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6 07:50:19

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归纳了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产业链延伸长度不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缺乏统一协调、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缺乏不健全等影响转型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使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开展内部合作与外部跨区域合作,形成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机制、重视环境保护,建立有特色的综合体系、完善基于长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快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转型资源型城市东北老工业基地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地,为国家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历史欠账多、资源过度开发、区域生态条件恶化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

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政策之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级政府及其他各方协同努力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建设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缘于自身因素及其他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依然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第二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侧重工业、忽视农业的情况依然存在。二是重视增量调整、轻视存量调整。“十一五”期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改建和技术改造的投资仅占全部投资的10%左右。三是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速趋缓,部分地区增速连续三年下降,而国有经济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二,产业链延伸长度不够,还没有形成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机制。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还是局限于资源开采和资源的初步加工制作,依赖资源的开发而建立的低端产业链的格局尚没有完全打破,第一、第二产业在整个东北经济的比重还占大头,第三产业的投资虽有增加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严重阻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缺乏统一协调。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大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贯穿于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例如资源开采产生大量的矸石、垃圾,其堆放造成土地的占用和地表生态的破坏;资源开采过程中对植被、地表水、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过度砍伐林木,林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第四,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缺乏不健全。一是区域内各省、地区资源型城市之间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协作机制。二是资源型城市与国内发达地区及周边国家比如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还没有明晰、配套的有效措施,这严重制约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间协作发展与企业的跨区域合作,也进一步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

第五,缺乏完善的综合体系。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还没有真正从资源型城市长远的、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入手建立起完善的综合体系。一是城市内部结构尚未很好调整,没有强化其服务、生产、生态、商贸等功能的整体性,因而缺少内部增长的活力,环境与空间还没有呈现出多元化。二是没有强化和集聚区域优势,缺乏与周边地区和国家进行广泛合作因而缺少外在的支援。三是在整个民生服务方面,资源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民生、政府服务等方面相互协调配套的综合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应对策略

(一)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使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

第一,继续完善和加强基础产业建设,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良性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三元经济结构,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科研成果向资源型城市转化工作,构建以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新体系。同时,资源型城市各级政府部门要动员各方力量推进利用外资转型工作,在利用外资方面要由资本引进积极转变为技术引进,同时引进技术与管理,并与产业园区发展相结合。重点研究适合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并积极向国家争取在资源型城市兴建更多大型产业园区。另外,要推进资源型城市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积极培养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企业,推进支柱和重点企业加快发展。

第二,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链条不断向高端延伸,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加工深度,利用资源开发的副产品发展建材等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原来以资源开采、粗放型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同时发展和完善配套产业,将属于产业链低端的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制造与处于产业链高端的高级产品的精细加工、制作与经营相结合,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现代高科技产业研发中心,不断进行根植于本土资源的高端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实现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开展内部合作与外部跨区域合作,形成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机制

第一,加大力度开展资源型城市区域内部合作,加强东北三省之间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强化地区中心功能。如推进区域内的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区域内产业分工,提高竞争能力等。另外,东北三省之间,可以充分依靠地缘优势,更多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代表未来新兴产业项目的技术与管理创新方面合作,加快农产品深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从而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并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同时,加快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进程。

第二,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在国内可以积极与发达地区开展合作,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国际上可扩大与周边国家如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也可积极吸引国际上的资金到本地投资。还可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劳动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优势,拓展东北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能力,从而可以吸引更多外部人才到本地来参与建设,不断促进老工业基地经济的繁荣。

(三)重视环境保护,建立有特色的综合体系

第一,资源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采取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循环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东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上要积极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在资源开采与加工工业中,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在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既要兼顾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境保护。

第二,国家及资源型城市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资源型城市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从交通、能源、就业、金融、区域合作等多方面进行政策支持,积极探索东北资源型城市内资源枯竭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内及城际间发展的优势互补和经济转型。如东北三省政府应继续加强打造“诚信政府”形象,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不良资产处置、清收不良贷款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交通方面加大公路和交通基础设施维修和新建力度,使资源型城市区域间及城际间物流活动畅通无阻;积极建设就业帮扶中心,给待岗人员提供新的工作机会。

(四)完善基于长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

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要立足于长效机制并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快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建设,完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体系和改革资源税费体系,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好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矛盾。二是要加快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各级政府和部门只有多方协同努力,才能将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推动资源型城市在转型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三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还要注重法制建设,要建立起一套完善、规范和透明的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环境,通过法制使政府决策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规章制度及行事准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四是鉴于资源型城市财政拮据的实际状况,还应赋予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以更多的事权和财权,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

①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

②刘惠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③杨帆,王慧英.东北老工业基地教育产业的协调发展.科教文汇,2008(1)

④王洛林,魏后凯.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

(赵树梅,1968年生,吉林省人,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上一篇:宜昌市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下一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