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7-16 10:14:55

试论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愈加迅速,科学技术随之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渐渗入各行各业中,教育教学领域同样也不例外。以聋校低年级语文为重点研究对象,从直观教学方法的有效实践、加减方法的有效实践、句子理解方法的有效实践以及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实践等方面详细介绍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程序,通过对其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革,以期能有效提升聋校低年级语文整体教学效率。

关键词: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实践;研究

由于聋校低年级学生群体较为特殊,无疑给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一定挑战,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就聋校低年级语文日常教学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内容即为字词教学,不但是聋校低年级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基础性项目,同时还是聋校低年级学生学习交往技巧以及沟通技巧的重要途径。聋校低年级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通常需要学量生字和词语,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手段,往往难以满足其学习需求,所以开展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活动尤其关键。

一、直观教学方法的有效实践

聋校低年级学生受听力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在认识外界事物、了解外界事物时都会受到直接限制,而在语言理解方面也存在着极大困难。一般而言,如果聋校低年级学生的听力损失程度已超过55dB,与其他孩童进行交流时,通常会错过大量语言信息,因此,把握直观教学方法的有效实践程序十分重要。直观教学方法强调对多媒体设备、实物、动作、图片、标本以及模型等具体形象进行合理利用,并开展各项教学程序。直观教学方法可以使聋校低年级学生更加明确、直观、清晰地了解相关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其加以应用。通常而言,聋校低年级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着缺陷,但是其视觉方面却能够得到补偿,因此这些聋校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非常丰富,开展直观教学模式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合理应用各种教学设备

聋校低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相对迟缓,在学习活动中其反应也会受到影响,为了弥补其听觉方面的不足,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图片或者是各种实物,有助于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学习字词时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词,进而学会理解、应用生字词。例如,教师在讲解“雨”“雪”“鸟”“虫”“鱼”等生字时,可以选择图片教学法,通过给聋校低年级学生展示生字所对应的图片,使聋校低年级学生形成直观感受,从而加深其记忆。

2.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基于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其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教学为主,即借助实物或者是图片等器材开展直观教学活动。近几年,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多学校引进、推广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正式走入课堂,教学模式也从静态模式升华至动态模式,聋校同样不例外。投影仪、计算机以及电视等设备可以为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通过对乏味、枯燥的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再以生动、鲜亮的模式呈现在聋校低年级学生眼前,以吸引其注意力,使之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3.合理应用动作演示方法

动作演示方法即在课程教学实践程序中,教师配合动作演示的形式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及记忆能力。一般而言,在给聋校低年级学生讲解动词时,由于动词出现几率非常大,同时其所占比重也非常大,所以可以考虑应用动作演示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擦桌子”“踢毽子”“做游戏”“慢跑”以及“跳绳”等词语时,可以借用各种道具进行实地演练,并鼓励聋校低年级学生参与演练程序,在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使之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趣味性,并在此过程中对所讲授的词语产生直观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提升其词语利用的精准性。

二、加加减减方法的有效实践

聋校低年级学生常用汉字有五千多个,其中以表形文字、表意文字为主,因此聋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有针对性地给聋校低年级学生讲解,以相加或者是相减为主要方式,对字形进行重新组合以后,使之变为一个新字,再结合其表意部分对改字含义进行讲解,即可化难为易,在加深聋校低年级学生记忆的基础上,使之能够理解改字或该词的深刻内涵。例如,教师在给聋校低年级学生传授词语“鸭子”时,由于聋校低年级学生已经对“鸟”字有所认知,同时“甲”字在其中起着表音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告知聋校低年级学生“鸭”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甲”和“鸟”。

与此同时,部分字词既非表音,也非表意,只需相加或者是相减即可对其字形进行转变,需要教师加以利用。譬如,在讲解“前”字和“剪”字时,教科书将“剪”字安排在第二册中,“前”字安排在第三册中,所以聋校低年级学生学习“前”字之前已经对“剪”字形成客观理解,而在具体教学程序中,教师只需告诉聋校低年级学生“剪”字去掉下面的“刀”即会变成“前”字。采取该教学手段不仅能节省时间,同时还可能带领聋校低年级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教学程序整体趣味性。

三、句子理解方法的有效实践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部分词语、字会单独出现,以至于聋校低年级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了解。针对这些字词,教师应当创建出个性化语言环境,并将聋校低年级学生带入语言环境中,从而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生字“会”时,教师可给聋校低年级学生观看小朋友浇花的图片或视频,同时带领聋校低年级学生亲身体验,使之认识到其操作过程即可称作“会”。在此环节,不仅能提升教学程序的趣味性,同时还能确保聋校低年级学生在实践程序中领悟到生字的意义与内涵。

四、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实践

低年级语文内容中有部分词语并不需要聋校低年级学生进行理解,只需其进行观察以及认知即可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趣味教学”的实践程序中,应当引导聋校低年级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带领聋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强化其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针对字形偏难的生字,教师可予以深入讲解,确保所有聋校低年级学生都能掌握该生字后,有助于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自信心,使之感知到自我存在价值。

综上所述,开展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不仅体现可行性特征,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现实意义,是当前聋校低年级教育领域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为了优化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程序,不仅要求学校领导及教师把握直观教学方法的实践程序、加加减减方法的实践程序以外,还应当把握句子理解方法以及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实践,通过优化其教学程序,不断提升其实践价值与效率,从而推动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活动得以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薇.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捡语言多处行:谈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3):35-36.

[2]郑璇,袁小勤.聋校开设“手语汉语互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12(05):29-34.

[3]刘清华.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提供广阔天地:谈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整合[J].读与写,2014(03):49.

[4]姚水生.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突出语文工具属性,服务聋生职业发展的聋校语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31-32.

[5]黄贤娟.聋校二年级语文教材与普校教材优化整合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51.

上一篇:如何在科学课堂中落实心理素质教育 下一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