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锻炼心理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16 05:29:16

身体锻炼心理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身体锻炼效应锻炼心理学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首先对我们的奥运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高度赞扬;其次,我国进入了奥运后经济时代,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浪潮,无论是儿童、学生、中年还是老年,都积极踊跃的投入到健身的行列当中。但是光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问题,不同的群体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身体锻炼的项目、进行活动的时间、锻炼的强度等等,而且锻炼应该合理科学;最后,由于不同的群体进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机是不同的,本文正是以这个为出发点,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心理效应进行分析,探索引发他们产生不同方式的身体锻炼的心理动机,从而为指导他们参加最有效的身体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身体上和心理上健康和谐的发展。

Abstract:BeijingOlympicGameshascometoanend,weshouldspokehighlyoftheoutstandingperformanceofourathletesatthisOlympicGames;Thesecond,ourcountryhasenteredeconomiceraaftertheOlympicGames,NationalsetoffthewaveoftheNationalFitness,Whetherchildren,students,middle-agedorelderly

Hasapositiveinputtothelistoffitness.Yet,itisnotenoughtohavetheenthusiasm,italsoneedtopayattentiontoacertaindegreeofmethod,Differentgroupsshouldbe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irownphysicalexerciseareasonablechoiceofprojects,sportstime,strengthtrainingandsoon,Exerciseshouldbeareasonablescientific;Finally,Thegroupsdonothavethepsychologicalmotiveforphysicalactivityisdifferent,thisarticleisthestartingpointforthis,tostudythepsychologicaleffectsondifferentgroups,leadthemtoexploredifferentformsofphysicalexercisepsychologicalmotivation,inordertoguidetheminthemosteffectivephysicalactivity,Theultimategoalistopromotetheirphysicalandpsychologicalhealthandharmoniousdevelopment.

Keywords:PhysicalexerciseEffectExercisepsychologyMentalhealth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健康一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现在不单单只追求着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已经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并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主导因素。那么什么是健康?什么又是心理健康?可谓人云亦云。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健康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多少年来人们在不懈的努力着,研究它,创新它进而完善它。健康包括两部分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起心理健康,这就使得对于它的研究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概念,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进行身体锻炼不仅仅是为了使身体强健,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使自己感到满足,最终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在这其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不能盲目的从事一切身体活动,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选择什么方式来锻炼,合理有效的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不同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以及产生动机的原因着手,对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进行进一步探索,为锻炼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身体锻炼与心理的互动关系

1.1学术界关于两者关系的理论假说

实践表明,多参加身体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生理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皮肤性疾病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非就了解进行锻炼还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例如情感、意志、认知水平等等,所以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

1.2身心的解释假说

1.2.1唯心论

该理论认为,唯有精神存在,对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心理事件的知觉基础上的,所假设的知觉基础的物质只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之中。

1.2.2唯物论

该理论认为,唯有身体存在,身体才是一个真正的原子和分子的世界,而精神仅是一种幻觉。

1.2.3万物有灵论

该理论声称,精神控制身体,但精神不受身体的影响,精神活动引起身体现象,但物质事件不能引起精神事件。总之它认为灵魂使身体存在。

1.2.4副现象论

该理论认为身体事件引起精神事件。精神活动被看成是来自大脑的秘密。

1.2.5相互作用论

基本观点是,身体和灵魂、大脑和心理、物质过程和精神过程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关键问题是,非物质的精神如何影响物质的身体和生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心理事件。

1.2.6双面论

该理论指出,精神是大脑的特性,也是大脑的一个不可分离的部分。精神被理解为来自大脑特别部分的自我知觉。

1.3生物学理论假说

第一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引起的体温升高可使人产生短期安静的效果。该理论似乎有道理,但缺乏研究。

第二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以促使人释放儿茶酚胺,它随着度锻炼而增加。

第三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导致内啡肽的释放,这种物质具有像麻醉剂一样的效应,可使人产生愉和减少疼痛。

1.4心理学理论假设

第一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使个体从中更多地获得竞争感和成功感,从而使自我效能得到提高。

第二种理论认为,锻炼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

第三种理论认为,锻炼可使人产生恍惚状态,它是一种“变更的意识状态”。

1.5存在的问题

以上各种假说都试图去解释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但都存在着片面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充分的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参加锻炼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愉悦一个人的心情,使其身心全面发展。以下是对不同的群体参加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

2儿童锻炼的心理效应

2.1参加锻炼的动机

少年儿童参加锻炼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要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更多的属于一种从众行为。他们认为这个运动项目很有趣就会不自觉的参与进来,从身体锻炼当中获得一种愉。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导致内部动机的不稳定性,因此他们参加锻炼的行为大多是不自主的。

