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劲何惧疾风寒

时间:2022-07-16 11:23:27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被主席誉为“当代白起”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我军高级将领。

粟裕17岁投笔从戎,身经百战,出生入死,艰险备尝。可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粟裕同志的这首《抒怀》诗可以说是他光辉战斗一生的最好概括。

粟裕革命一生,六次负伤,几次负伤都是致命的,但每次都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一、武平之战

1927年10月17日,南昌起义失败后,敌人大军压境,起义军主动撤兵南下。粟裕随经平和、永定、上杭,到达闽西南的武平。这时,军穷追起义军至武平城下,为保存革命火种,令粟裕所在的那个连队掩护大部队转移。时任班长的粟裕在排长的带领下,在西门外一座山岗狙击敌人。夜幕降临,连队完成任务后正准备撤退,忽然,一颗子弹从粟裕的右耳上侧颈骨穿过,顿时血流如注,他昏迷过去,排长过来摇他,见他没有一点反映,以为牺牲了,便取下他的枪,三鞠躬后带领剩下的战士默默地走了。粟裕从昏迷中醒来,周围死一般的静,枪也没有了……。他忍着剧痛,滚下山岗,艰难地赶上了部队。

二、抢占宁都再次中弹

1929年4月30日,粟裕随部队离开了井冈山,出崇义,战大庚,折南雄,过三南,夺瑞金,拖得尾追之敌疲于奔命,狼狈不堪。大年初一,红军在瑞金、宁都之间的大柏地设伏,击溃敌人两个团,俘虏800余人,趁势挺进宁都。当晚,宁都守敌赖世琮还以为大柏地是他们胜了,正在设宴庆贺:“朱毛在大柏地全军覆灭”时,红军似神兵天降,出现在宁都城下,枪声掺和在喜庆的鞭炮声里,城门口那些喝得醉醺醺的官兵来不及反应便倒下了。时任三连连长的粟裕进城后,直朝赖世琮的盛宴奔去。有一个士兵出恭,看到大队红军涌来,大喊。惊愕的敌人慌忙举枪射击,乱枪中,粟裕被击中臀部,他一声不吭,忍痛追击敌人,直到战斗结束。

三、头部一弹至死未取出

1930年2月,粟裕刚刚担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政委,在富田同十五旅作战时,他想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几次冲锋都未凑效,他急了,夺过一挺机枪,就往前冲,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粟裕只觉得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一块锐利的弹片深深地嵌进了他的颅骨。因当时医院条件简陋,无法进行大手术,只好用纱布将头部紧紧缠住。这块弹片伴随着粟裕度过了漫长的54年。淮海战役中,他受伤的大脑因长久思考问题而发烫,医生给他做了一个简陋的“健康器”,头发热时,就把它戴上帮助头部散热,这也解决不了问题,他头部还是又烫又痛。他总是不言不语地用冷水浇头,头昏目眩,每根头发像钢针往里扎,手都不敢碰。直到1984年2月5日去世,遗体火化时,才从他的骨灰里将弹片筛出来,不是1块,而是3块。

四、硝石苦战左臂残废

1933年2月,粟裕任红十一军参谋长。5月,红十一军按照命令进至硝石,要与守敌一决雌雄。两军对峙,枪弹纷飞。粟裕正挥动左臂指挥,不料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左臂,动脉血管被击破,鲜血喷出一米多远。他昏死了过去。粟参谋长!萧劲光大喊:“担架,快送参谋长到救护所。”可是,路上遇上了瓢泼大雨,经三四个小时的艰难行军才到达救护所。一路淋雨,粟裕的手臂伤口感染,战地救护所没有办法,只得派人将他转送到军医院。军医院的医生―会诊,发现两边骨头都伤了,还伤到了神经,而且已经感染,出现坏死现象。医务主任难过地说:“粟参谋长,看来你的左臂得锯掉。”‘不,我不!”粟裕连声反对。“不锯会有生命危险!”医生的口气也很坚决。

