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研究

时间:2022-07-15 08:02:39

关于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公路行车安全、舒适性及行车速度关系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国民相应地对公路工程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文章介绍了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准备工作,分析了混合料配比控制及质量控制的方法,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技术研究

引言

面对日益繁重的交通压力,我国的公路工程唯有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公路路面质量才能够充分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其中沥青混凝土公路因为路面强度大、行车噪声低、没有扬尘与振动以及有利于提高行车稳定性等优势颇受公路工程领域人员的青睐。

一、简述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对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要熟悉了解。相关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在施工准备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并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项目规模要有所掌握,同时将沥青混凝土的数量准确的计算出来,为施工计划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

2、配置责任心强及技术性好的人员。

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连续性较强,且每个施工工序较为紧密,为此,在配置人员时要实行双班制,尤其在比较关键施工环节上,更要由责任心强、技术较好的人员进行施工。

3、准确的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这项工作由工地试验室负责完成,由工地试验室准备原材料,送到业主指定的专业试验室去做。这项工作要尽量提前,最好能在贮备原材料前完成。因为有了配合比,就可以准确的确定材料的各种规格及数量。

4、各方面充分考虑拌和场设置。

在设置拌和场时需要对场地位置加以充分考虑,要考虑运输上的经济合理性,场地要尽可能的宽敞、平整,同时不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及居民,不会受到洪水的侵扰。此外,还要注意在进场内的运输道路要平整并便于运输。

5、设备的安装调试。

所选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也会影响到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及产量,为此,要注意拌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要能满足工作的连续性要求以及工期的要求。

6、材料的准备。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还会深受材料的质量优劣的影响。为此,要重视对材料的管理,材料在采购时要随机进行抽检,选用物理力学指标达到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且材料的数量要准备充足,这样才不至于对工期及路面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

二、混合料配比控制及质量控制

1、混合料配比控制

沥青混合料在生产之前,要试拌试铺,对拌和时间、拌和温度及矿料的加热温度进行确定,拌和机操作工艺也要进行确定,计算机的打印装置可信度进行考察,还应对配合比设计与混合料压实性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及沥青用量的最佳点进行确定。在混合料拌和过程里,有待料及溢料就表示冷料仓供料比是不相配的,应依据待料及溢料集料粒径对冷料仓转速作出相应调整,经过调整后让冷料仓的供料比达到平衡,拌和机在调整稳定后,应该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及抽屉试验,对生产配合比的试验结果及取样实验结果给予对比,其沥青含量及混合料配比与马歇尔的设计及特性是否一致,进行钻孔取芯,主要是通过压实度及压实的孔隙率来检验混合料压实的效果。

2、混合料质量控制

在生产过程里,要对各进场材料依照相关规定进行项目检查或者抽样试验,保证材料质量与相关技术要求相符,在平常质量检验里,其检验频率应依据质量及材料波动情况进行确定,以确保质量稳定性。在混合料的温度控制里,沥青路面的施工温度主要包含沥青材料的出场、到场、摊铺及辗压等温度的具体参数,在这些温度参数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其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到场、摊铺与辗压温度,造成出场温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稳定性、集料的干湿度及出场温度的设定值等具有很大关系。在沥青含量的控制方面,其含量变化对沥青混合料性质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稳定度、孔隙率及流值指标等,沥青含量比较少的时候,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会变差,会对沥青路面耐久性产生影响,特别是沥青用量较少的情况下,路面的孔隙率增大,其沥青膜会变薄,当公路沥青路面在空气及阳光影响下,就会发生较快老化,降低沥青含量的变异性,要保证沥青拌和的楼计量系统能够稳定,混合料的取样均匀,设定温度也要保持恒定,另外还要对沥青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时刻掌握,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予解决。

三、概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熨平板加热

每天开始施工前或停工后再工作时,应对熨平板进行加热,即使夏季热天也必须如此,因为100多度的混合料碰到30℃下的熨平板底面时,将会冷粘在底板上,这些黏附的粒料随板向前移动时,会拉毛铺层表面,使之形成沟槽和裂纹,加热温度应控制在80℃以上至混合料温度相近,过高也会使熨平板本身变形和加速磨损,还会使铺层表面烫出沥青胶和拉沟。

2、 摊铺方式选择

摊铺时,如摊铺机宽度能满足路面宽度,那时最好不过的,如路面宽度超过了摊铺机的最大摊铺宽度时,可以选择单机非全幅作业和双机摊铺作业方法。使用单机运行非全幅作业时,每幅不宜铺太长,应在铺筑100m~150m后调头完成另一幅,一定要注意接茬工作的完成质量,在运行不同宽度的多次各条摊铺带的宽度可以有所不同,梯队作业间距不宜过大,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天气、温度和安全角度入手来定作业间距,我认为一般在15m~30m之间较好,这样可以很好的形成热接茬,同时也有利用多机作业的具体操作。

3、 摊铺速度控制

合理确定作业速度是提高摊铺机生产故障和摊铺质量的有效途径。摊铺速度在充分考虑混合料供应能力,摊铺厚度;根据材料供应,运输能力配备情况而定。摊铺机作业过程中严禁时快时慢、时停时行,这样会造成铺层平整度和密实度的缺陷;过快会使铺层疏松,供料困难,会使铺层表面形成台阶状,且料温下降,压实困难。摊铺作业速度应以“恒定连续”为工作准则。

4、接缝处理

在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且有相同的厚度,搭接宽度应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缝和热接缝两种。冷接缝主要用于横缝处理。整幅摊铺无纵向接缝,只要认真处理好横向接缝,就能保证沥青面层有较高的平整度。

5、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测及评定

在公路工程里,对沥青路面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沥青混合料温度、原材料及沥青面层给予检测的,原材料检测是为了防止不合格材料混入施工现场,为混合料拌和、辗压及压实提供基础保证,沥青路面检测,能够改善不合格路面施工质量,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里的动态管理,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及检验,对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处理。质量评定作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重要依据,应该给予仔细认真检查,同时还应该制定合理科学路面质量评价标准,保证公路建设质量。

结束语

沥青路面施工作为公路工程重要组成,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是个系统的工程,可由于各地施工手段、气候条件及原材料不同,使得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性,要加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提高及质量控制,需要对所需原材料、混合料及施工工艺等进行全面控制及管理,规范施工技术要求、方法及完善施工工艺,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江玮,汪余波.浅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0,(27).

[2]季卫华.浅谈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3]肖友高,张明伟,李春阳.深度探讨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0,(10).

上一篇:基于WVD法的社区避难所责任区划分 下一篇: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护施工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