2.2身体锻炼与儿童的心理健康

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阶段,除了补充必要的营养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参加锻炼,身体锻炼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发育,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尊。想像一下,如果一个儿童在要求参加某项身体锻炼时被拒绝,他肯定会心里难过,自尊心受挫,从而产生自闭心理,不利于他的成长。

2.3身体锻炼的坚持性

大多数儿童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不会只局限于某个或某几个锻炼项目,因此会出现中途退出的现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退出不代表他们不继续进行身体锻炼,而是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别的身体活动中去了,这种现象受儿童的锻炼动机、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

3学生锻炼的心理效应

3.1参加锻炼的动机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最系统全面的教育,这个时期学生的各方面发育都趋于成熟,他们会自主的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进行锻炼,动机水平也逐渐稳定下来,对于他们的研究相对容易。我国对学生时期的心理效应研究比较关注,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身体锻炼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效应产生影响。

3.1.1身体锻炼与认知水平

研究表明,认知水平与身体锻炼有着某种规律似的联系,身体锻炼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能产生积极的情感,这些积极的情感可以减轻他们进行锻炼的焦虑、恐惧、自卑心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更好的投入到锻炼中来。

3.1.2身体锻炼与应激

随着知识数量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增强,无形中给了学生们极大的压力,他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他们常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中,所谓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即个体认为所拥有的资源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并对其健康产生威胁。只有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他们才会全面发展。多进行身体锻炼可以使他们暂时从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活跃自己的思维,放松绷紧的神经,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消除疲劳,从而完善心理特征。

3.1.3身体锻炼与人格品质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参加身体锻炼可以达到实现自我的一种心理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很多困难,如果他们能坚持下来就可以使意志品质加强,自信心树立起来,更驱使他们继续进行身体锻炼。

3.1.4身体锻炼与情绪

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误、知识的复杂等等,一旦这种情绪产生后,会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参加锻炼可以使这种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使大脑充分放松,从这个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维护心理健康。

3.1.5身体锻炼与人际交往

大多数锻炼活动都属于群体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来完成。多参加体育锻炼可以结识很多新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友面,使人际关系越来越融洽。

4中年人锻炼的心理效应

4.1锻炼的一个现状

目前的研究说明处于这个时期的人进行身体锻炼的是最少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锻炼意识浅薄、工作压力大、家务事多、社会责任重等,这就使得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身体锻炼,身体各机能都明显降低,不能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4.2参加锻炼的动机

4.2.1兴趣的需要

中年人在工作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锻炼项目,既锻炼了身体,又满足了一定的心理需要。可以从百忙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乐趣。

4.2.2审美的需要

为了给自己的老板或同事留下好印象,中年人通过多参加身体锻炼,可以保持一个好的体型,使自信心大增,通过锻炼还能提高自尊水平,使其有了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也就容易坚持下来。

4.2.3健康的需要

繁琐的工作使中年人的身心不能很好的发展,几乎每天都在一种紧张状态中度过,再加上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的身体条件每况愈下,而进行身体锻炼可以改善这种现象,延缓衰老,增进健康。

5老年人锻炼的心理效应

5.1锻炼的动机

人到老年后,无论是体力、脑力还是精力都明显下降,而且随着衰老的加剧,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为了抵抗这些因素,他们会通过少负荷的运动量来缓解自己的衰老,这个时期的人们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锻炼,但由于身体机能的低下,应妥善的选择锻炼项目,还要注意安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延缓衰老。

5.2锻炼的注意事项

锻炼要合理有效,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项目来活动,锻炼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持之以恒,最后最重要的也就是安全第一,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6结论

综上所述,多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从生理上影响着人们,比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能从心理上作用于人们,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而且能够减轻或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虽然我们还不能全面的理解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有规律的身体锻炼绝对有助于心理健康,让我们一起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吧!

参考文献:

[1]毛志雄,付舒,高亚娟.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69-74

[2]刘鎏,唐旭.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综述[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2):50-52

[3]季浏,李林,汪晓赞.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37-41

[4]马蔷,佟立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相关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3):137-138

[5]李曼.简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7):77

[6]曾庆贺,张然.论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J].科教文汇,2007

[7]司琦.身体活动的行为科学理论综述[J].体育科学,2007,27(9):72-79

[8]肖磊,林泰昌,陈作松.儿童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4):20-22

[9]任波.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644-646

[10]李金平,徐德均,邓克维.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5):1505-1507

[11]郭英梅,仇银霞,侯选莉.浅析中年人体育锻炼与其心理健康[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9(2):48-49

[12]毛志雄,高亚娟.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32-37

[13]武晓兰.老年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08,10(5):121-124

[14]范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6):114-116

[15]李响.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效应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132

[16]刘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6):93-95

[17]李佳川,季浏,关星.对我国锻炼心理学学科发展现状与策略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46-49

[18]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48-257

上一篇:学生厌学情绪心理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一篇:工商局扶持企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