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辅导员如何胜任“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探析

时间:2022-07-16 12:26:19

“80后”辅导员如何胜任“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探析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征及“80后”辅导员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为年轻的“80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几点值得借鉴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80后”辅导员 “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08-01

高校实施专职辅导员制度之后,专职辅导员直接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呈现出低龄化和“从学校到学校”的趋势。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80后”占很大比例。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刚刚从学生转化为辅导员的“80后”,他们所面临的工作对象是个性鲜明的“90后”。“80后”辅导员如何正确把握“90后”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规律,真正成为“90后”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引导他们坚定信念、自立自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1 “90后”大学生的特征

1.1 认同党的领导,爱国热情高涨,但分辨力不足

“90后”大学生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最为显著的一代,因而多数“90后”大学生认同党的领导。在局势愈发严峻的今天,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均表示领土问题应寸土必争,但这种浓厚的爱国情绪极易被不法煽动势力所利用,从而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危害,对此,辅导员应多加以关注和引导,把“90后”大学生的政治关注和参与热情控制在合理合法的尺度内。

1.2 理性消费是主流,但金钱本位思想仍较浓厚

据调查显示,当“90后”被问及“对待一件渴望但又不是十分需要的物品却没有购买能力,您会怎么做”时,44.16%的被访者选择“说服自己不买”,面对无力购买的奢侈品,近半数的同学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欲望[1]。可见,“90后”大学生中的理性消费仍是主流。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处在一个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横行的年代,大部分学生认为金钱很重要,并且越多越好,甚至有学生倡导“金钱万能论”。

1.3 知识面宽,求知欲强,但缺少个人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90后”大学生知识面宽,见识较广,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因其辨别能力不足,极易被庞杂的信息所迷惑。对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大多数“90后”大学生一度感到困惑和迷惘,不曾认真考虑、仔细规划人生蓝图。只是一味“强调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希望自己未来从事工作轻松、收入较高、环境好的工作。”[2]

1.4 崇尚自由,爱好网络,但内心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中成长的一代,良莠不齐的信息和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有很大影响,因而他们喜欢从网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崇尚自由,主张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主,不愿意受家长和老师过多的束缚。多是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少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因而相对缺少感情的沟通和心灵的默契。因此,“90后”在与人交际方面,往往显得犹豫和不自信,处在害怕与人交流又渴望与人沟通的困惑之中。

2 “80后”辅导员的优势

2.1 成长背景相似

“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性格方面个性张扬、思想独立、追逐时尚、渴望平等。

2.2 年龄相仿

辅导员与学生的年龄差距缩小,“80后”辅导员多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正是这种角色的扮演,使辅导员可以跟学生无障碍的高效沟通,而广大学生也愿意在遇到困难或面临抉择时向“80后”辅导员求助。

2.3 大学生活经验丰富

“80后”辅导员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大学时代的经历、行为、观念等都进行过总结反思,得出一些非常有益的大学体验,这正是“90后”大学生所欠缺的。因此,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80后”辅导员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2.4 爱好类似

“80后”“90后”都是在网络一代,彼此间有很多的共同爱好,例如,发微博,聊QQ,写博客等。这种共同的网络交流方式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辅导员一对一的沟通平台的创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3 “80后”辅导员的不足

3.1 专业差异大

在高校辅导员实施竞聘制以来,多数“80后”辅导员都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所带的学生也是门类众多,专业上的巨大差异给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3.2 权威性不够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80后”辅导员在年龄上最贴近“90后”大学生,因而,在学生眼中,“80后”辅导员既是良师更是益友。然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辅导员不仅要具有亲和力,还必须具有权威性。显然,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80后”辅导员在把握职业定位,树立权威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3.3 工作易倦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隐性教育,其成效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因而很难产生成就感。加之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且多是重复性工作,当工作现状与最初的理想相违背时,“80后”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就会减退,出现倦怠现象也就不足为其。

4 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4.1 注重学习,向优秀辅导员借鉴经验

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因为“80后”辅导员与学生在专业上的巨大差异所,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学习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更有针对性。此外,向有经验的辅导员学习工作经验也是弥补“80后”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的有效方法。

4.2 肩负责任,保持年轻的心态

“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但又分不清个性与个体、自由与自私的界限。这就需要“80后”辅导员和学生迅速打成一片,利用时尚的交流方式,比如:QQ、微博等。真诚和他们交朋友,体会他们成长的烦恼、理想的困惑、感情的迷茫等,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纠正其偏激的想法。

4.3 因材施教,加强心理教育

相比“80后”,“90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更大,自我意识更强、更自信、更喜欢尝试新事物。因此,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更应该把握其个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逐步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锻炼自身综合能力。

4.4 共同努力,教学相长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想目标是师生“共建、共享、共同成长”。“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积极的合作者,应努力做到教学相长,达成共赢。师生之间相互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体验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局面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张丽艳,张雅洁,王海艳,等.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道德状况调研报告[J].黑河学院学报,2011(2):2.

[2] 王国仙.“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管理,2011(8).

上一篇:基于SOA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整合设计 下一篇:TAFE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