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概念课的几点教学尝试

时间:2022-07-16 10:21:09

关于初中数学概念课的几点教学尝试

关键词: 数学概念 尝试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我们通常将其分为新授课、概念课、复习课。我们平时对于新授课和复习课使用研究的较多,而对于概念课绝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追求形式,把多数时间花在概念的叙述上,根本不注重领会概念的精神实质。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概念难理解难记忆,因而产生畏惧概念的心理,同时又感觉概念对做题“影响”不大,所以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下去,不仅会妨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会妨碍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针对以上认识,本人平时就能摒弃传统的滔滔不绝“讲概念”的课堂教学,努力尝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就从概念如何导入、理解、运用三个方面作以阐述,和大家共同交流以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一)多角度导入概念,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及反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严谨性。如果以纯理论传授给学生往往使学生觉得晦涩难懂,望而生畏。

(1)以感性材料导入,体验生活与数学概念。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让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素材,可以降低对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构建新的数学概念。

例如:平行线概念是在同一平面内总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用生活中铁路上的轨道来对应解释,学生理解比较直观;负数是带有负号的比0小的数,可以用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天气预报图理解;如角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所得到的图形,就可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踢足球射门的角度(视角)进行学习。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教具演示(多媒体)直观导入,增强直观性。

教材中安排了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师在教学这些概念时可以多让学生动手自做模型,在试验中得出结论:如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三视图、截面的学习时,学生可以用剪刀剪一剪,做一做或用土豆块、肥皂块等进行操作,从而发现认识数学概念。

再如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时,可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体育场的跑道、运动的电梯、流星、激光、输电线等等。再动画演示体、面、线、点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理解概念还能比较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加强概念理解,拓展学生思维。

(1)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本质。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内容上可分为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即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指概念的适应范围。把概念的本质属性向学生讲清楚,即讲清内涵,揭示概念中的每一词、句的真实含义。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时要强调:“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元”是指方程中含有的未知数,“一元”表示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次”是指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一次”表示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次数”是就整式而言的,所以“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这样就便于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并为以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等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2)用类比加快概念理解。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些数学概念理论性较强而且比较抽象,如果把它与学生已知的相关事物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学生就会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如关于“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常见的汽车标志(奔驰、大众、桑塔纳)或商标(工行、农行标志)等,发现他们的共同性质:沿某条直线翻折,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轴对称图形”;同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人的两只手,两张中国民间的窗纸、剪纸等,发现: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翻折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得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直线两旁的部分分别看成两个图形,那么它们就成轴对称;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就成了轴对称图形。这样就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得到了透彻的理解。

(三)加强概念运用,形成概念体系。

(1)加强概念应用,培养思维能力。

掌握概念是为运用概念服务的。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通过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关于函数最值的理解,可以用问题"用100米长的细绳,怎样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面积最大的四边形鸡舍?"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最值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置身其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强数学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2)加强知识整合,形成概念体系。

人的思维反应和对客观世界的把握是通过概念体系来进行的,各个概念组合成概念体系,而概念体系就是人类的思维之网。所以教师在教授概念时应阐明概念的内在联系,明确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科学系统地分析概念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四边形概念体系的认知构建。

总之,数学概念课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运用多种方式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数学概念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更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本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定然会更懂得数学学习的乐趣,也能体会到数学的美妙之处了。

上一篇:创造性思维:让心飞得更高 下一篇: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