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坛美少女宋容慧的成长轨迹―― 围棋是我的工作而不是爱好

时间:2022-07-15 02:50:13

棋坛美少女宋容慧的成长轨迹―― 围棋是我的工作而不是爱好

对宋容慧的第一印象,是2008年初在杭州举行的“正官庄杯”女子围棋赛上,美少女输掉一盘棋,一言不发,紧蹙眉头的样子。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宋容慧长大了,如同一朵娇艳的花儿绽放。在她的眼里,世上最美的无疑是围棋。

2010年3月22日进行的首届双人围棋世界杯决赛中,年仅18岁的中国棋手宋容慧,与搭档合作,击败韩国的睦镇硕/李玟真组合,夺得冠军。其实,在2008年10月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上,宋容慧就连续挑落韩国著名女棋手朴志恩和李玟真摘得个人赛女子桂冠;在最有名的国际女子团体围棋赛之一的“正官庄杯”女子三国围棋擂台赛中又打出四连胜,至今还是擂主。作为杭州棋院的女子围棋手,宋容慧的辉煌战绩已让她成为了中国女子围棋界的新领军人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数年中,这个小女孩,将注定成为中国女子围棋界的旗帜性人物。

一天一首唐诗,背不完就不睡觉

每个下棋的孩子似乎都有一个“坎坷”的故事。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孩子学棋,很小就让孩子休学,父母的一方甚至辞去工作,专门陪同孩子训练和比赛。而事实上,最后能到达金字塔尖的棋手甚是寥寥。

相比之下,宋容慧的经历要简单、顺利得多。

我出生在哈尔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宋成哲是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的民警,母亲是制药厂工人。父亲上警校时迷上了围棋,那时聂卫平以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空前绝后的11连胜,成为很多人的偶像,这其中也包括我父亲。

我4岁半开始在幼儿园的围棋班学棋。当时,我一点数学也不会,学围棋时顺便也学了数学,这是我父亲最初的想法。为此,从小父亲就教我背唐诗训练我的记忆力。“一天一首,不背完不能睡觉。”父亲的要求严格,也是为了培养我的意志力。

其实,最开始我对围棋说不上有多大兴趣,学围棋的同时也学画画,画得还不错。我5岁时,正式随父亲下棋,每天在家至少学2个小时。学烦了,父亲就领我去黑龙江棋院找同龄的孩子一起下。到了那里,原本还觉得学围棋枯燥的我就“粘”上了。在父亲的培养下,我的棋力进步很大,父亲就不让我去学画画,希望我能一门心思地钻研围棋。

我小时候的围棋教练、现黑龙江棋院棋手朱燕铭五段说,我父亲把围棋看得极为神圣,认为能成为一名职业棋手是一种荣耀,这和很多家长只希望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不同。

几年前,哈尔滨学棋的孩子很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有志成为职业棋手,就必须入职业段位,但每年全国只有20个入段名额,女孩有2个名额,而根据积分排名有资格进行考试的在400到500人。同时,入段考试有年龄限制,上限为女孩20岁,男孩17岁。不夸张地说,考职业段位的难度远甚于考清华。

“逼迫”下,走上职业棋手之路

2005年2月,宋容慧13岁,读初二,父母把她送到北京,进岳权道场(围棋培训机构)。事实上,宋容慧12岁的时候,朱燕铭教练就建议她父亲送她到北京学棋。

朱燕铭注意到我,是在我7岁时。那时,朱燕铭在黑龙江棋院下属的方圆围棋俱乐部教重点班,我当时的教练是陈兆峰。有一次比赛时,我坐得不够端正,腰不直,我爸爸很生气,在旁边很严厉地喊了声,“宋容慧!”我一惊,立马把腰挺直了。这一幕被朱燕铭看到了。“当时就感觉这孩子家教严,然后看她下棋,年龄虽小,意志力强,输了也哭但是能挺住,能拼。”朱燕铭事后这样说。

我8岁那年,参加重点班的选拔赛,连赢3盘,但是随后在和比我大3岁的男孩竞争时连输了5盘。输了棋的我一头扎到在旁边观赛的妈妈怀里,哭得很厉害。但朱燕铭却破格录取了我,我成为这个班里惟一的女孩。

