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改革思路

时间:2022-07-16 03:41:35

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改革思路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公路建设水平逐渐提升,而对于筑路机械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当前筑路机械设备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以及相关改革思路。

关键词: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现状;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的加快,对筑路机械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筑路机械设备已成为了公路施工企业重要的生产力。但现阶段设备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运行状态,使管理、使用与维修保养很不协调。施工企业自有设备多的单位,往往成立设备租赁公司,追求短期利润;而自有设备少的单位,则常常缺乏完善的管理机构。因此,从根本上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或监督设备维修与保养这项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是维护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因而,加强企业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就显得十分突出与重要了。

1、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

1.1、筑路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

机械设备安装一般包括:安装基座施工、安装前的准备、设备安装3个过程。而机械设备的调试管理,是确保机械质量的重要环节。

1.2、筑路机械设备档案管理

为能够进一步加强机械管理,充分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建立健全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机制非常有必要。

1.3、筑路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械设备

安全管理是确保公路施工中筑路机械设备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

1.4、筑路机械设备统一管理

为有效、合理地使用机械设备,实现机械设备的统一管理非常有必要。所谓的机械设备统一管理就是将所有的机械设备都交由一个生产调度单位统一集中经营管理。

2、公路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我国大部分企业受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影响,其设备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市场经济模式的需要,很多单位难以运用技术、经济等手段对其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相应地企业所有的设备也不能为其创造最大的价值,潜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2.1、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只考虑使用,忽视机械效益

企业各施工部门的机械管理各自为政,自成一体,供需失调,无法进行统一的调配,施工机械设备不能按工程的需要进行协调合作和统筹安排使用,因而机械设备难以全面和配套地投入到工程之中。由于公路建设阶段性强,往往工程忙时机械短缺,而在非施工时期,大量施工机械被闲置,造成资产积压浪费,投资效益低下。在冬休期间,项目经理部解散,又会出现设备管理、维修的真空。

2.2、机械设备档案分散、混乱

就我区公路施工企业而言,设备档案管理基本上属于真空,或者还是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机械设备的档案走的还是材料账目,没有设立机械档案设备管理及制度。个别部门或基层甚至没有设备管理人员,或只是其他负责人兼职而已,从而造成设备无人管理或管理力量不足,使得有些设备损坏、丢失却无人问津,造成了资产的不明流失。

3、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改革思路

3.1、加强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

公路施工工程项目部应加强设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成本核算,一方面可以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公路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机械设备与公路工程项目两者管理效益的共同提高。成本核算包括机械更新购买费用的储备、机械保养维修费用的储备,要实行专款专用,有效利用公路工程施工中筑路机械突发性故障所需的维修费用。核算时要执行单机登记,及时建立单机台账,填写设备技术资料卡,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等情况。

3.2、完善管理体制

合理的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体制是整个筑路工程能够高效合理、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完善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可以保证筑路施工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对各个职工的工作要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其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实现设备的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专人操作、专人维修养护,完善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健全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投入,提高施工团队整体的技术水平,有利于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3、针对设备保护实施预控

“早病早治疗”,大病快维护,杜绝设备带病运行,确保安全,快见成效。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特别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机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系统实现弄地信息传输,使企业维修人员、专家及生产厂家可直接进行信息交流,使生产厂家根据有关信息进行技术改造,施工企业利用有关信息定设备技术状况,适时修理,提高工程机械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修理上,项目修理更符合设备的磨损规律,项目维修是针对各个部件进行修理,克服了上述缺点,具有针对性,停机时间短,修复快,省工省料,费用低等优点,特别是一些在生产中处于关键地位,不允许停机较长时间的设备,更应采用项目修理。也就是说,一台机械设备,在一个项目使用后,应立即进行修理,使该台设备达到正常的技术状态,才可以转到另一个项目或设备仓库。

3.4、做好筑路机械设备的检查、保养和调试工作主要包括

做好机械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对所有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启动检查,并组织机械手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的保养,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设备,应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确保机械设备的各项性能;对于从事公路施工中筑路机械设备的检查、保养和调试工作的相关人员,要求其能够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

3.5、加强筑路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管理

相关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实时观察设备的动态运行状况,及时排除设备的各种安全隐患,有效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相关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保养制度,在机械维修周期内做好机械的维修工作,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需要注意: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机械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性修理工作。做好机械易损件的储备工作,避免因购件时间过长而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

3.6、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

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这是由于人在机械设备管理中是最活跃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机械管理员和操作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机械设备管理的好坏。这就需要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员工对机械基本知识的了解,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3.7、对设备进行分层管理

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加强机械设备管理首先要提高人的思想素质,现代化和机械设备专业化技术程度,只有不断加强对广大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强化机械管理,要有专业技术人才抓好机械设备的管、养、修三方面的工作,确保工程使用需要。就机械设备而言,由于机械设备的综合性能不同,使用程度不同,应对所有设备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综合性能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占重要地位的大型重要设备,应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专人操作,专人负责。对综合性能和技术要求不太高,但使用频率较大的设备,可交由基层部门来管理,由公司统一监督。对技术含量低、在施工中占次要地位的设备可由项目部自行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管理措施。从而保证设备在投入工地后能立即投入使用,避免机械设备“带病作业”等现象的发生,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

4、结语

筑路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坚持落实设备维修保养与修理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网络平台,及时准确地判定设备技术状况,适时修理,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筑路机械的使用效率,全面提高筑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修志,宋汉乾.加强筑路设备管理发挥机械最大效益[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01:77-80.

[2]亢建平.筑路机械设备租赁模式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2,03:53-54.

[3]宫闯.试析筑路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3,03:108.

[4]张立军.筑路机械维修保养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9:256+320.

上一篇:关于物联网统一编码体系的探究 下一篇:为了你,我会做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