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及意义

时间:2022-07-16 11:44:34

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及意义

摘要:为保障妇女健康,提高妇女生存质量,降低妇女常见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我科2014年5月31日~6月13日集中对我市某社区1579 名已婚妇女询问病史填写登记表,常规进行妇科病检查及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白带常规、宫颈刮片、妇科B超以及乳腺红外线等。结果显示,妇女常见病前3位是阴道炎占38.44%、宫颈炎占35.08%、盆腔炎性疾病占15.45%;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8例,目前均已诊治。提示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想降低妇女病的发病率,在于通过积极地预防、普查、监护和保健措施,做好妇女各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降低疾病的患病率,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关键词:妇科病;患病率;健康教育

妇科疾病是已婚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深入了解该社区育龄妇女的患病现状, 做到针对性的采取预防保健措施,更好的促进妇女身体健康,现将1579例育龄妇女妇科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某社区已婚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2014年5月31日~6月13日集中对该社区1579 名已婚妇女询问病史填写登记表,常规进行妇科病检查及辅助检查。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年龄

1.2方法 由医务人员对普查对象逐个询问婚姻史、月经史、孕产史、避孕方法,并详细填写。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

1.3检查内容 常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化验,宫颈刮片,腹部超声和乳腺红外线检查。

1.4诊断标准 参照第七版《妇产科学》、第五版《外科学》相应疾病的诊断,包括各种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及乳腺癌、宫颈癌等。

2 结果

2.1妇女病普查1579例中,正常者451例,占28.56%。常见妇科疾病患病率见表1。

2.2不同年龄段各病分布情况:常见妇科疾病有明显的年龄分布性,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以及乳腺疾病多集中在20~39岁阶段,见表2。

2.3不同文化程度妇女患高发妇科病情况比较见表3。

2.4不同避孕方式妇女患高发病情况比较见表4。

3 讨论

3.1妇女病普查普治情况 开展妇女病的普查普治是防癌的重要措施,并对了解妇女患病情况,制定防治措施,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及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本组妇女病普查资料1579份,正常者451例,占28.56%,其患病情况的顺位关系是阴道炎居首,其次为宫颈炎、盆腔炎。

3.2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从以上结果分析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与妇女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以及避孕方式等有直接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强,妇科疾病的患病率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与性生活不洁,多个,多次人工流产,宫内置环等因素有关。应加强育龄妇女生殖保健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妇女病普查普治的真正目的,从而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

3.3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 本次普查1579例育龄妇女,其中患乳腺疾病103例,占6.52%,均为乳腺小叶增生。因此,预防乳腺疾病重在宣传乳腺保健知识及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母乳喂养率,妇女定期做乳腺自我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以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

3.4子宫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病 本组子宫肌瘤发病率6.97%,子宫肌瘤多发于35~50岁,以40~50岁妇女多见,说明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高风险状态,作好随访工作,及早发现肿瘤的恶变极为重要。

3.5宫颈上皮内瘤变 本次筛查通过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发现发病数8例,发病年龄在35~50岁,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性生活、HPV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

4 意义

通过本次普查,了解到该社区育龄妇女的生殖系统炎症的发病率比较高,与妇女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性生活过早、性生活不洁、多个、不正规的人工流产术以及避孕方式等有直接的关系,普查发现文化程度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强,妇科疾病的患病率相对低一些。俗话说:“十炎九癌”、“炎久必癌”,我们要做到防患于未燃,首先要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做妇科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炎症迁延不愈。今后我们的工作中应定期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加强妇女自我保健和科学避孕知识,提高妇女的卫生健康意识和对定期检查妇科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妇女病的发病率,提高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上一篇: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下一篇:护生参与社区志愿护理活动的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