之前班上还有个女孩是来自大庆的李赫,比我大几个月,学棋两年就夺得了全国“育苗杯”围棋赛儿童组冠军,此后获得各种大大小小的围棋冠军。当时,李赫的棋力比我好一点。

而此时的我一直是边读书、边下棋。上小学,还能保证每天3小时的练棋,到了初中,一天只有1小时,进步比较慢。朱燕铭说,和我同期学棋的孩子有的不学了,有的去北京还定上了段,班里同年龄段的只剩了我。加上家里买了房,经济上紧张,全国比赛没人带着去,我发现突然没目标了,特别失落。

我读初二时,有一个全国少儿围棋赛,父亲本不打算让我去,在朱燕铭一再劝说下,才勉强同意我去。让父亲意外的是,我虽然成绩比李赫差一点,但差距并不大。不仅如此,我还在当年“全国晚报杯”里获得最佳女棋手奖。

之后,父亲让母亲特意到北京各个有名的道场转了一遍,最后选择了收费最高的岳权道场。父亲说,“岳权道场是岳亮和韩国妻子权孝珍共同开办的,采取传统的日、韩围棋道场模式,吃住学一起,教育严格。”

下定决心后,父母和我长谈了一次。我记得那是2004年末,那一天父亲对我说让我专门到北京学下棋,当时,我不是很愿意。因为小学时我成绩很好,一直是学校前两名,中学转学去了一所要求特别严格的学校,在班里成绩属于中上游。可以说,围棋和学习,我更喜欢学习。但看到父母态度那么坚决,最终还是同意了。

在杭州挺好,可以和男棋手一起下棋

2006年7月,独自一人在岳权道场学了一年半的宋容慧定段成功。在2006年的全国围棋个人赛中,面对郑岩、范蔚菁、王祥云等国家集训队选手,宋容慧所向披靡,最终夺冠。之后,她被国家集训队招至麾下,开始了国字号队伍的征程。

2006年是我的新起点,那年我如愿打上了职业段位,没过多久,居然就在全国个人赛上一举夺魁了。说实话,段位赛我信心很足,但个人赛没料到,因为之前根本不知道职业棋手到底有多厉害。

就在这时,杭州棋院围棋队领队董勤找上了我父母,一番苦口婆心,我们来到了杭州,成了杭州队的新人。

几乎与注册杭州队的同时,我也成了国家集训队的一员。比较起当初在围棋道场学棋的经历,其中的区别可大了。

在道场,那是训练强度最大的一段日子,因为大家都盼着冲段。来到国家队,我最深的体会居然是终于没人管了,于是我也开始放松自己。幸好没多久,我就发现不对,赶紧回到杭州和队里的男女棋手们一起训练。当时觉得还是杭州好,因为在这儿能和男棋手一起练,而在国家队却很少能有这样的机会。

拿智运会冠军,自己连做梦都没想到

2008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世界智运会围棋女子个人赛上,宋容慧夺冠。宋容慧说,这个结果她做梦都没想到。

智运会上,韩国把主力阵容放在个人赛上,3个最厉害的女棋手里有2个参加了个人赛。俞斌觉得团体赛还有一搏,个人赛只能指望芮乃伟了,所以在准备智运会的后两个月,俞斌把训练重心放在团体赛3个队员身上,安排了男子棋手1打2的训练对局(即1名男棋手同时与2名女棋手对局),每次安排2名男棋手。3名女子团体的成员都有下,而余下一个名额是女子个人的我与曹又尹轮流下。

当时,我没觉得这个比赛很重要,只是领导好像看得比较重。我父母跟我说,能进八强就可以了。芮乃伟输棋后,进前四的中国女棋手里只剩我,而半决赛我的对手是韩国女子棋手里高不可攀的朴志恩。连俞斌都说,当时觉得没戏,没想到,我下得很好。

我以前没跟朴志恩下过,只是觉得她很厉害。等到真正对弈时,觉得她的水平和想得差不多。棋到中盘一直很好,到后来被她逆转,我看到可能要输,后半盘拼得很凶,她反而有点缩,最后艰难取胜。

我赢朴志恩是围棋队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因为智运会的出色表现,我又破例入选2008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7届“正官庄杯”世界女子围棋团体锦标赛比赛阵容,并取得“四连胜”。

其实,我下棋还有很多小毛病,并不是真的具备了智运会夺金和“四连胜”的实力。我的综合实力还不够,特别是大局观比较差,判断形势的能力不强。棋如人生,无论是下棋还是做人,芮乃伟老师都是我的榜样。

上一篇:八个“蛋”的启示录 下一篇:服装达人来支招――找准定位 彰显迷人风采