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新型实验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时间:2022-07-16 12:40:15

【前言】新建本科院校新型实验教学质量保障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江西科技学院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开设了多个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材料成形(本)、车辆工程(本)、机械电子工程(本)、数控技术(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机电一体化(专)等。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实验环节对创新性...

新建本科院校新型实验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摘要: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为背景,把新型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作为出发点,在构建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交流平台以及发展机制等方面作了探索与实践,以保证其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新型实验 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07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兴起对应用性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自然而然,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江西科技学院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开设了多个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材料成形(本)、车辆工程(本)、机械电子工程(本)、数控技术(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机电一体化(专)等。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实验环节对创新性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迫切性。由于以往高等院校大都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目标,理论教学占绝对的比重,少量的实验也大多为验证理论服务,所以,实验项目少、内容缺乏参与性和灵活性、实验手段单一是这类传统实验的特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锻炼,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学生对这类实验的参与热情也不高。

2 建立新型实验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技能型竞赛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作为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负责竞赛的总体工作安排,制定大赛规程,大赛通知,提供经费支持等,赛前需要集中进行培训的科技创新及技能型竞赛活动,组织单位应提供出培训或辅导计划,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培训、集训、排练等由院(系)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

由于时间的局限,在课程教学期间进行的综合创新性实验通常以小组协作方式进行,有分工有交流。而来到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制定毕业设计任务时要求内容具有综合创新性的特点,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较充裕,这时一般要求学生能个人独立完成。此举既是对综合创新实验的延续,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技能训练。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通过几年学习后知识和能力的一次综合运用和体现,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大学人才培养中应当高度重视的教学内容。我们采取的做法是:①规定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的课题必须联系科研和生产实际,因此,近几年的课题许多直接来源于科研项目或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②提倡和鼓励学生根据实践教学和其它途径得到的启发自行提出课题,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想,有不少学生提出的课题不仅有新意,而且带有原创性。③允许课题研究结果的失败,鼓励教师和学生大胆设想,不留后路,为创新课题铺路。

3 构建新型实验交流平台

提供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学生有兴趣的课外实验指导,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当理论课中设计到齿轮、四杆机构的内容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软件UG、Pro/E等将齿轮、四杆机构等造型出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造型出一个具有参数的齿轮、装配好四杆机构等,将理论教学中的抽象概念进行物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知识,同时也为后续的综合创新设计训练基本功。

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零件检测实验、《机械系统装备设计》课程中的刀具、夹具、机床调整等多个实验整合,使学生通过整合的综合实验,既能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检测零件的方法,理解基准和形位、尺寸公差配合的意义,又能了解刀具、夹具的装配,机床调整等,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工程上机械加工过程有个整体了解。

充分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以前由于设备条件限制而不能或不便开展的实验。该手段既解决了某些实验难开展的情况,又引导学生体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计算机技术在数控仿真、机构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新型实验的开发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课题组采用VC++6.0和OpenGL软件配合数控开放式平台开发了数控插补等仿真实验,该实验采用模块化设计,学生可根据软件的开放式,自己编程,既掌握计算机编程,又可更深刻理解数控原理;利用FLASH动态仿真液压与传动实验;采用LabVIEW,结合Multisim软件,设计一些机械系统测试常用模块,学生能通过这些模块设计测试结果。

4 结语

实验应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以利于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以及技术思想交流能力。从实验引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如此这样,对创新性人才培养必有极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冯林,张崴.“质量工程”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27-29.

[2]赵希文,李旦,朱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高校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8-10.

[3]王祖源,毛骏健,吴淤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9):26-28.

作者简介:张小行(1978-),女,汉族,陕西咸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江西科技学院信息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098

曹清华,南昌工程学院机电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

上一篇:太阳能跟踪控制器设计 下一篇:浅析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