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阿玛丽莉》的演唱分析

时间:2022-07-15 07:36:31

歌曲《阿玛丽莉》的演唱分析

摘要:《阿玛丽莉》这首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世俗性歌曲,是卡契尼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虽然这首歌的音域不宽,旋律的起伏也不大,但是其旋律优美动听,细腻感人,尤其是音乐一开始的连续下行和中部的由p到pp再到ppp的一段音乐,无不使人感到荡气回肠,整个音乐仿佛产生对古希腊雕像美的视像,又使人感到宗教音乐的圣洁气息运用于世俗对爱情的表达。

关键词:阿玛丽莉;演唱;情感

一、内容简介

《阿玛丽莉》的曲作者卡契尼(Giulio Caccini,1545.9.18.生于罗马――1618.12.10.卒于佛罗伦萨),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歌唱家、诗琴家。美声学派的奠基人和歌剧的创始人之一,佛罗伦萨“同志会”的主要成员,对歌剧的诞生和早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卡契尼富有首创精神,他为了使音乐更赋予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演出效果,首创了主调音乐的独唱曲,用独唱旋律来强化和发现演唱语言的抑扬顿挫,以求尽可能完美地表达诗歌的韵律与情感。1602年卡契尼的《新音乐》以一种新颖的声乐体裁的牧歌集出版,同时也代表着新学派的宣言书。《阿玛丽莉》就被编在《新音乐》中,这首歌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阿玛丽莉》的歌词是一首古老的中世纪抒情诗,取自瓜里尼(1538-1612)的抒情诗《忠实的牧羊人》,他是一位意大利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出身费拉拉的书香门第,青年时期在帕多瓦学习人文科学。1557年,回到费拉拉担任诗学和修辞学教授。后来进入宫廷任职,并获得骑士称号。他写的抒情诗《忠实的牧羊人》(1590),描写牧人米尔蒂洛和山林水泽女神阿玛丽莉历经曲折,冲破神明预言的束缚,战胜狡猾女人的阻挠,终于结成美满姻缘。剧本的戏剧性较强,诗句韵律丰富多变,富有音乐性,是悲剧和喜剧相揉合的作品。

二、音乐分析

该曲为带小结尾的并列单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是从第1―10小节,主调性是g和声小调,在第4小节出现了它的关系大调bB大调,在第6、7小节处由bB大调转为g和声小调,第一部分展开了对主题的陈述,第二部分音乐材料做了一次完全的反复,这样更加深了词曲的印象,增强了对比性和艺术表现力。主调性是g和声小调,小结尾处由g和声小调转入G自然大调,在G自然大调上结束全曲。演唱时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要把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的很具体,就像戏剧演员投入角色中去一样,去身临其境的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把握艺术的对比性。演唱时的声音应是:连贯、流畅、饱满、柔美、赋予丰富情感的。

三、演唱提示

《阿玛丽莉》以其完美的轮廓形成美丽动人的旋律,它勾画出少女的纯洁与温存,在人们心中形成像希腊雕像般的立体艺术意境。这首歌表现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向美丽的少女阿玛丽莉表示自己真挚、纯洁的爱情。整首作品曲调优美动听、细腻感人、情真意切。虽然这首歌的音域不广,刚刚超过一个八度,旋律的起伏不大,但是其旋律实在优美动听,尤其是音乐一开始的连续下行和中部的由p到pp再到ppp的一段音乐,无不使人感到荡气回肠,整个音乐仿佛产生对古希腊雕像美的视像,又使人感到宗教音乐的圣洁气氛运用于世俗对爱情的表达。

第一部分歌词大意:“阿玛丽莉,我亲爱的请你相信,我心里甜蜜的情意,让我们永不分离。”主人公用轻声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的心上人,在唱之前,先把声音在脑子里面想出来,要用近乎说话似的真挚感情去唱,情感质朴,音色柔和,气息均匀。第1小节,要注意有一个弱的术语标记,演唱时要把握好,一旦把握不好会影响整个作品的表现,还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起伏变化。第2、3小节,要注意声音的连贯与流畅,想象意境进入角色,去想象在呼唤心上人名字的同时,她也在向你回应。第4小节,要发自内心真实的感情去投入歌唱,好似在乞求心爱的人相信接受自己心中的纯真爱恋。第5、7小节,要注意乐谱中标明的重音符号,要以歌曲主人公的形象,去感受理解作品的内涵。第9、10小节,声音要逐渐的弱下来,直弱到无声,仿佛唱到了心灵深处。

第二部分的歌词大意:“请你相信,假如你害怕犹豫,都会对你无益。啊,你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心里:阿玛丽莉、阿玛丽莉、阿玛丽莉我爱你。”在这一段落中,主人公更大胆的表达着自己的爱意,从音乐术语的标记中也能够看得出来,情绪不断高涨,感情在不断的升华,也为下一乐段的感情升华作了很好的铺垫,使乐曲更赋予美感。第11小节,注意重音记号,不要犹豫,要肯定地去演唱。第12、13、14小节,演唱时要把握好力度变化,用坚定地、有力地、略带跳音的感觉去歌唱。第17小节出现了全曲的第1个最强音,要激动起来,主人公仿佛看到新的曙光和生命力。在17小节的第4拍要弱下来。第18、19、20小节,声音趋势逐渐的要弱、语气变轻、略带有一种似乎绝望的感觉,好像刚刚看到的希望,突然间又变的渺茫起来。从20到25小节以旋律上行音阶与力度渐强的方式进行,歌词以连续三次呼唤心爱人的名字,所以在演唱时感情上要一次比一次强烈,一次比一次激动,一次比一次情真意切,唱出声音减强与情感的升华的层次对比。第25小节,出现乐曲的第2个最强音,仿佛是在呼唤心爱的人和诉说内心深处的情真意切。28―44小节是上乐段的完全重复,从情感表达上更一步深入,并加深词曲的印象,起强调和巩固的作用,是全曲感情的升华部分,突出了乐曲的形象和刻骨铭心的爱恋,使经过酝酿的情绪达到顶点。结尾处以G自然大调结束全曲,帮助全曲结构的完整与统一。最后的小结尾应采用“最弱”的力度、用哼鸣的状态把声音挂到头腔的高位置,给人“高而弱”的感觉,语气变得轻下来,要唱的连贯、投入、动情。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感情对比,音与音之间的强弱对比。最后一遍遍的呼唤与哀求的情绪,让音乐形象更加真挚感人,音乐虽然结束,但这刻骨铭心的爱恋仍然继续,心中的呼唤仍然继续。

《阿玛丽莉》是一首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世俗性歌曲,虽然这首歌的音域不宽,旋律的起伏也不大,但是其旋律优美动听,细腻感人。《阿玛丽莉》是一首美声学习的典范之作,要严格遵守乐谱上的表情记号来演唱,做到恰如其分,不可夸张做作。不断演唱这首作品,对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乐感的培养、情感的表达方面都很有价值,不仅提高了歌唱技巧,规范了声音,潜移默化中使自身的音乐修养与审美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维渤.《西洋声乐发展概略》.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之文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3]周枫,饶余鉴,徐朗.《意大利歌曲108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作者简介:

李玉娟,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周口师范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浅析感觉在歌唱活动中的体现 下一篇:物性在绘画中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