粟裕坚决不让锯。不让锯手臂,但感染了的伤口需要开刀排脓。当时没有麻药,手术开始后,医护人员将他的左臂牢牢地绑在凳子上。接着,又将他的右臂、头、肩死死按住,让主刀医生施行手术。粟裕牙齿咬得格格响,浑身冒汗,却始终不喊一声。

为了防止伤口再次感染化脓,医生们将布条子在盐水里浸泡,头一天早晨将布条子从子弹进口处捅进去,第二天早晨抽出来,再捅新布条,循环往返,周而复始。结果捅来捅去,伤口不仅长不拢,而且还生出了一层肉芽子。医生只好用小耙子捅在伤口里,转圈儿地抠,要把肉芽子耙掉。就这样整整治了5个月。每次治伤,粟裕虽不哼不叫,却时常疼得死去活来。后来,他的左臂还真的奇迹般地保住了。

五、陈庄遇险,右臂挂彩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7月6日晚,北上抗日先遣队乘夜色踏上了漫漫征程。

先遣队经过长汀、连城、永安县境,打下了大田县城和樟湖坂,渡过了闽江。8月7日,先遣队奉命攻打福州。守敌凭借工事扼守,并使用飞机对红军阵地轮番轰炸扫射。红军强攻一昼夜,终因久攻不下,伤亡不小而放弃攻打,撤至北石岭、桃源地区。8月14日,先遣队采用奇袭手段,一举攻克罗源县城,歼敌1000余人,并与闽东游击区的同志会师。8月16日,先遣队沿着闽浙边向闽北前进,在取得了攻克庆元城等3次胜利后,于9月初进入闽北苏区。9月13日攻占江山县之清湖镇,歼军一个营,胜利渡过江山河(即江山港)。9月15日打垮军7个连的进攻,攻入常山县城,缴获一批物资现款后继续北上,后又转向皖赣边行动。9月30日,在由浙西遂安向皖赣边转战中,粟裕右臂中弹负伤,他用布包扎后,忍痛继续指挥战斗,直到部队趁着夜色突击包围。埋在右臂中的子弹头匿居了17年,直到1950年11月,右臂疼痛难忍的粟裕经批准,才到北京医院治疗,才把弹头取了出来。

六、云和奔袭。脚踝负伤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后,粟裕率领怀玉山突围的部队到达闽浙赣根据地,开始了3年的游击战争,在此期间粟裕带领部队,转战闽浙边,甚至对汤恩伯的老家武义,陈诚的老家青田、的老家奉化不断的“光顾”,使极为头痛,曾悬赏万元捉拿“金米”、“苏群”、“余良”等首领,其实这些都是粟裕的化名。1936年夏,粟裕率部直奔袭击云和县的敌据点,在激战中,粟裕的脚踝不幸中弹,后由战士们抬回根据地。

粟裕的六次负伤为他的一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其中第四次负伤头部弹片所导致的后遗症最为严重,几十年的头痛头晕一直折磨着他。平常疼得受不了,就用凉水冲头,或者在头上戴健脑器,缓解疼痛。战争年代,一打起仗来,他在前方常常几天几夜不睡。淮海战役时,他日夜守候在指挥所,注视着战场情况的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曾经连续七天七夜没有睡觉,头疼得受不了,就让警卫员反复摁头,或用凉水冲头,或者用看地图来分散疼痛,带病指挥作战。弹片镶在脑子里,那疼痛一定是非常人能忍受的,将军超常的意志和毅力令人肃然起敬!

1984年2月5日将军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夫人楚青及全家把这三块弹片视为传家宝。2003年3月,她得知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亲自把其中一枚赠送军科院院史馆陈列,把另两枚交给大儿子粟戎生保管。她说:“把弹片交给军事科学院,是我们家人的想法,也是它最好的归宿。”

上一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 下一篇:铁流千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