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重点高中的课堂改革之路

时间:2022-07-15 08:11:36

一所重点高中的课堂改革之路

2016年5月15日,τ谙愫右恢欣此凳且桓鎏厥獾娜兆樱我校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九科备课组长应邀在石家庄精英中学召开的高考备考研讨会上做交流发言,介绍本校的教学管理及备考经验,会后受到了一致好评。先后有迁安一中、安新一中等几所学校到我校考察交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主动脉,课程改革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提高效率,必须抓住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对课堂教学改革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思维碰撞,让学习发生“问题导学、小组合作”的新授课模式

“某某同学,你真棒,给你加3分。”这是当下课堂常见的一幕,但许多时候,如果深入追踪就会发现,这样的加分由于没有及时记录,也不累积评比,往往是教师随口一说而已。可是,这个困扰课改的“瓶颈”,最近在我校的课堂改革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突破。

1.课堂借助问题导学推进,让每一次加分都实实在在

问题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问题对读书学习的重要性。阅读中,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课堂上,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优质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围绕问题进行猜想、论证与演绎。课堂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可以说问题是知识的大门,是智慧的钥匙。

教师上课离不开相应的问题,问题导学的授课模式不是指整堂课在形式上提出一些问题,而应该综合考虑这一节课知识点的难易,学生掌握的现实情况,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等,之后合理设计一些问题,问题的质量也就决定了评价的效果。

问则疑,疑则思。教师通过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布障设疑,激起学生的疑问,通过释疑使问题步步深入,使学生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组织教学的效果。

2.课堂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次评价都凝聚集体智慧

(1)问题分配

对于学生能独立回答的问题,首先由学生自愿举手回答,回答准确,对所在小组有加分;若回答得不准确,优先由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完善答案,回答正确,对所在小组仍有加分;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由其他小组帮助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加分。这样既能检验个人的思维,又能促进组内的团结合作,加强组间的竞争。对于学生不能独立回答的较难的问题,或者答案有多个方面,个人较难整理全面的问题,交给小组讨论完成,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

(2)限定合作时间

目的是使学生把精力放在主要问题上,不在枝节问题上浪费时间。做法是在小组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进行3分钟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交流时间5分钟左右,交流方式:小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其他人倾听,经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3)教师巡视指导

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及时对各个小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4)小组自由展示

让小组长安排本组成员,将讨论的问题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倾听,然后再做评价,教师随时点评引导。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反馈,暴露问题。

(5)教师及时评价

主要方式是加分、口头表扬、竞争(评选最佳提问奖、最佳方法奖)等。学生在每节课上的学习表现、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的情况等都被准确地记录下来。一周结束后,学生上述表现会有专人录入综合性评价系统。这样做,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过程性表现,便有了准确的数据记录。

现在,通过综合性评价系统的详细记录,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只需要把学生一段时间的综合性评价数据摆在家长面前,学生的优点、缺点及应关注的问题也就一目了然。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科任教师、班委、课代表、学科小组长都会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对学生一天中的课堂学习表现做出评价。

二、让学生期待的“自主互助学习型”习题讲评课模式

走进香河一中习题讲评课堂,你会惊讶地发现学生有一种不亚于学习新授课的热情,时而小组讨论,时而进行板演,最让他们兴奋的是让他们作为命题人设计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让同学回答。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存在这样一种困惑与无奈:占总课时很大比例的习题讲评课难讲。公开课优质课几乎无人选取习题讲评,习题讲评时教师在台上讲得激情四射,而学生因为已是学过的知识在台下却表现得似一盘散沙,各做各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把课堂当成自己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而在高考备考中,试题讲评课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课型。一节有效的试卷讲评课不仅仅是澄清正误,单纯地分析试题,更是突破难点,诊断纠错,提升思维,点拨解题思路和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因此,我校开展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探讨,发挥了团队的智慧,形成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试题讲评模式。每个学科在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微调,使之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1.教师要在课前收集信息,诊断学情

教师及时阅卷,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准确进行数据统计,诊断学生失分的原因,反思教学的不足与失误。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试卷习题,分清是学优生、学困生还是临界生,最后制成考情分析表。

2.认真编写教案

教师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好教案。编写教案时充分考虑好这样几点:①哪些要详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可以不讲,哪些需补充讲?②分别需要采取何种讲评方式?③该采取怎样的教学顺序?④如何营造课堂气氛?⑤师生应如何互动?⑥需要哪些教学资源?⑦课后如何补练以消化、巩固?

