学出版社,2008.

[2] 曹敏.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出版社,2007.

上一篇: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下一篇: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主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