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两日 第7期

时间:2022-07-16 07:44:42

本来我对喝茶不讲究,但去了一趟武夷山后,除了对武夷山风光难忘,还对武夷岩茶产生了极大兴趣。无论是大红袍的故事,还是那里的茶叶、山菌甚至千笋部吸引我要再去一趟。飞到福州后。我从朋友那里借了一辆东南三蒸戈蓝,因为从福州到武夷山景区往返700多公里,还要去铁观音主产地安溪,自己开车比较方便。而且事实证明了,自驾车能看到随团看不到的地方。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而且还意外见到武夷的野猴,参观了龙窑。

从福州出发到南平230多公里全程高速,车辆不太多,非常好走,比较烦的是多数路线在山区,很多隧道前方部有摄像头,限速80公里,对我这辆戈蓝实在委屈。行前,朋友特意嘱咐注意限速,一不留神就忘记,等看见摄像头似乎有点晚了,只好默默向它道歉,并祈祷没被摄下。过南平后下高速,过建瓯、建阳市走170公里左右就到了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位当地的导游,我向她详述了这次游览的要求,她帮我们这么安排的:第一天,竹排、龙窑、武夷茶园;第二天,自然保护区,大红袍景点;第三天上午看岩茶产地,返程。茶是这里的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听茶园主侃一侃,再到他的园子看一看,过程本身就是享受。

武夷山旅游景区外多丘陵,茶园到处分布,路边的小块地里有许多茶苗,不时有茶苗交易进行。丘陵上的茶园与通常照片看到的差不多,一垄一垄等高线式地排列在坡上,这个季节茶树萧条,到4月份才开始采春茶。当地人说,长在丘陵上的应该叫武夷茶,因为岩茶产量少价格高,所以市场上会有许多用武夷杀冒充武夷岩茶,一般人难辨真伪。

导游介绍我到她的表亲家去看茶,反正去谁家都一样,开车到了武夷山机场附近一个村落――天心村。天心村居民原本散居在武夷山核心景区山野中,祖祖辈辈以产茶谋生。199g年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时。居民们整体搬迁到武夷大道沿线建立新的居民区,但茶园仍然经营着。茶场主人提议带我去他的茶园看看。这是武夷之行收获的第一个惊喜。主人开一辆福田皮卡直接进入景区山上,他的茶园分布在武夷山核心景区的天心永乐禅院附近峡谷中,极其零碎,有的地方采摘时要搭梯子才行。可以想见这里能有多大产量?武夷岩茶之所以能有如此好口碑,其生长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峡谷中的茶树经常笼罩在云雾中,日照时间很短。武夷岩茶是纯天然、不施化肥、不打药的茶。主人说:“曾经有人出高价想收购我的茶园,那哪行呀,这是祖上留下来的,我们靠着生活。”他笑指若禅院的厢房又说到;“时,我就出生在这里,我爷爷住在对面。”原来,初期破四旧把和尚都赶走,寺庙分给村民住了。武夷山申遗时,他们全家搬迁到山下,平时就开皮卡照料茶园和生意。主人家一层中央有桌椅可以品茶,周边的房间都是制茶的作坊。二层客厅是品茶谈生意的地方,墙上挂着历年获得的奖状,他家2007年的一种大红袍获得斗茶金奖,主人对此津津乐道。源于唐代的斗茶是福建茶乡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对茶场的商业价值影响很大。

说到乌龙茶,就不能不提大红袍,仅大红袍名字来历的传奇故事,就会让你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来之前,听导游或卖茶叶的人说起故事,总会不相信。但等到你站在那几株茶树下,会突然地肃然起敬。接下来与茶农相处几天之后,我感到他们真是对大红袍相当崇敬。当看到那几株茶树的生长环境,不由得折服自然造化。那里所有人都相信:岩茶中的几种大红袍都来自崖上那几颗母树。武夷山遇林亭宋代窑址,是目前全国保护最好的一座窑址,已发掘的窑址最长113.1米。古窑所制正是“建窑”系列的以黑釉逾茶具为主的产品,出土的文物显示,当时的茶碗、茶盏产品即有不少是“兔毫”类的上品。

