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教学中追寻真淳

时间:2022-07-15 08:46:31

在活动教学中追寻真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品德课堂,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精彩纷呈的学生活动,给以往沉闷的品德课堂带来极大的冲击,课堂不再冷冷清清、平平淡淡。“活动热”在课改的洪流中应运而生,并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然而,细细揣摩这些课堂上的活动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其间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综观各个版本的品德教材,其内容的选择和呈现都突出了活动性的特征。由于活动的重要,目前,许多教师都将教学重心放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上,品德课堂上的活动正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然而,在品德课活动热情高涨之余,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如“乱花渐欲迷人眼”。

现象之一:价值缺失“假活动”

一位教师上《做个“快乐鸟”》,课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老师带来一幅特别的画(课前在黑板上贴着一张白纸,白纸的中间盖上一小层圆形的黑纸),请你猜猜这白色和黑色分别代表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猜测:有的说白色代表白色垃圾,黑色代表黑色垃圾;还有的说黑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洁白的雪……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答案可谓五花八门,但就是没有猜到教师预设的与主题相关的答案。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白色代表快乐,黑色代表不快乐。接下来,围绕“快乐主题”让学生说说快乐事、画画快乐事,共同分享快乐。

在以上案例中,从形式上看,教师给了学生活动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可谓用心良苦,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可学生猜了5分钟也没猜到教师需要的答案,而且在这游戏过程中学生毫无快乐可言,因为许多孩子猜测的答案得不到肯定,而另一些孩子的心早就飞出课堂,想到雪的世界中寻找快乐。这种活动空有形式而没有实质,失去了其应有之魂一活动目的,成为了带有作秀之嫌又毫无价值的“假活动”。

现象之二:蜻蜓点水“浅活动”

一位教师在执教《不“说话”的朋友》一课设计了五个环节。1.关爱朋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课前调查结果。2.小知识-知道故意损坏公用设施会受到处罚。3.抢答竞赛-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该怎么办?4.制心卡-倡议大家爱护功用设施。5.金点子-设计科学、新颖的公用设施朋友为人们提供方便。课后,笔者立即提问一位小朋友:“上完这节课后你最想干什么?”学生一脸的茫然,接连问了几个小朋友,都摇头说不知道。

如今很多品德教师关注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数量、频率,忽视了活动中的思维成分。在活动进行中,由于受预设内容和环节的限制,节奏过于紧凑,学生时常处于完成任务的状态中,很少有时间揣摩活动的价值。以上案例中,活动的频率不可谓不快,“活动”的量不可谓不大,课堂氛围也不可谓不热烈。但这种热闹只是‘流水匆匆水无痕’,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获。这种外功多于内功,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的“活动”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没体验,没反思,丧失了活动的价值,这种形式主义的活动,是近乎无效的“浅活动”。

管中窥豹的几个镜头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鉴于此,作为一名实践者应冷静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有效的品德课活动?品德活动到底以什么样的限度为最佳效果?

思考:咬定青山不放松

李季湄教授说:“我们的活动应该怎样去组织?有人说,活动应该有‘趣’、有‘序’、有‘效’。再说有‘效’,我认为这更重要,都没有‘效’了,有‘趣’、有‘序’有什么用?我们应追求活动的实效。”毋庸置疑,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我们必须咬定“活动的实效性”这座青山不放松,以形神共谐为根基,以师生和谐为土壤,以动静相谐为阳光,在开放的活动时空中,让“这座青山”更坚实、俊朗,释放更迷人的魅力。

策略一:[结合实际,让活动教学真实自然]

一、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活动教学,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是开放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一般地讲,年龄越小,课堂的表现欲望越强。因此,低年级学生的活动要生动活泼、富有童心童趣,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教师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提高要求,适当增加理性思考的分量,如:角色扮演、动手实验、适当的才艺展示等则是比较受高年级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

