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日报的改革

时间:2022-07-16 04:39:49

巴音郭楞日报的改革

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实践始于2003年8月8日,巴州党委决定和新疆经济报系合作出版巴音郭楞日报(汉文版)。巴音郭楞日报社的改革和合作办报引起了新闻界高度评价。近年来,全国记协、、自治区宣传、出版有关部门以及兄弟报社经常到巴州调研,总结推广改革和合作办报的成功经验。

巴音郭楞日报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机关报。其前身是库尔勒专区机关报库尔勒报。多年来,尽管巴音郭楞日报社做了许多努力,想加快发展步伐,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总未跳出传统党报的理念和模式。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实践始于2003年8月8日,巴州党委决定和新疆经济报系合作出版巴音郭楞日报(汉文版)。此后,我们不但引进了先进的办报理念,而且在人事、工资、版面、发行等方面实施改革,短短3年时间内使党报影响力日益增强,发行量由合作前的1万余份增加到现在的4万余份,广告年收入由合作前的3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500多万元。在坚持党报改革,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工作中,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党报性质不动摇,强化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政治优势

2003年8月8日合作办报后,根据巴州党委和报系的要求,结合巴音郭楞日报社实际,我们提出“权威、快捷、可读、新锐”的办报理念。采编工作中,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坚持党管媒体和党报性质不动摇。我们努力把党的宣传工作和媒体的新闻特点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三贴近”和“三深入”要求,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报纸始终体现了作为州委机关报的权威和高度,主流媒体的政治优势和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巴音郭楞日报常年开设“政令”、“政令解读”、“政令追踪”、“政令盘点”等栏目,在政策引导和百姓关注之间寻找结合点,凡是老百姓关注的重大决策,都认真进行解读,真切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我们坚持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失语、不添乱、主动参与正确引导。

2004年4月,改制企业库尔勒棉纺厂的上千名职工到州委、州政府楼前上访静坐,要求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由于静坐上访人员较多,对立情绪较大,州委和州人民政府的声音一时传达不下去,工作人员深入不进上访人员中,社会上议论纷纷。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统一部署下,巴音郭楞日报社立即组成报道小组,详细采访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重点突出了企业改制的背景、原因、存在的问题、政府的职能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措施等。相关报道连续见报后,职工的情绪逐步稳定,谣言不攻自破。由于舆论引导正确、及时、到位,加之政府很快采取应对措施,使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很快得到平息,没有进一步造成负面影响和其它损失。报道的效果使党委、政府满意,群众高兴。

二、提高办报质量,巩固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

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努力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党报赢得读者、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的关键,是主流媒体巩固主流地位、正确引导舆论的关键。改革和合作办报前,巴音郭楞日报为黑白套红印刷,2003年8月实现彩印。合作办报3年来,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已进行5次改扩版,使每个版面的定位和栏目的设置更加符合党委的宣传要求和报纸的健康发展及读者的阅读需求水平,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巴音郭楞日报的信赖与支持。第五次改版后的巴音郭楞日报在体现党报特色,传递党的声音,反映人民心声的同时,提出了“创新经营特色资源”的新理念,即把“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语言特色”和“回到新闻本身”作为改版的追求。强化新闻的深度和思想内涵;传播具有巴州特色的地域新闻、地域文化;增强民生服务意识,传递基层声音。改版后的巴音郭楞日报还增设了“记者调查”、“互动声音”、“百姓故事”、“新闻发生”、“石油新闻”、“兵团新闻”、“巴音笔会”、“作家专栏”、“重点要闻”、“时事热点”、“财富经济”等全新的栏目和内容。5次改扩版使报纸质量逐年提高,体现了主流舆论的正面引导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全社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提高发行量,扩大覆盖面,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实效

