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差生”的美丽转身

时间:2022-07-15 03:46:56

摘 要: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差生”,并运用归因理论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贯彻“一个都不放过”原则,在学习小组内落实分层评价,用语文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与爱心加以转化,以期实现“差生”的美丽转身。

关键词:差生 科学归因 分层评价 人格魅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有价值。”时至今日,面向全体的教育加速了“差生”的崛起,在社会各界瞩目下,差生这个刺眼的名字有了进化。但事实上,差生头上的“紧箍咒” 没能松多少,多数学校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发展素质与考试的关系。为此,笔者愿同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一道,积极探索非智力因素情况下“转差”工作,期待“差生”实现美丽转身。

一、“差生”的症结与成因

何为“差生”?钟启泉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将“差生”分为“学业不良”与“学习失能”两类。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们课上眼神或游离或呆滞(各年级情况不同);课下作业东朝西凑,爱耍小聪明、乱“讲义气”;周末更疏于管理,常见其光顾网吧、串村游玩……让老师焦虑、家长头疼。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一个“差生”的形成囊括了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

学校内,“差生”要承受拖班级成绩后腿的“冷嘲热讽”。“那些年,我英语不好,老师老拿我杀鸡骇猴,害得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事实上,学生一旦出现单科瘸腿会加剧对学习的恐慌。

家庭中,农村家长多外出务工(农村孩子多被隔代管理),家教知识更是匮乏,平时对孩子学习状况一无所知,往往只注重期末分数,这是造成留守儿童成绩偏低的重要原因。另外,家庭变故、独生子女被过分溺爱等方面也是导致出现“差生”的因素。

概言之,“差生”的形成过程中多会出现如下症状:感情障碍、卑微自锁,态度不端、意志不坚、缺乏自信,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完善等。

二、“差生”的辨症施治

任何事物都有双向性,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差绝不是永恒的,差与不差是辩证统一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差生”不会因学习的失败而感到内疚;归因于内部因素的“差生”往往对学习失去信心。语文学科的“差生”因人因症而异,教师应“依其人而言其事”。

1.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正如罗素所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则告诉我们:发自内心的爱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的秘诀在于用爱打动他。

教师的爱里有期望。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每一名“差生”心处压抑状态,最需要教师用爱融化坚冰。所以,我们应将真挚、深沉、严格之爱付诸行动,持续向他们传递“你能行”的正能量。当学生体验到一片关切时,自然而然“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的爱里有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青春叛逆的初中生,做事冲动而不计后果,“差生”更容易明知故犯,因此,教师要以宽容心相待。但宽容不等于怂恿,而是唤醒其上进心;宽容不是让错误蔓延,而是于学生的心田培植善良的种子。

2.在小组内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而小组合作模式更好地凸显评价的多元化。教师要依据“同组异质,异质同组”的原则对“差生”实施分层,将每个小组搭配成一个有梯度的学习集体,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分层提问、分层激励、分层测评,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并在完成之后给予更高分值的鼓励,这样一来使提问有了梯度性,只要机会稍加倾斜,课堂便会大放异彩。在课下实施作业分层,开辟绿色通道,“差生”作业专批、面批,这样做可以边谈学习边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尽快打开心扉找到症结。

在“学习园地”设立“小组专题”栏目,展开竞赛,为“差生”定小目标,在小组内树其形象慢慢培养信心。同时还帮助“差生”建立错题集,帮助他们坚持写反思日记随笔,及时附上老师每周谈心记录与在校表现情况,回家后要求家长写好周末批语,这样建立起的家校沟通虹桥可以迅速帮助“差生”“脱贫”。

3.用语文教师独有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名“差生”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的广闻博览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语文课要上出底气,要上得多姿多彩、情趣盎然。用我们的睿智机敏、诙谐幽默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去活跃课堂的气氛,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相信学生在你的耳濡目染之下,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语文素养。

4.教师要以身作则,授以交友之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内的“差生”,发型、衣着、举止高度相似,他们切磋出的软硬不吃“功夫”,无时不在挑战教师的耐心与底线。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次要帮助其多交挚友,授以正确的交友之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融冰雪,非一日之功。困扰我们的“转差”工作注定是一个“反复抓,抓反复”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起“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转变“朽木不可雕”的思想,相信有广大教师的“甘露”一定会浇灌出“差生”盛开的鲜花。

上一篇:增进初中生物课堂师生关系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利用电子白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