二、合理运用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但教材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必须明白教材只是“范例”,并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教学活动要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使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就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创造性地使用。教师本身在对教材有深刻的领悟和对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有相应的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有机结合教材所提供的“话题”,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再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引发他们向更加宽泛的学习领域延伸。

策略二:[有的放矢,让活动教学简洁高效]

一、活动的安排要突出“目的性”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要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这是活动教学开展的前提。

二、活动的过程要追求“实效性”

现在有些品德课,尤其是公开课上,常常发现教师课堂活动形式五花八门,各种活动形式轮番上阵,表面看似热闹,实质性的内容却很少,这样做反而会对教学造成干扰,使活动丧失了意义。为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在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的基础上,还要思考设计这个活动的落脚点在哪里以及活动的价值有多少。要从活动的“质”上去衡量,从活动的“效”上去取舍,而不应该停留在诸如“这堂课有没有活动”、“开展了几次活动”这些问题上。

策略三:[预设融合生成,让活动教学更显和谐]

一、预设生成,活动教学有备而来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并不摈弃“预设”。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使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撞击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

1 根据活动实际作好两手准备

有些活动本身的结果是多元的,不同的操作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活动会产生哪些结果,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升华,以达成活动教学的目标。

一个活动,两手准备,这样的课堂怎会不精彩?一个活动,充分预设,这样的教学怎会不鲜活?

2 根据学生实际预设活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家庭,优缺点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情感取向,同时也要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时的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活动教学时,面对“突发事件”,才能心中有底,应对自如。

二、捕捉生成,让活动教学亮点丛生

案例一:《诚实是金》教学片段

师在导入时安排了一个“模拟应聘”的活动。

先出示虚拟情境:一名中国青年在应聘时,考官突然拉住他的手,热情地对他说:“我认识你,你曾经在哈佛大学读书,现在毕业了吗?”实际上这位青年并没有读过哈佛大学,但是他十分需要这份工作。假如你是这位应聘的青年,你会怎么办?

生1:如果我是那位青年,我会告诉考官:“对不起,你认错人了。”

生2:我认为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获得工作的机会,不如将错就错,先默认,以后再解释。

生3:假如考官是故意试探这个青年,那么应聘不是失败了吗?

(讨论到这儿,根据教学设计,师准备让学生根据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人生AB剧表演,谁料一个意外的声音打破了教师的安排。)

生4:我觉得首先应指出的是这个考官,作为考官必须诚实,假如他是试探,不就是故意设陷阱引这个青年上当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生纷纷说:是呀!是呀!

生5抢着补充:是呀!假如他真的认识这位青年,那么身为考官也不能在考场上这么说呀!

……

多么好的讨论呀,预设的人生AB剧表演活动已经是多余了,就让学生们在生成的观点中进行大讨论这个活动吧!无须教师再嗦,学生就是教育的主体。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不符合最初预设的但很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方案,根据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形成新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出现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

三、反思生成,活动教学精益求精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面对变化不定的活动教学课堂,面对活动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不断地反思,我们活动教学的课堂定会春意盎然,我们的教育智慧也会随之不断增长。

1 反思成功点,举一反三

活动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妥善处理,灵活运用,是智慧的火花,稍纵即逝。所谓“教学有法”,教师应及时反思获得成功的原因和成功方法的迁移,以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反思失败处,引以为戒

活动教学中许多突发事件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也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就十分需要课后的反思与改进。

通过案例反思,至少有三个方面可在今后的活动教学可以中引以为戒:一要充分了解活动的主体;二是组织活动尽量全员参与;三是要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

走在品德新课改的路上,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守着一颗平常的心,冷静地审视和反思当前活动教学现状,透过“迷人眼的乱花”,咬定“实效性这座青山”,追寻“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简约风格中那份沉甸甸的务实――实实在在地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活动,拒绝“浮华”、“无效”的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学科的作用,实现课程目标。踏一路阳光,洒一路欢歌,合着新课改的节拍,我们走在了品德教学的路上,追寻着……

(责任编校:蓉莞)

上一篇:当手机遭遇校规时 下一篇:师生同行 教学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