3.课上合理运用讲评策略

(1)抓住重点,分清详略。笔误型错误,学生自己订正;概念原理型错误,师生共同分析比较;能力型错误,教师重在点拨。另外,典型题目借题发挥,广开思路,使之举一反三。

(2)错题归类,有序讲评。先按知识点或题型将错因归类,然后再按一定次序讲评。这样不但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突破问题症结,掌握其实质或规律。忌不加整理,逐题讲评。

(3)多解多挂,拓展延伸。习题讲评不可就题论题,方法单一,而应一题多解,一题多挂。把相关知识点和相关问题向纵深拓展延伸,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讲评方式,不但能够达到解一题知多法,连一片会一类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联系、对比、评价的学习能力。

(4)巧改题目,变式练习。讲评一道题目,不仅仅限于讲清本题的解法和答案,还要善于将题目加以变通,促进变式练习。

4.课堂具体操作

(1)自查自纠:每次考试,把试卷的答案和评分细则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参考答案进行自我批阅,用彩色铅笔在参考答案中将自己漏掉的知识点标画出来,然后补写在答卷上。再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失分,学生把错误的原因和反思结果整理在错题本上。教师定时收上来并把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与分享。

(2)小组合作互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在组内讨论,通过这种方式部分错题被学生自我反思和消化,同时加深了对存在疑惑的试题印象,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3)高效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讲评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互动,倾听学生的声音。

(4)在训练中感悟提升。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考试题经过老师一番点拨学生马上如醍醐灌顶般清醒,可是下次考试时候还会错,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听懂了,但是没有将这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高效的讲评课要引导学生从做题走向悟题,从学会走向会学。因此,在讲完试卷习题后,要做变式训练加以巩固和强化。并引导学生把考试的心得、体会、方法形成文字整理在笔记本上。

试卷讲评过程不能仅仅就题论题,它还要引导学生重视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将反思穿在整个讲评的全过程,成为教学的新常态,才能打造高效的讲评课堂。

三、以“三课”促课堂改革成果的落实,促教师的专业提升

香河一中2013年的工作计划明确提出教师要由管理型向学术型转变,为实现这个转变,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做法。两年来,在实现转变的过程中,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在此过程中,以“三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促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以全方位的公开课为教师的专业提升搭建平台

(1)以示范课引领课堂教学

一个年级、一所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某一位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共同为高效课堂努力的结果,所以要通过引领把其变成大家的共同追求。

首先是用高级教师的示范课引领年级备课组的教学。高级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在备课组内的威望高,由他们依次作示范课,必然会起到引领作用。其次是以教研组长的展示课引领学科组的教学。再者是以外出学习人员的交流课引领课堂教学的创新。每学期学校都要有几十名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教改专题会(包括参观、研讨、交流、报告、讲座)、优质课比赛与观摩、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培训等。为了使外来的经验能落地生根,学校以交流课的形式请外出学习人员作专题介绍或体会交流,从而使学校的教学改革在新经验、新信息中不断完善、提高。

(2)突出中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为学校发展培养生力军

教科处组织中青年教师公开课(包括优质课和研讨课)大赛。在高一、高二教师创新课的基础上,年级从每学科中选拔两至三人,再经过精心准备,分别参加学校的优质课大赛和研讨课大赛。对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学校不仅给予表彰奖励,而且推荐他们参加市级以上的优质课比赛。

(3)以跟踪课、汇报课来强化“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个半月的跟踪课。跟踪课是由年级安排新教师每节都跟随听课,并课后及时给予指导。每学期教科处要组织兼职教研员随堂听取新教师的汇报课,对进步明显且教学效果好的新教师给予奖励。

2.以说课引领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科处组织全校性的“同课异构”说课大赛,为说课积累经验。首先是各个学科的全体教师、班子成员和其他学科代表集中半天时间,听取“同课异构”说课大赛。学科说课结束立即转入该科评课会,由评委代表、教研组长进行说课点评,校长和主管校长讲说课的建议和下一步安排。然后是参赛教师与评委单独交流,进一步总结得失。

总之,说课大赛及推广,使教师们出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向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二是由习惯性个人独立备课向动态的显性的思维备课转变;三是由日常备课零星的讨论向集体的互相传递信息共同探究备课转变。

3.以评课促“公开课”价值的最大化

每节公开课的价值,对新教师来说是意义最大,这些教师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学校将备课组的评课放到了首要位置。教科处组织学科组的评课,并邀请校领导和其他学科组代表参加,校领导将听课的体会和同科教师的发言认真梳理,总结出公开课的亮点并给予推广。另一方面对一元性的空话、套话和避重就轻的发言,给予及时纠正和引导,同时对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校领导对公开课的正确导向和把关使公开课的价值进一步增大。由于评课坚持了求“真”求“新”,使公开课的价值不仅在听课的过程中释放,而且在评课的过程中又得以更充分的释放,使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和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在向学术型教师的转变上都向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我们每个人都不缺少梦想,甚至不缺少为梦想开始行动的勇气,与成功者相比,我们缺少的是坚持梦想的决心和毅力……

一次尝试也许会开启教育人的协同发展;一些改变也许会启蒙改革者的创新智慧。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领头鸭”甩开鸭步奔富路 下一篇: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