武夷山游玩一圈总想带点特产回去,一般导游都会说:我家某某亲戚就住度假区附近,他家有茶叶、蘑菇、笋等。这些人家的茶大多是收购上来的,好坏只能自己判断。武夷山的蘑菇种类繁多,最有名的是红菇,煲汤最好,汤是红色的,补血,特别适合女子食用。第一次来的时候,卖家当场煮了几根。让我尝鲜。因为听人说,红菇是唯一不能人工栽培的,我看这些菇大小不一,成色不一致,扛不住诱惑买了一些。很责,还买了些松茸。回来后发现松茸口感、味道还是真不错,比较值,就是牙碜。要好好洗才行。那个红菇现在我还含糊呢,因为听说,有人把别的菇染色当红菇卖,可怕。我买的红菇如人所说的口感很柴,不知是不是水平低,汤没喝出好来。从武夷山旅游度假区去保护区约60公里,自驾车的优势显现了。导游说:“因为那里太远,没有旅游班车,包车又太责,如果游客没有专门要求,我们不会主动往这里带。”去保护区途中会路过一个景点――大峡谷,负氧离子含景是常值的14倍。大峡谷中有激流、巨石。沿溪谷搭建了很讲究的栈道,穿林小路修得很好,但导游说,她曾撞见眼镜王蛇当道伫立,吓死了,从此再没走过小路。从保护区再行30公里,SUV可直接开到海拔2158米的武夷山主峰黄岗山,高山草甸风景,别具一格。很可惜,在春、冬季节,为了防火,上山的道路封闭了。去保护区要过一个关卡,每位游客需80元门票,然后就沿着不宽的山路行进。会路过村庄,几乎看不见游客的车辆。如果外国人想进去参观,必须有中国人陪同才行。因为这里是自然保护区,有世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路上我不时可以看见零星的茶树,是野茶。保护区内的桐木地区出产蓍名的红茶“正山小种”,正山小种是茶中精品,我国为数极少的在自然保护区内生产的茶叶品种之一,用松柴熏制。香气浓烈。价值独特。从17世纪开始,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上层社会一直很受欢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很小,正山小种红茶得以延续了原有的品质和韵味。专家认为正山小种红茶就是世界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很贲。我在三港买了一小盒,也就5包,30多元。

到了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三港,戈蓝放到山边,我们就去旁边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展览馆,其门票包括在80元内。热情的馆长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在此已工作多年,他说:“武夷山一共有23群短尾猴,约1000多只,不知道什么时候让人惯的,只有一群猴会下山,只有冬天到这儿找吃的,今天会不会来不知道。”导游也说能不能看见猴子,要看运气的。三港本是山村,周围山坡上生长大量毛竹,村里农家饭店可以提供一般饭食。我们饭后向沟底的保护区博物馆走去,忽然,小导游发现猴子在水边觅食,再仔细看,不知哪里又陆续来了许多,树上,草地上。一块儿游客栖患的场地上有好几只吃着什么,导游自恃是本地人,朝猴群中走去,突然两三只猴子跳起来,吱呀尖叫着扑向姑娘,把她吓坏了,衣服差一点被抓破。那边林业局的管理人员赶过来说,这些猴子有的很坏。他指着边上几个房子一样的大笼子说,有的猴子过分侵犯游客,会抓来示众几天。这些管理人员都认识哪只猴子容易犯事,猴子也对他们敬而远之。我们进到小卖部品红茶,一只老猴也跟到门口,看上去很老实,没想到,我拿着装茶叶的塑料袋一出门它就悄悄跟着,猛一把把我的口袋抓破,让小卖部主人呵斥跑了。他还指着墙边那个年轻公猴说;“你别看它老实,最爱惹事。”

此行最有趣的当属短尾猴遭遇到我的戈蓝,好奇的猴子居然爬上车,把外后视镜给掰过去了,猴儿能对汽车感兴趣?原来是我把装橙子的塑料袋放在中控台上面了。从地图上看,武夷山与三清山、黄山基本是等距离南北排开,老天爷把好山水都给了这些地方,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至今,回想起在当地人家中品茶的余香依然回甘。

武夷山风景区套票140元,大红袍景区(一条很窄的崖沟)单买票得75元,它距核心山水风景比较远。去那里的人不是好奇,就是景仰,好茶的人应该去看一看。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2008年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传统手工类乃至茶类的首次申报,也是福建武夷山继1999年获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后,再次申报世界级遗产。

上一篇:智慧人生 盛世私享 下一篇:徽浙之旅 黄山VS绍兴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