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100例利凡诺引产中的协作效用分析

时间:2022-07-17 01:11:12

米非司酮在100例利凡诺引产中的协作效用分析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利凡诺 引产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术仍是目前最常用的中晚期妊娠引产方法。由于中晚期妊娠引产者的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的潜伏期延长,容易出现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多、宫颈撕裂伤等并发症。米非司酮是一种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和扩张作用,有利于孕产物的排出[1]。 我们对100例中孕引产者加用米非司酮口服,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我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住院引产的中晚期妊娠患者200例,孕龄在14~36周之间,随机分为A组100例和B组100例,两组孕妇年龄、产次、孕周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A组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l00mg后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8小时1次,共3次,总量l50mg;B组单给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

观察指标:①注药后出现有效宫缩时间;②有效宫缩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③产时出血量,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或清宫结束;④宫颈撕裂情况:⑤用药组不良反应,术后复查肝功能。

统计学处理:用X2检验。

结 果

A、B组注药至有效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见表1。A组引产成功率100%。B组宫缩乏力21例,加用米索前列醇或静滴催产素后引产成功。

A、B两组子宫出血量及宫颈撕裂份情况见表2。

不良反应:A组患者服米非司酮后有5例出现恶心、潮热、乳胀等不适、均可耐受。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复查肝功能无损害。

讨 论

羊膜腔内利凡诺能有效刺激宫缩、引产成功率95%以上。但由于中晚期妊娠引产者宫颈均不成熟,管长质硬,难于和宫缩协调一致,宫口扩张速度缓慢,使产程潜伏期延长,导致产程延长,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多及宫颈撕裂伤等。米非司酮是近年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靶器宫是子宫内膜(或蜕膜),特别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它能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相结合,从而抑制孕酮活性,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导致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增加了子宫肌层的活性[2]。在口服米非司酮48小时后,镜下可见子宫颈组织胶原纤维溶解,还可见到宫颈组织中明显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类似急性炎症现象,进一步促进宫颈软化并扩张[3]从本组资料结果可以肯定米非司酮在利凡诺引产中的协助作用,促使子宫颈的软化、扩张、达到与宫缩协调一致,缩短了引产时间,产程进展较快,还明显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和官颈撕裂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廖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4.1:15

2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69

3 翁梨驹,焦丽娅,唐小奈.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的子宫颈组织学变化,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1):524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主要致病菌及药敏情... 下一篇:以慢性咽炎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6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