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先生”

时间:2022-07-17 12:26:12

“先生”一词,古代应用得极为普遍。在《四库全书》的正文中,出现了186375次,而在注释文字中,也出现了24860次。这个词应用很广,词义也很繁富。《辞源》就归纳总结出了它的6种意义。如用来指始生之子或头胎,用来指父亲兄长,妻子用来称呼自己的丈夫,文人学者用以自称,等等。当然,它也被用来称呼教师。

从字面意义上说,先生是先“我”或特定个人而出生的意思。着眼于出生的时间先后,这是先生原初意义,也是它后来不断发展演变时的基本意义。先生的其他意义,如它被用来指始生之子或头胎,用来指父亲兄长,正是在这一初始意义上派生出来的。“先生者,父兄之称。有德齿、可为人师者,犹父兄也,故亦称先生。以师为父兄,则学者自比于子弟,故称弟子。”(《礼记大全》卷一)即使用来称呼教师,也是依傍对父兄的称呼。

用先生来称呼老师,源于《礼记》。《曲礼》中有“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的说法,说的是跟随先生在外或与先生在路途上相遇时,弟子应有的礼仪。根据郑玄的注释:“先生,老人教学者”(《礼记注疏》卷二)可知,这里的先生,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孔颖达也说:“先生,师也。谓师为先生者,言彼先己而生,其德多厚也。自称为弟子,言己自处如弟子,则尊师如父兄也。《论语》云:‘有酒食,先生馔。’则先生之号,亦通父兄。”(《礼记集说》卷四)孔颖达依然恪守先生的原初意义,强调先生就是先自己出生的人。

但用先生来指称教师,显然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因为教师先“我”而生比“我”年长之意。孔颖达除了强调“先己而生”之外,也指出了“其德多厚”。西汉的韩婴曾有这样的解释:“问者曰:‘古之谓知道者曰先生,何也?’犹言先醒也。不闻道术之人,则冥于得失,不知乱之所由,乎其犹醉也。故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韩诗外传》卷六)这里,先生虽然相对于后生和不生而言,仍然保留有它原初的意义,但它已经不再着眼于出生的先后,年龄的大小,而是“知道”或“闻道”与否。只有从蒙昧中解脱出来的人,听闻过道术或了解事情得失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先生。先生就是那些业已启蒙的人,就像那些在沉睡或沉醉中先已醒来的人一样。

除了先出生、已闻道之外,先生还是道德的典范,视听言动的表率。“先生者,齿长而有德之称。……盖长者长于彼,而未必有德,先生德齿俱矣。”(《礼记集说》卷四)先生和长者不同,他不仅单纯年长,而且道高德劭。长者之中,不乏为老不尊的人,如果一定要把先生和长者关联,先生也是“忠厚长者”。唐宋时期的谥法,都很强调这一点。在唐代,“太常博士掌凡王公以下拟谥,皆迹其功德,而为之褒贬,无爵称子。养德丘园,声实明著,则谥曰先生。”(《通典》卷一百四)宋代的礼制也有同样的规定:“蕴德丘园,声实明著,虽无官爵,亦奏赐谥曰先生。”(《宋史》卷一百二十四)可见先生不一定要身份高贵,不必有爵位,但必须有德性和德行,而且是“声实明著”,既实实在在,有完满充盈的德性和德行,又声名昭彰,如日在天,为世人所周知。

在年长和德高之外,先生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从事教育工作。“先生,年德俱高,又能教道人者;长者,则直以年为称也。”(《礼记大全》卷一)先生不仅要“年德俱高”,而且不能独善其身,要向他人传授知识,引人向善。“经有曰:侍先生,侍所尊;侍君子,侍长者,何也?曰:先生以教称之也,曰所尊,以道称之也;曰君子,以德称之也;曰长者,以年称之也。”(《礼记集说》卷四)“凡言先生,谓年德俱高,又教道于幼者;凡言长者,直以年为称也;凡言君子者,皆为有德尊之,不据年之长幼。”(《礼记集说》卷四)这两条材料说得很清楚,先生与君子、长者的差别,在于长者只是年长的人,君子则是有德之人,先生则兼具年德,又致力于教育他人的人。

可见,先生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年高,二是有德,三是致力于教育他人。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堪称先生。由于先生具有这样的意义,称呼他人为“先生”,显然是一种尊称。自宋朝以后,当时贤明的公卿大夫,对于当世有道之士,往往当做老师一样礼敬,称之为先生。当时称先生有两种情形,一是“如后进之于先达,或年齿居长,或声望早著,心高仰之,故称先生”。这种关系较为疏远,称呼先生不过是出于礼敬,为了表示尊敬。另一种情形则是,“如子弟之于父兄,居则侍立,出则杖屦,服勤至死。”这种关系颇为亲密,称呼的对象,是自己服侍日常起居的人。无论如何,称先生都是自己极其尊敬的对象,而且源于内心,发自肺腑。“字者,亲厚之意;先生者,高仰之称也。”(《伊洛渊源录》卷十)可见以字相称,是基于两人关系密切,情谊深厚,而以先生相称,则是表示景仰之心,崇敬之意,是为了以示郑重。

进入明代,流风所渐,乡下民间,也相率以先生相称。“凡称呼尊长,曰老先生;敌者相谓曰先生;于少者,则字之;幼者,则名之。”(《泰泉乡礼》卷二)或子弟称父兄,或妻子称丈夫,或同辈相称,甚至文人学者自称。先生这时突破了年高有德、致力教育的涵义,人们单纯取其表示尊敬的意义,称呼因此极大地泛化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篇:再谈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 下一篇:读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