巴音郭楞日报社从2003年8月8日起就和新疆经济报系联合成立巴音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它由广告中心、发行中心、印务出版中心、行政管理中心、财务中心和督察人力资源中心组成,开创了邮发、自发和零售三位一体的发行体系。改革和合作办报前,巴音郭楞日报以公费订阅和邮发为主,少有零售。改革和合作办报后,由于发行体制的创新,实现了公费订阅和自费订阅相结合,期订和零售相结合,邮政发行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巴音郭楞日报(汉文版)已由联办前的对开4版扩为现在的4开24―32版,发行量由过去的1万余份增加到4万余份,在当地汉族人口中平均15个人就有一张汉文报纸(巴音郭楞日报汉文版),在当地蒙古族人口中平均17人有一份蒙文报纸(巴音郭楞日报蒙文版),在当地维吾尔族人口中,平均40人有一份维文报纸(巴音郭楞日报维文版)。

发行改革不仅使巴音郭楞日报的订阅面覆盖到巴州所有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县、乡、镇、村、农牧团场、石油、部队、铁路等行业和单位及广大市民、农牧民手中,还使发行速度加快,确保了新闻的时效性。

四、采编经营分离,加强队伍建设,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

采编与经营相对分离,是保证党报性质不变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和合作办报后的巴音郭楞日报(汉文版)实行采编与经营相分离,采编系统在报社党委领导下,全面贯彻州委意图,确保州委机关报性质和地位不变;报纸的广告、发行、印务等经营活动主要由新成立的巴音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作。全体员工除州委任命和巴音郭楞日报(汉文版)管委会任命的干部外,一律打破身份、资历、职称、学历、职务、工龄、年龄等限制,采编、广告、发行、印务、后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全部进入公司,实行聘任上岗。所有人员的岗位设置、工作安排、考核标准、升迁去留、福利待遇等均严格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和党报管理特点进行设置和管理。

加强采编队伍建设是确保报纸质量的关键,也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创新舆论引导水平提供保证。合作办报以来,大量新人、年轻人参加到党报的改革中来。为了让这支队伍尽快成长,报社通过多种形式对采编人员予以培训:将采编骨干送到自治区举办的业务骨干培训班培训;请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社、新疆经济报系等中央、自治区媒体以及大学、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记者授课,通过集中学习、讲座、稿件指导等形式予以培训。我们还学习新疆经济报系新闻报道的采法,使新闻报道和表现手段实现多样化。

五、精心策划,全面互动,充分发掘新闻资源,努力增强党报的影响力

合作办报后,报社编委会专门成立新闻策划机构,并根据州委对宣传工作的要求和新闻事件的特点,围绕党和政府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重大决策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陆续策划了“人在巴州五十年”、“感动巴州的十大女性”、“大山里的孩子进城过六一”、“新农村、新生活、新风尚”、“新型工业化园区建设”等一系列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应。如“贫困大学生的命运”系列报道,激发出广大读者关注贫困大学生命运的热情,截至目前,不仅使数十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而且促进州、县(市)各级党政及教育、民政、工会等部门分别出台了确保州域内贫困学生就学的保障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学生就学的困难。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巴音郭楞日报社还建立起良性的读者互动、商家互动、市场互动、新闻互动、媒介互动等多种互动形式。与此同时,巴音郭楞日报社的改革和合作办报也引起了新闻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全国记协、、自治区宣传、出版有关部门以及兄弟报社经常到巴州调研,总结推广我报社改革和合作办报的成功经验。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地州党报归属于公益类文化事业,特别是地处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经济总量不大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坚持党报改革、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进程中,应严格按照中央有关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党委、政府对党报的支持政策和资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坚持处理好人的问题。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不搞一刀切。要顾全大局,以人为本,理顺关系,化解矛盾,妥善处理,不留尾巴。巴音郭楞日报社的改革实践说明,改革是不断推进党报阵地扩大的惟一途径。

(作者为巴音郭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上一篇:新闻发稿中的100个易错字词(二) 下一篇:高博:永远带给你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